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液冷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25194发布日期:2024-04-08 11:14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液冷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冷电缆,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液冷电缆。


背景技术:

1、液冷电缆是通过循环冷却液冷却,带走电缆温度,使电缆在低温下使用的电缆。该电缆不仅有利于保护周围的敏感电子元器件,还能提高电缆的载流能力,减小电缆截面和重量,降低设备空间及使用和维护成本。

2、数据服务中心为了追求节能增效,采用液冷电缆作为降温手段,但由于数据中心的设备不断精细化,其留给电缆的安装空间也日益狭小。狭小空间内的液冷电缆,容易导致电缆温度升高甚至过热,如不及时监控温度变化,对其及时降温,过热的电缆容易影响电缆的载流能力,特别是夏天温度较高时严重影响电缆的散热,电缆表面温度过高会影响使用且电缆的寿命也因此降低。

3、目前,数据服务中心常采用独立的温度感应报警器布置在其安装空间内,通过测量环境温度用于监控报警,但是其无法监控电缆内部温度,不能第一时间监测到电缆温度异常,也不能对异温点进行准确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液冷电缆,该电缆能实现全程监测电缆温度,定位异温点,以便及时进行降温处理。

2、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液冷电缆,包括液冷缆和监测线,所述监测线和多根(四根)液冷缆绞合成缆芯,所述缆芯外侧依次同轴设置有阻燃层、铠装层和护套层;所述液冷缆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的液冷中空管、导体层和液冷绝缘层,所述导体层包括多股导体,多股导体沿液冷中空管周向依次设置;所述监测线包括两根导线,所述导线设置有导线绝缘层,两根导线之间并联有多个监测模块,多个监测模块间隔设置,两根导线为监测模块供电,并传输监测模块的数据,所述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控芯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并将测量的温度数据传输给温控芯片,所述温控芯片处理接收的温度数据并通过导线传输。

4、所述阻燃层包括云母带和无卤带,采用云母带和无卤带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阻燃性能,保证线路正常工作。

5、所述护套层为低烟无卤护套,低烟无卤护套造价便宜且安全无害。

6、所述缆芯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填充物,填充物的增加保证了电缆的圆整度。所述液冷中空管为xlpo材料或pe材料。

7、多个监测模块等距设置,等距设置的监测模块有效定位监测模块所在方位,也便于定位异温点。

8、所述监测模块还设置有nfc芯片,nfc芯片用于存储电缆制造、出厂检测和安装敷设的等信息。同时,市场上装载有nfc芯片的设备越来越多,通过nfc芯片便于轻松查看获取电缆信息。

9、本实用新型通过监测线监控液冷电缆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传递给终端控制设备,以便终端控制设备及时监控液冷温度,定位异温点。同时,每个温控芯片自身也有编码,便于快速定位异温点。

10、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电缆与传统电缆相比,实现了对液冷电缆的感、观、测、控。同时具备低成本,安全,可靠的特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液冷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缆和监测线,所述监测线和多根液冷缆绞合成缆芯,所述缆芯外侧依次同轴设置有阻燃层、铠装层和护套层;所述液冷缆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的液冷中空管、导体层和液冷绝缘层,所述导体层包括多股导体,多股导体沿液冷中空管周向依次设置;所述监测线包括两根导线,所述导线设置有导线绝缘层,两根导线之间并联有多个监测模块,多个监测模块间隔设置,两根导线为监测模块供电,并传输监测模块的数据,所述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控芯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并将测量的温度数据传输给温控芯片,所述温控芯片处理接收的温度数据并通过导线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液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包括云母带和无卤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液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为低烟无卤护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液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填充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液冷电缆,其特征在于:多个监测模块等距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液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还设置有nfc芯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液冷电缆,包括液冷缆和监测线,监测线和多根液冷缆绞合成缆芯,所述缆芯外侧依次同轴设置有阻燃层、铠装层和护套层;所述监测线包括两根导线,所述导线设置有导线绝缘层,两根导线之间并联有多个监测模块,多个监测模块间隔设置,所述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控芯片,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数据传输给温控芯片,所述温控芯片处理接收的温度数据并通过导线传输。本技术的液冷电缆与传统电缆相比,实现了对液冷电缆的感、观、测、控。同时具备低成本,安全,可靠的特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圆松,张锐,张照阳,闫俊桥,王鑫虹,屈魁琳,魏辰冰,刘坤瑜,袁志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