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97315发布日期:2023-10-21 23:12阅读:19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1、在现有电池包的设计方案中,当电池箱体的边框采用压铸成型时,其外侧面会形成栅格,当边框受到外部冲击时,冲击力的着力点在栅格的横筋上,容易造成应力集中问题,影响电池箱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电池箱体的抗冲击能力较佳的电池包。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其中,包括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具有本体、多条横筋、多条竖筋及第一斜筋,所述横筋、竖筋和第一斜筋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外侧面,所述横筋和竖筋在所述本体的外侧面形成栅格,所述第一斜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栅格的两个对角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斜筋具有直线段以及两个曲线段,所述直线段与所述横筋具有为锐角或者钝角的夹角,一个所述曲线段连接于上方的所述对角位置与所述直线段的上方一端之间,另一个所述曲线段连接于下方的所述对角位置与所述直线段的下方一端之间,两个所述曲线段的弯曲方向相反。

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的边框在外侧面具有栅格,栅格中设置有第一斜筋,第一斜筋具有直线段以及两个曲线段,直线段与横筋具有为锐角或者钝角的夹角,两个曲线段分别连接于直线段的两端与栅格的两个对角位置之间,两个曲线段的弯曲方向相反。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第一斜筋增大电池包侧面受到冲击时的接触面积,避免当冲击点在栅格的空腔处时受力的结构筋只有横筋而导致抗冲击能力胶层,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斜筋不仅可以增加受力点,还可以将冲击力传递到竖筋,从而提高边框的抗冲击能力。再者,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第一斜筋分散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在横筋与竖筋的交点处,据此进一步提升边框的结构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具有本体、多条横筋、多条竖筋及第一斜筋,所述横筋、竖筋和第一斜筋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外侧面,所述横筋和竖筋在所述本体的外侧面形成栅格,所述第一斜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栅格的两个对角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斜筋具有直线段以及两个曲线段,所述直线段与所述横筋具有为锐角或者钝角的夹角,一个所述曲线段连接于上方的所述对角位置与所述直线段的上方一端之间,另一个所述曲线段连接于下方的所述对角位置与所述直线段的下方一端之间,两个所述曲线段的弯曲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的长度在所述栅格的对角线长度中的占比为1/5~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的对角线与所述直线段之间具有小于或者等于20°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在所述外侧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曲线段在所述外侧面上的正投影的连接处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段在所述外侧面上的正投影呈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斜筋的上方的所述曲线段穿过所述竖筋而延伸至相邻所述栅格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筋背向所述本体的表面与所述横筋和竖筋背向所述本体的表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对于沿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栅格,其中一个所述栅格中设置有所述第一斜筋,其中另一个所述栅格中设置有第二斜筋,所述第二斜筋呈直线型并连接于所述栅格的两个对角位置之间;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栅格共用一条所述竖筋,所述第一斜筋的较高一端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斜筋的较高一端分别连接于共用的所述竖筋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具有三条横筋,三条横筋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以使所述边框的外侧面形成两排所述栅格,两排所述栅格沿竖直方向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斜筋位于下方的一排所述栅格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和下方的两条所述横筋突出于上方的所述横筋,以形成所述电池箱体的装配部,所述装配部用于与电动汽车的固定结构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其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包括边框,边框具有本体、多条横筋、多条竖筋及第一斜筋,横筋、竖筋和第一斜筋分别设置于本体的外侧面,横筋和竖筋在本体的外侧面形成栅格,第一斜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栅格的两个对角位置;其中,第一斜筋具有直线段以及两个曲线段,直线段与横筋具有为锐角或者钝角的夹角,一个曲线段连接于上方的对角位置与直线段的上方一端之间,另一个曲线段连接于下方的对角位置与直线段的下方一端之间,两个曲线段的弯曲方向相反。

技术研发人员:曹新成,葛顺路,施金龙,赵璐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