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37400发布日期:2023-09-13 22:53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生产制造的,具体涉及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


背景技术:

1、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平台电压高以及安全性能良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储能、3c、新能源车等领域。

2、目前,部分锂电池的集流体采用复合集流体,中间的高分子层完全绝缘不导电,需要同时导通上下两层金属层,才能使整个集流体电导通,即需导通复合集流体两侧金属镀层。

3、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4、极耳焊接占用的空间大,活性物质涂覆量少,导致电池容量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一方面,提供一种极耳结构,通过优化极耳结构,能够减少极耳焊接占用的空间,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容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极耳结构,包括极耳本体,极耳本体具有头部和底部;所述底部包括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均连接于所述头部;其中,在所述极耳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之间具有间隙,用于将所述极耳本体插在电池的集流体中。

4、优选的,所述间隙为0.1-0.3mm。

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均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延伸。

6、优选的,所述头部和所述底部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85-95°。

7、优选的,所述头部沿竖直设置,所述底部沿水平设置,所述头部和所述底部形成倒置的t字形结构。

8、优选的,还包括极耳胶,所述极耳胶复合在所述头部靠近所述底部的一端。

9、优选的,所述头部和所述底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头部和所述底部的材质均为铝、铜、铜镀镍或镍。

10、优选的,所述头部的宽度为0.5-10mm,所述底部的宽度为5-60mm。

11、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极片及如上述的极耳结构,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及涂覆于所述集流体的活性物质,所述极片沿其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具有空箔区,至少部分所述集流体暴露在所述极片的空箔区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分别接触所述空箔区的两面。

12、优选的,所述空箔区位于所述极片沿其宽度方向一侧边缘的任意位置,所述集流体上对应所述空箔区以外区域均涂覆有活性物质。

1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极耳结构,极耳本体的底部包括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即将极耳本体的底部分为两层,且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具有间隙,便于将极耳本体插入电池的集流体,而且通过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包裹集流体,不仅可以解决复合集流体上下层连接导通问题,还能加大电流导通量,有助于降低导电电阻,此外,相比现有的结构,能够减少焊接区域的面积,将节约的空间用于涂覆活性物质来提高电池容量。



技术特征:

1.一种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为0.1-0.3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层(121)和所述第二连接层(122)均沿所述集流体(31)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1)和所述底部(12)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85-9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1)沿竖直设置,所述底部(12)沿水平设置,所述头部(11)和所述底部(12)形成倒置的t字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耳胶(2),所述极耳胶(2)复合在所述头部(11)靠近所述底部(12)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1)和所述底部(1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头部(11)和所述底部(12)的材质均为铝、铜、铜镀镍或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1)的宽度为0.5-10mm,所述底部(12)的宽度为5-60mm。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极片(3)及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极耳结构,所述极片(3)包括集流体(31)及涂覆于所述集流体(31)的活性物质(32),所述极片(3)沿其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具有空箔区,至少部分所述集流体(31)暴露在所述极片(3)的空箔区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层(121)和所述第二连接层(122)分别接触所述空箔区的两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箔区位于所述极片(3)沿其宽度方向一侧边缘的任意位置,所述集流体(31)上对应所述空箔区以外区域均涂覆有活性物质(3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池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包括极耳本体,极耳本体具有头部和底部;所述底部包括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均连接于所述头部;其中,在所述极耳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之间具有间隙,用于将所述极耳本体插在电池的集流体中。本技术通过优化极耳结构,能够减少极耳焊接占用的空间,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容量。

技术研发人员:田树伟,张宇,熊周财,屈永辉,纪荣进,李聪,陈贤锐,王诗龙,郑明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2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