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电气接线器及夹线弹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22455发布日期:2023-09-21 01:4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快速电气接线器及夹线弹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导线的电气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快速电气接线器及夹线弹片。


背景技术:

1、快速电气接线器是一种将导线物理连接,同时实现电连接的快速电气接线器产品。

2、快速电气接线器一般包括外部的绝缘壳体和位于绝缘壳体内部的导电部件以及夹线部件,导电部件和夹线部件之间具有尺寸可变的夹线通道,通过将导线通过绝缘壳体的插线口插入到夹线通道内,通过夹线部件与导电部件电连接导通,进而实现与外部电气件的电连接。

3、授权公告为cn204905564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壳体、载流体、弹簧,绝缘壳体设有若干个接线孔以及和接线孔对应的操作手柄,操作手柄有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借外力带动手柄绕两侧旋转轴的轴心旋转,阻力臂绕轴心旋转下压弹簧,从而使得弹簧的上端远离载流体形成夹线通道。

4、在这种方案中,载流体位于靠近操作手柄的上侧,弹簧位于下侧,载流体上设有避让结构使得操作手柄穿过载流体作用于弹簧。夹线通道的形成通过挤压弹簧形成。因此在打开夹线通道准备连接导线的过程需要对操作手柄施加较大的作用力,甚至需要在整个导线插入的过程始终保持这一作用力,因此操作十分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更加轻松便捷,连接效率更高的快速电气接线器,以及在这种快速电气接线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夹线弹片,通过在快速电气接线器的操作手柄与夹线弹片之间巧妙配合形成联动的杠杆作用,使插线通道的开闭操作更加轻松省力。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快速电气接线器,包括具有安装腔的绝缘壳体、夹线弹片、导电体和操作手柄,所述绝缘壳体的侧面至少具有一个连通所述安装腔的插线孔;

3、所述夹线弹片包括由第一臂、第二臂和折弯臂形成的类u型构造的基体和翘起臂;

4、所述折弯臂套接在绝缘壳体位于安装腔内的转轴上,所述第一臂位于第二臂的上侧;

5、所述翘起臂自第一臂呈一定角度向外延伸,所述翘起臂和第一臂之间形成夹槽,所述夹槽的开口方向与基体的开口方向一致;

6、所述操作手柄枢接在绝缘壳体的上侧,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柄部和作用部,所述作用部穿过绝缘壳体上部的避让孔朝夹线弹片侧延伸;

7、所述柄部被上提,所述作用部上转并伸入夹槽内而向上作用于翘起臂,以带动所述夹线弹片上转;所述第二臂的末端远离下方的导电体以形成与插线孔对应的插线通道;

8、所述柄部被下压,所述作用部下转并下压所述第一臂,以带动所述夹线弹片下转;所述第二臂的末端靠近所述导电体,所述作用部紧抵所述第一臂。

9、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类u型构造的基体和翘起臂一体成型,所述翘起臂为与所述第一臂呈锐角方向延伸的一字臂。

10、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夹线弹片由一条状片材一体冲压弯折成型;

11、所述条状片材折弯形成类u型构造的中间体;

12、所述中间体的一自由臂冲制一开口朝内的u型分裂线;

13、所述翘起臂为所述u型分裂线内侧的实体向上扳折形成。

1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柄部与所述作用部的延伸方向呈锐角,以使所述操作手柄呈成对勾状构造;

15、所述柄部的外端设有一自外端向内端从外侧向内侧倾斜的斜面;

16、所述斜面与所述绝缘壳体之间形成一缺口。

1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作用部包括内侧的第一面和外侧的第二面;

18、所述翘起臂与第一臂呈第一锐角;

19、所述第一面与第二面呈第二锐角;

20、所述第一锐角大于所述第二锐角。

21、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操作手柄的柄部和作用部拐弯处设有轴孔;

22、所述绝缘壳体上设有枢轴,所述轴孔套接在所述枢轴;

23、所述绝缘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

24、所述转轴设置在靠近第一壁的一侧,所述枢轴设置在靠近第二壁的一侧;

25、所述转轴的上方设有一限位壁,所述限位壁的上表面为第一限位部;

26、所述第二壁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壁的上端面所形成的棱边为第二限位部;

27、所述柄部的内侧面抵触所述第一限位部,以限制所述操作手柄向下转动的幅度;

28、所述操作手柄的外侧面抵触所述第二限位部,以限制所述操作手柄向上转动的幅度。

29、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壁的内侧面的上端从下往上向内弯曲;

30、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枢轴的侧上方;

31、所述操作手柄向下转动至下限位时,所述柄部呈水平状;

32、所述操作手柄向上转动至上限位时,所述柄部向前倾斜。

3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臂的外端朝远离第一臂的方向折弯以形成外扩段。

3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快速电气接线器,包括绝缘壳体以及绝缘壳体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操作手柄、夹线弹片和导电体;

35、所述夹线弹片包括呈类u型构造的基体和翘起臂,所述翘起臂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基体位于上侧的第一臂上;

36、所述夹线弹片与绝缘壳体可上下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基体位于下侧的第二臂与导电体之间形成插线通道;

37、所述操作手柄与绝缘壳体可上下转动连接,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柄部和作用部,所述作用部朝所述翘起臂和第一臂之间延伸;

38、所述操作手柄向上转动,所述作用部上顶所述翘起臂,以带动所述夹线弹片上转,所述第二臂的末端远离所述导电体,所述插线通道开启;

39、所述操作手柄向下转动,所述作用部下压所述第一臂,以带动所述夹线弹片下转;所述第二臂的末端靠近所述导电体,所述作用部紧抵所述第一臂。

40、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类u型构造的基体和翘起臂一体冲压弯折成型;

41、所述翘起臂为与所述第一臂呈锐角方向延伸的一字臂;

42、所述翘起臂和第一臂之间形成具有第一锐角的夹槽;

43、所述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基体的开口方向一致。

4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绝缘壳体上部设有避让孔,所述作用部穿过所述避让孔,以作用所述夹线弹片;

45、所述绝缘壳体的侧部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插线通道相对的插线孔;

46、所述操作手柄向上转动,导线自所述插线孔插入到所述插线通道内;

47、所述操作手柄向下转动,所述第二臂的末端将导线紧抵于所述导电体。

4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作用部呈喙状,其包括内侧的第一面和外侧的第二面;

49、所述第一面与第二面呈第二锐角设置,所述作用部的顶端为圆弧抵触面;

50、所述操作手柄上转时,所述作用部伸入所述夹槽内,所述第一面及圆弧抵触面前后作用于所述翘起臂;

51、所述操作手柄下转时,所述第二面首先下压第一臂,所述作用部逐渐退出所述夹槽,所述圆弧抵触面沿着第一臂下滑并紧抵所述第一臂。

5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绝缘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

53、所述夹线弹片轴接在靠近第一壁的一侧,所述操作手柄枢接在靠近第二壁的一侧;

54、所述夹线弹片的上方设有一限位壁,所述限位壁的上表面为第一限位部,所述限位壁的内侧面为第三限位部;

55、所述第二壁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壁的上端面所形成的棱边为第二限位部;

56、所述柄部的内侧面抵触所述第一限位部,以限制所述操作手柄向下转动的幅度;

57、所述操作手柄的外侧面抵触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翘起臂的外侧面抵触所述第三限位部,以限制所述操作手柄向上转动的幅度。

5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夹线弹片,包括类u型构造的基体和翘起臂;

59、所述基体包括一体折弯形成的第一臂、第二臂和折弯臂;

60、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自由端相互远离形成第一开口;

61、所述翘起臂为所述第一臂上冲制并向外折弯形成的倾斜一字臂;

62、所述翘起臂与所述第一臂之间形成具有第二开口的夹槽;

63、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一致。

6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二臂的外端朝远离第一臂的方向折弯以形成外扩段。

6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夹线弹片类u型构造的基体的第一臂上设置呈一定角度向外延伸的翘起臂,以与第一臂之间形成夹槽,操作手柄的作用部穿过避让孔朝夹槽的方向延伸,通过柄部的上提和下压带动作用部在夹槽内转动进一步带动夹线弹片转动,从而在操作手柄的柄部和作用部之间形成第一杠杆,夹线弹片的第一臂与翘起臂和第二臂之间形成第二杠杆,两组杠杆以操作手柄的作用部伸入夹线弹片的夹槽为枢纽形成联动。

66、用户上提柄部的作用力依次经第一杠杆的柄部--作用部传导至第二杠杆的翘起臂--折弯臂--第二臂,下压柄部的作用力依次经第一杠杆的柄部--作用部传导至第二杠杆的第一臂--折弯臂--第二臂,从而,使用户操作柄部更为省力。

67、此外,欲开启插线通道以插入导线时,用户仅需上提柄部,作用部上转并上顶翘起臂带动夹线弹片上转,此时用户无需继续施加额外的作用力以维持第二臂的末端提起的状态,即可将导线由插线孔插入插线通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