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9871发布日期:2024-01-26 23:08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动力电池包,具体涉及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大部分动力电池包当中的模组输出极底座都是采用倒扣卡接的方式与端板连接,但是倒扣卡接的方式存在工艺制作困难、安装失效的风险极高的问题。现有的输出极底座一般设置有4个向下延伸的脚,每个脚上设置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卡扣,通过卡扣卡设于端板内部的窗口位置,实现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固定。卡扣插入端板的过程中,四个脚会往里变形,当卡扣到达端板的窗口位置时,卡扣回弹刚好卡在端板的窗口位置。输出极底座的底面与端板的顶面贴合,并且卡扣的四个脚贴在在端板的内壁上,从而配合两个零部件。

2、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3、1、装配完成后卡扣和端板之间存在0.3-0.4mm的间隙,存在间隙的原因是保证卡扣向下插入的时候,卡扣的卡扣能扣进端板的窗口内。如果设计时贴平,两个零件就无法装配;如果间隙过大,就会导致两个零件装配后,卡扣会上下抖动,因此就扣不牢固,而且碰撞会产生噪音,影响整车的nvh(指噪声、震动与声震粗糙度)测试结果;并且在量产时,机械手安装端板的时候极可能讲输出极底座甩出去,造成产线返工印象产线效率。两个零部件加工好后,如果卡扣尺寸偏正公差,端板尺寸偏负公差,就会导致间隙就很可能小于0.3mm,反之则间隙就很可能大于0.4mm,因此导致这种结构极难安装,风险极高,如果严格要求尺寸的加工精度,必然会提高产品的报废率,从而会提高产品的成本,得不偿失。

4、2、卡扣插入端板的过程中,四个脚会往里变形,此过程极易折断输出极底座的脚。由于塑料件比较脆,因此很容易折断。如果卡扣采用较软的材质,那么受高温的影响,时间久后,材料极易变形(电池包在充放电过程中时,电池包内部温度会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有效提高了连接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底座本体和端板卡座;底座本体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限位块,底座本体底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限位条;所述端板卡座顶部上设置有与底座本体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部卡设于凹槽内;所述限位块与凹槽侧壁相配合;所述限位条与位于凹槽下方的端板卡座内壁相配合。

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块为楔形结构;限位块的底面与底座本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

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所述盲孔的开孔方向与两个限位条的连线相垂直。

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盲孔并排并列均匀分布于两个限位块之间。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本体底面上设置有垂直向下延伸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截面呈u型;所述限位条设置于连接件的底面。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两个第一连板垂直对称固定于底座本体的底面;所述第二连板设置于两个第一连板的底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板的边缘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两个第一连板之间;所述限位条一端固定于缺口,另一端向第二连板的下方和外侧延伸。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条与限位块与端板卡座的同一侧壁体相配合。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与限位块相对应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卡设于限位槽内。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的一侧侧壁呈开口状,开口处的边缘与底座本体的底部的截面边缘相互贴合;所述凹槽的另一侧侧壁呈封闭状,与底座本体的底部的侧面相贴合。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块的侧面、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的边缘与底座本体的侧面均在同一个平面上。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输出极底座的限位块卡在端板的凹槽内,使得输出极底座与端板安装到端板上后,不会上下抖动,不至于影响整车nvh的测试结果。本发明的卡接结构建议要求>0.3mm即可,不需要严格的尺寸精度,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本发明中输出极底座的±x、±y、±z方向的自由度均被限制,因此能很好的固定在端板上,量产时输出极底座不至于被机械手甩飞,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发明的限位条变形时,变形量特别小,没有倒扣卡接的凸起结构,极大的降低了断裂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本体和端板卡座;底座本体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限位块,底座本体底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限位条;所述端板卡座顶部上设置有与底座本体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部卡设于凹槽内;所述限位块与凹槽侧壁相配合;所述限位条与位于凹槽下方的端板卡座内壁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为楔形结构;限位块的底面与底座本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所述盲孔的开孔方向与两个限位条的连线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并排并列均匀分布于两个限位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底面上设置有垂直向下延伸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截面呈u型;所述限位条设置于连接件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两个第一连板垂直对称固定于底座本体的底面;所述第二连板设置于两个第一连板的底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板的边缘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两个第一连板之间;所述限位条一端固定于缺口,另一端向第二连板的下方和外侧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与限位块与端板卡座的同一侧壁体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限位块相对应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卡设于限位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一侧侧壁呈开口状,开口处的边缘与底座本体的底部的截面边缘相互贴合;所述凹槽的另一侧侧壁呈封闭状,与底座本体的底部的侧面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的侧面、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的边缘与底座本体的侧面均在同一个平面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底座本体和端板卡座;底座本体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限位块,底座本体底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限位条;所述端板卡座顶部上设置有与底座本体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部卡设于凹槽内;所述限位块与凹槽侧壁相配合;所述限位条与位于凹槽下方的端板卡座内壁相配合。本技术有效提高了动力电池包当中的模组电极连接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义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6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