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0772发布日期:2023-11-17 17:42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电池组装,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电能汽车和电能设备的蓬勃发展,对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而大部分现有的电池pack技术多通过焊接和电池pack框架箱体组合起来使用,这样不仅拆卸和安装不方便,对维修性大打折扣,而且对电池利用率很低,单个或多个电池出现问题后,很难进行快维修,甚至只能更换整个电池pack组件,造成极大的经济浪费,给环境带来不必要的污染和破坏。

2、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其包括:下层电极电路、温控元件加热电路、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充储能电池和上层电极电路组件;所述下层电极电路 、温控加热电路与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依次通过螺柱连接,所述充储能电池固定安装于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上,所述上层电极电路组件固定安装于充储能电池上。

4、优选的,所述下层电极电路上安装有导电簧片,所述下层电极电路设置有用于穿装螺柱的固定孔位。

5、优选的,所述温控元件加热电路设置有用于穿装螺柱的固定孔位;所述温控元件加热电路的固定孔位与所述下层电极电路的固定孔位之间通过螺柱连接。

6、优选的,所述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设置有穿装螺柱的固定孔位;

7、所述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的固定孔位、温控元件加热电路的固定孔位、所述下层电极电路的固定孔位之间通过螺柱连接;所述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设置有穿装导向螺柱的导向孔位。

8、优选的,所述充储能电池通过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组成电池并串联组。

9、优选的,所述上层电极电路组件包括:上层电极电路、固定架和限位卡销,所述固定架设置在上层电极电路上,所述限位卡销设置在固定架上。

10、优选的,所述上层电极电路组件上安装有导电簧片;

11、所述上层电极电路组件设置有用于穿装螺柱的固定孔位;

12、所述上层电极电路组件的固定孔位、所述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的固定孔位、温控元件加热电路的固定孔位、所述下层电极电路的固定孔位之间通过螺柱连接;

13、所述上层电极电路设置有穿装螺柱的固定孔位;

14、所述上层电极电路设置有用于穿装导向螺柱的导向孔。

15、优选的,所述固定架设置有穿装螺柱的固定孔位;所述上层电极电路的固定孔位、所述固定架的固定孔位通过螺柱连接;所述固定架设置有导向螺柱参照孔;所述固定架设置有固定孔。

16、优选的,所述限位卡销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架的固定孔上。

17、优选的,所述螺柱的底部与基体的柱帽连接。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可任意更换和拔插充储电池,电池电极电路连接板的直流电压可以随电池电极电路连接板上电池的串数和并数的大小而任意的改变,满足多种电压等级和电池容量需求。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场景,小到应急照明、户外运用,大到工业级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形状仅为案例,实际使用可运用于各种形状。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电极电路(1)、温控元件加热电路(2)、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4)、充储能电池(3)和上层电极电路组件;所述下层电极电路 (1)、温控加热电路(2)与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4)依次通过第一螺柱(9)连接,所述充储能电池(3)固定安装于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4)上,所述上层电极电路组件固定安装于充储能电池(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电极电路(1)上安装有导电簧片(8),所述下层电极电路(1)设置有用于穿装第一螺柱(9)的第一固定孔位(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元件加热电路(2)设置有用于穿装第一螺柱(9)的第二固定孔位(211);所述温控元件加热电路(2)的第二固定孔位(211)与所述下层电极电路(1)的第一固定孔位(111)之间通过第一螺柱(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4)设置有穿装第一螺柱(9)的第三固定孔位(411);所述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4)的第三固定孔位(411)、温控元件加热电路(2)的第二固定孔位(211)、所述下层电极电路(1)的第一固定孔位(111)之间通过第一螺柱(9)连接;所述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4)设置有穿装导向螺柱的导向孔位(4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储能电池(3)通过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4)组成电池并串联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电极电路组件包括:上层电极电路(5)、固定架(6)和限位卡销(7),所述固定架(6)设置在上层电极电路(5)上,所述限位卡销(7)设置在固定架(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电极电路(5)上安装有导电簧片(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6)设置有穿装第二螺柱(10)的第六固定孔位(612);所述上层电极电路(5)的第五固定孔位(512)、所述固定架(6)的第六固定孔位(612)通过第二螺柱(10)连接;所述固定架(6)设置有导向螺柱参照孔(611);所述固定架(6)设置有导向螺柱参照孔(6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销(7)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架(6)的导向螺柱参照孔(6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柱(9)的底部与基体的柱帽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电池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免焊电池PACK结构,其包括:下层电极电路、温控元件加热电路、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充储能电池和上层电极电路组件;所述下层电极电路、温控加热电路与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依次通过螺柱连接,所述充储能电池固定安装于锥状自锁紧电池固定架上,所述上层电极电路组件固定安装于充储能电池上。本技术可任意更换和拔插充储电池,电池电极电路连接板的直流电压可以随电池电极电路连接板上电池的串数和并数的大小而任意的改变,满足多种电压等级和电池容量需求。本技术适用于各种场景,小到应急照明、户外运用,大到工业级使用。本技术中的电池形状仅为案例,实际使用可运用于各种形状。

技术研发人员:张杨朋,杨永江,李华平,邱建和,黄安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芯威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