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01185发布日期:2023-09-27 22:0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1、在现有电池包的设计方案中,电池包的电池组与箱体的底板之间胶粘固定,在电池需要维修而需要将电池组与底板分离时,存在分离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电池组与底板容易分离的电池包。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其中,包括箱体、电池组以及金属丝,所述箱体包括底板以及第一梁,所述电池组经由胶层与所述底板粘接固定,所述第一梁位于所述电池组沿第一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梁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有容纳槽;其中,所述金属丝包括切割丝,所述切割丝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切割丝容纳于所述容纳槽中;其中,所述电池包被配置为:经由拉动所述切割丝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切割所述胶层,使得所述电池组与所述底板分离。

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包括金属丝,金属丝包括切割丝,切割丝容纳在第一梁与底板之间形成的容纳槽中,当电池组与底板需要分离时,可以拉动切割丝沿电池组的电池排列方向移动而切割胶层,据此使得电池组与底板分离。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金属丝实现对胶层的切割,从而实现电池组与底板的方便、快速的分离,提高拆卸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将金属丝设置在第一梁与底板之间形成的容纳槽中,避免金属丝埋设于电池组与底板之间的胶层而提升短路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电池组以及金属丝,所述箱体包括底板以及第一梁,所述电池组经由胶层与所述底板粘接固定,所述第一梁位于所述电池组沿第一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梁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有容纳槽;其中,所述金属丝包括切割丝,所述切割丝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切割丝容纳于所述容纳槽中;其中,所述电池包被配置为:经由拉动所述切割丝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切割所述胶层,使得所述电池组与所述底板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还包括牵引丝,所述牵引丝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切割丝,另一端作为拉动所述金属丝移动的施力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包括两段所述牵引丝,两段所述牵引丝的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切割丝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第二梁,所述第二梁位于所述电池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所述牵引丝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梁中,并于所述第二梁中弯折至所述第二方向或者第三方向后伸出所述第二梁,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中开设有供所述牵引丝穿设的孔道,所述孔道具有拐角处,所述牵引丝于所述拐角处由所述第一方向弯折至所述第二方向或者所述第三方向;其中,所述孔道的孔壁设置有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至少布置于所述拐角处,所述防护件的材质硬度小于所述第二梁的材质硬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等间距排列的多段所述切割丝,所述牵引丝依次连接于多段所述切割丝;其中,多段所述切割丝包括一段第一切割丝以及至少一段第二切割丝,所述第一切割丝容纳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第二切割丝预埋于所述胶层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丝表面呈锯齿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表面设置有不粘胶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填充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切割丝预埋于所述胶层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朝向所述电池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与所述底板共同形成所述容纳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具有型腔,所述型腔中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开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其包括箱体、电池组以及金属丝,箱体包括底板以及第一梁,电池组经由胶层与底板粘接固定,第一梁位于电池组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第一梁与底板之间形成有容纳槽;金属丝包括切割丝,切割丝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切割丝容纳于容纳槽中;电池包被配置为:经由拉动切割丝沿第一方向移动而切割胶层,使得电池组与底板分离。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能够利用金属丝实现对胶层的切割,从而实现电池组与底板的方便、快速的分离,提高拆卸效率。同时,本技术将金属丝设置在第一梁与底板之间形成的容纳槽中,避免金属丝埋设于电池组与底板之间的胶层而提升短路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杨绪龙,王帅锋,蒋豪,曾佳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