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雷器缠绕芯体电极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36391发布日期:2023-10-14 21:5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雷器缠绕芯体电极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防护套,具体为一种避雷器缠绕芯体电极防护套。


背景技术:

1、避雷器芯体采用玻璃纤维丝缠绕成型时,需要将玻璃纤维丝浸渍环氧树脂,由于环氧树脂的流动性,特别是在高温固化前期环氧树脂粘度降低、更易流动,使芯体两端电极往往沾附有环氧树脂,造成电极端面不易清理,影响后续高温硫化硅橡胶的粘接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雷器缠绕芯体电极防护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芯体两端电极往往沾附有环氧树脂,造成电极端面不易清理,影响后续高温硫化硅橡胶的粘接密封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雷器缠绕芯体电极防护套,包括防护罩和连接杆调节杆,所述防护罩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抵环,所述抵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插槽,所述连接孔的内侧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抵块,所述调节槽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调节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调节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调节杆,所述连接杆调节杆贯穿防护罩的表面。

3、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材质为硅橡胶、乙丙橡胶的一种,所述连接孔的尺寸大于连接杆调节杆的尺寸。

4、优选的,所述抵环的表面呈倾斜状,所述抵环呈圆环状和连接孔内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板呈板状作用在抵环的两侧。

5、优选的,所述插槽呈方槽形形状,所述插槽的尺寸大于插板的尺寸,所述插板呈板状连接在调节槽的内侧。

6、优选的,所述抵块呈块状和抵环抵合连接,所述限位槽呈长槽形形状,所述限位槽作用在调节槽的两侧。

7、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呈圆杆状连接在调节板的两侧,所述限位杆和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调节杆贯穿防护罩和调节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通过防护罩的作用,可以提高缠绕成型芯体两端电极的端面防护,在连接孔和抵环的连接,抵环和调节板的连接下,实现对抵环在连接孔内位置的调整效果,经连接杆调节杆和调节板的连接,在插板和抵块的连接下,达到对抵环作用尺寸的抵合调控效果,实现抵环和芯体之间的接触密封,进而实现对电极两端的防护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避雷器缠绕芯体电极防护套,包括防护罩(1)和连接杆调节杆(1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2),所述连接孔(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抵环(3),所述抵环(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板(4),所述调节板(4)的表面贯穿开设有插槽(5),所述连接孔(2)的内侧开设有调节槽(8),所述调节槽(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插板(6),所述插板(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抵块(7),所述调节槽(8)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9),所述调节板(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所述调节板(4)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调节杆(11),所述连接杆调节杆(11)贯穿防护罩(1)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缠绕芯体电极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的材质为硅橡胶、乙丙橡胶的一种,所述连接孔(2)的尺寸大于连接杆调节杆(11)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缠绕芯体电极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环(3)的表面呈倾斜状,所述抵环(3)呈圆环状和连接孔(2)内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板(4)呈板状作用在抵环(3)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缠绕芯体电极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5)呈方槽形形状,所述插槽(5)的尺寸大于插板(6)的尺寸,所述插板(6)呈板状连接在调节槽(8)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缠绕芯体电极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块(7)呈块状和抵环(3)抵合连接,所述限位槽(9)呈长槽形形状,所述限位槽(9)作用在调节槽(8)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缠绕芯体电极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0)呈圆杆状连接在调节板(4)的两侧,所述限位杆(10)和限位槽(9)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调节杆(11)贯穿防护罩(1)和调节板(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防护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雷器缠绕芯体电极防护套,包括防护罩和连接杆调节杆,所述防护罩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抵环,所述抵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插槽,所述连接孔的内侧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抵块。本技术在连接孔和抵环的连接,抵环和调节板的连接下,实现对抵环在连接孔内位置的调整效果,经连接杆调节杆和调节板的连接,在插板和抵块的连接下,达到对抵环作用尺寸的抵合调控效果,实现抵环和芯体之间的接触密封,进而实现对电极两端的防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林林秀,陈迪,杨海涛,孙光宝,王德华,杨硕永,马军,汤恩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法伏安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