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38920发布日期:2023-11-06 17:04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在电池模组中,电芯由于反复充放电,会出现膨胀现象,使得电池模组产生应力形变。而电芯膨胀会产生诸多问题,影响电芯的循环寿命。因此,设置端板,并且将端板的平面贴合电芯,以限制电芯的膨胀变形。但是,为配合电芯表面的一些凸出结构,端板开设有避位缺口,这样设置减小了端板和电芯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在电芯膨胀过程中单位面积端板和电芯受到的压力,端板容易因形变而失效。总而言之,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的端板存在容易形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出一种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端板存在的容易形变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端板,用于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接插件,所述端板用于安装在所述电芯的端面;所述端板在第一方向上设置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接插件的第一避位空腔,所述端板包括:内端板,所述内端板的内表面用于抵接所述电芯的端面;外端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内端板的外侧,且所述内端板的外表面和所述外端板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一避位空腔贯穿所述外端板的外侧面,并且形成第一避位缺口,部分所述接插件的外表面从所述第一避位缺口露出,且所述内端板设置于所述接插件的内表面和所述电芯的端面之间。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端板的外表面和所述外端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加强筋对应所述第一避位缺口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所述内端板的外表面,另一端由内向外延伸,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所述第一避位空腔位于所述第一避位缺口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装配于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有横梁;所述端板在第一方向上设置有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横梁的第二避位空腔,所述第二避位空腔贯穿所述外端板并且形成第二避位缺口。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位空腔的深度和所述接插件的厚度之差为a,0.05mm≤a≤0.1mm,所述第二避位空腔的深度和所述横梁的厚度之差为b,0.1mm≤b≤0.2mm。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端板外表面和所述外端板内表面的间距为c,其中,15mm≤c≤22mm。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端板由型材挤出的金属板切削加工后形成。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端板的材料为铝合金。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插件设置有卡扣,所述外端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接插件通过所述卡扣固定于所述安装孔。

10、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文所述的端板,还包括电芯和接插件,且至少部分所述接插件被容置于所述第一避位空腔,且部分所述接插件的外表面由所述第一避位缺口露出,且所述内端板设于所述接插件的内表面和所述电芯的端面之间。

11、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上文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有横梁,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端板在第一方向上设有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横梁第二避位空腔,所述第二避位空腔贯穿所述外端板并形成第二避位缺口,所述第二避位空腔容置所述横梁。

12、本申请提出一种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具体的,所述端板的外端板开设有第一避位缺口,且由所述避位缺口向内延伸以形第一成避位空腔,所述避位空腔用于容置所述接插件,且接插件和电芯的端面之间仍然存在内端板,这样就增大了电芯端面和端板的接触面积,从而解决现有电池模组的端板存在的容易形变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端板,用于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接插件,所述端板用于安装在所述电芯的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在第一方向上设置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接插件的第一避位空腔,所述端板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端板的外表面和所述外端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加强筋对应所述第一避位缺口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所述内端板的外表面,另一端由内向外延伸,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所述第一避位空腔位于所述第一避位缺口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装配于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有横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位空腔的深度和所述接插件的厚度之差为a,0.05mm≤a≤0.1mm,所述第二避位空腔的深度和所述横梁的厚度之差为b,0.1mm≤b≤0.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端板外表面和所述外端板内表面的间距为c,其中,15mm≤c≤22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由型材挤出的金属板切削加工后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材料为铝合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设置有卡扣,所述外端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接插件通过所述卡扣固定于所述安装孔。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端板,还包括电芯和接插件,且至少部分所述接插件被容置于所述第一避位空腔,且部分所述接插件的外表面由所述第一避位缺口露出,且所述内端板设于所述接插件的内表面和所述电芯的端面之间。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有横梁,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端板在第一方向上设有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横梁第二避位空腔,所述第二避位空腔贯穿所述外端板并形成第二避位缺口,所述第二避位空腔容置所述横梁。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一种端板、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端板用于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接插件,端板用于安装在电芯的端面;端板在第一方向上设置有第一端,第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置接插件的第一避位空腔,端板包括:内端板,内端板的内表面用于抵接电芯的端面;外端板,间隔设置于内端板的外侧,且内端板的外表面和外端板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第一避位空腔贯穿外端板,并且形成第一避位缺口,部分接插件的外表面从第一避位缺口露出,且内端板设置于接插件的内表面和电芯的端面之间。如此,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端板容易形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邵宇光,曹楷,曹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