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7470发布日期:2023-12-14 03:5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缆,尤其涉及一种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1、同轴电缆是电线电缆的主要品种之一。同轴电缆需要具备良好的柔韧性能、屏蔽性能。在自动化工业制造生产线上,小型机器人及电子机器等电气连接及控制需要应用到同轴电缆,这种同轴电缆在长距离高频信号传送特性上也必须有良好的保证。然而,由于同轴电缆的细径化制备,容易造成同轴电缆的柔性不足,耐弯曲性差,电缆在经受反复弯曲时,屏蔽层易于出现断丝断裂现象,造成电缆抗干扰能力减弱,不耐久使用,使用寿命短,更换维护成本高,影响产线上正常稳定的生产秩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具有高柔性,耐弯曲特性更好,屏蔽层不易发生断线断裂,耐久性更好,从而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延长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3、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所述中心导体为若干股线同心绞合构成,所述股线为镀锡铜单丝束绞构成,所述中心导体外部通过五至二十根线径不小于0.02mm芳纶捻线并列单向螺旋缠绕形成芳纶捻线缠绕层,所述芳纶捻线缠绕层绕向与所述股线绞向相反,所述芳纶捻线缠绕层外部依次包覆有xlpe挤包内绝缘层、etfe绕包外绝缘层、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和三元乙丙橡胶护套,所述etfe绕包外绝缘层外表面设有eva粘接层,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和所述三元乙丙橡胶护套之间形成有间隙且间隙距离不小于0.05mm。

4、作为优选,所述镀锡铜单丝线径为0.02mm至0.08mm。

5、作为优选,所述镀锡铜单丝绞向与所述股线绞向相反。

6、作为优选,所述中心导体直径为0.5mm至1.6mm。

7、作为优选,所述股线绞距为所述中心导体直径的四至二十倍。

8、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为导电纤维束螺旋缠绕结构,所述导电纤维束为两种不同线径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不超过25μm。

9、作为优选,所述芳纶捻线的绕距为2mm至4mm。

10、作为优选,所述xlpe挤包内绝缘层和所述etfe绕包外绝缘层共计厚度不超过0.45mm。

11、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和所述三元乙丙橡胶护套之间间隙距离不超过0.15mm。

12、作为优选,所述三元乙丙橡胶护套厚度为0.3mm至0.8mm。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电缆的中心导体为股线同心绞合构成且股线为镀锡铜单丝束绞构成,镀锡铜单丝绞向与股线绞向相反,有益于提高中心导体的柔韧性,抑制变形断丝,镀锡铜单丝线径为0.02mm至0.08mm,兼顾中心导体的高柔性和良好的机械强度,芳纶捻线缠绕层能够防止中心导体绞合松脱,保证更好的信号传送特性及特征阻抗,增强耐弯曲性能,耐久应用。

15、2.etfe绕包外绝缘层外表面设有eva粘接层,使得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与etfe绕包外绝缘层保持密接成一体,etfe树脂摩擦系数小,有助于减少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的应力集中,降低扭矩力,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和三元乙丙橡胶护套之间形成有间隙且间隙距离不小于0.05mm,与无间隙距离比较,具有更高的特征阻抗,在电缆弯曲时,防止与三元乙丙橡胶护套黏连扭曲弯折,有助于降低屏蔽层扭矩力,提高耐弯曲性,减少屏蔽层断线断裂发生,耐久应用性更好,从而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延长使用寿命。

16、3.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和三元乙丙橡胶护套之间间隙距离不小于0.05mm且不超过0.15mm,间隙距离过大,热传导效率减低,则易于造成中心导体温度高,间隙距离过小,高温工作等状态下会使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和三元乙丙橡胶护套发生黏连,进而易于发生屏蔽层断线断裂,抗干扰能力减弱情况,不耐久使用。



技术特征:

1.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其特征是:包括中心导体(1),所述中心导体(1)为若干股线同心绞合构成,所述股线为镀锡铜单丝束绞构成,所述中心导体(1)外部通过五至二十根线径不小于0.02mm芳纶捻线并列单向螺旋缠绕形成芳纶捻线缠绕层(2),所述芳纶捻线缠绕层(2)绕向与所述股线绞向相反,所述芳纶捻线缠绕层(2)外部依次包覆有xlpe挤包内绝缘层(3)、etfe绕包外绝缘层(4)、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5)和三元乙丙橡胶护套(6),所述etfe绕包外绝缘层(4)外表面设有eva粘接层,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5)和所述三元乙丙橡胶护套(6)之间形成有间隙(7)且间隙距离不小于0.0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其特征是:所述镀锡铜单丝线径为0.02mm至0.0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其特征是:所述镀锡铜单丝绞向与所述股线绞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其特征是:所述中心导体(1)直径为0.5mm至1.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其特征是:所述股线绞距为所述中心导体(1)直径的四至二十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5)为导电纤维束螺旋缠绕结构,所述导电纤维束为两种不同线径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不超过25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其特征是:所述芳纶捻线的绕距为2mm至4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其特征是:所述xlpe挤包内绝缘层(3)和所述etfe绕包外绝缘层(4)共计厚度不超过0.4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5)和所述三元乙丙橡胶护套(6)之间间隙距离不超过0.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其特征是:所述三元乙丙橡胶护套(6)厚度为0.3mm至0.8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柔性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型同轴电缆,中心导体为若干股线同心绞合构成,股线为镀锡铜单丝束绞构成,中心导体外部通过五至二十根线径不小于0.02mm芳纶捻线并列单向螺旋缠绕形成芳纶捻线缠绕层,芳纶捻线缠绕层绕向与股线绞向相反,芳纶捻线缠绕层外部依次包覆有XLPE挤包内绝缘层、ETFE绕包外绝缘层、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和三元乙丙橡胶护套,ETFE绕包外绝缘层外表面设有EVA粘接层,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和三元乙丙橡胶护套之间形成有间隙且间隙距离不小于0.05mm。该同轴电缆具有高柔性,耐弯曲特性更好,屏蔽层不易发生断线断裂,耐久性更好,从而抑制抗干扰能力减弱。

技术研发人员:蔡长威,刘书鑫,李清华,吴英俊,王礼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