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和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8524发布日期:2023-12-14 07:55阅读:29来源:国知局
电池和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电池往往是由多个电池单体组合而成,业内通常通过增加电池单体的个数以提升电池的整体能量,但相应地,电池的重量和体积也会增加,使得电池的使用受限。

3、因此,如何更好地提升电池的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能够提升电池的性能。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多个第一电池单体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多个第一电池单体的数量大于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的数量;其中,第一电池单体的保险丝的过流能力大于第二电池单体的保险丝的过流能力。

3、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二电池单体的保险丝的过流能力设置为大于第一电池单体的保险丝的过流能力,使得第二电池单体的保险丝优先熔断,从而保护了第一电池单体;此外,由于第二电池单体的数量少于第一电池单体的数量,使得在维修电池时,只需要更换数量较少的第二电池单体,从而可以极大地降低维修成本。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池单体的保险丝的熔断时间t1与第二电池单体的保险丝的熔断时间t2满足以下公式:t1>1.2t2。

5、在该实施例中,将t1设置为大于t2的1.2倍,能够更加确保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的保险丝优先熔断,保护多个第一电池单体不受影响,从而在维修时,只需要更换电池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即可,降低了维修成本。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还包括:箱体,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多个第一电池单体容纳于第一容纳空间,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容纳于第二容纳空间。

7、在该实施例中,将容纳多个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一容纳空间和容纳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的第二容纳空间隔离设置,能够降低多个第一电池单体与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之间的影响。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箱体内设置有容纳壳,容纳壳将箱体的内部空间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容纳空间,容纳壳的内部具有第二容纳空间。

9、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设置在容纳壳的第二容纳空间内,无论是多个第一电池单体还是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发生故障,容纳壳都可以对多个第一电池单体或者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起到保护作用,降低多个第一电池单体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之间的影响。例如,在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出现热失控的情况下,容纳壳能够作为屏障以降低整个电池出现热失控的概率。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容纳壳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固定于箱体。

11、在该实施例中,将容纳壳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固定于箱体,可以在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出现故障时能够便利地将容纳壳拆卸下来对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进行维修。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容纳空间包括箱体的中部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包括箱体的边缘容纳空间,边缘容纳空间的容积小于中部容纳空间的容积,第二电池单体的体积小于第一电池单体的体积。

13、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体积较小的第二电池单体设置在箱体的容积较小的边缘容纳空间内,有利于充分利用多个第一电池单体布置之后箱体内的剩余空间,从而可以提升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还包括:高压模块和/或控制模块,高压模块和/或控制模块设置在边缘容纳空间内。

15、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设置在高压模块和/或控制模块所在的边缘容纳空间内,可以充分利用箱体的内部空间,从而可以在不增加电池的体积的情况下,提升电池的能量。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高压模块和/或控制模块设置于边缘容纳空间的中部空间,第二电池单体设置于边缘容纳空间的边缘空间。

17、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二电池单体设置在边缘容纳空间的边缘空间,能够使得第二电池单体的布置在不影响高压模块和/或控制模块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箱体的剩余空间,以达到既不增加电池的体积又能够提升电池的能量的目的。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一电池单体形成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体组,多个第二电池单体形成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组,一个第二电池单体组的容量c2与一个第一电池单体组的容量c1满足:c2≥c1。

19、在该实施例中,将一个第二电池单体组的容量c2设置为不小于一个第一电池单体组的容量c1,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体组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组串联时,能够降低整个回路电流变小的可能性,进而使得整个电池能够满足充放电需求。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0.01≤(c2/c1)-1≤0.5。

21、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池单体组的容量c1和第二电池单体组的容量c2设置为满足0.01≤(c2/c1)-1≤0.5,既能够使得电池满足充放电需求,又能够提高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从而提升了电池的性能。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池单体组是由多个第一电池单体并联形成的;和/或,第二电池单体组是由多个第二电池单体并联形成的;和/或,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体组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组包括的多个电池单体组之间串联。

23、在该实施例中,将多个第一电池单体并联形成第一电池单体组,和/或,将多个第二电池单体并联形成第二电池单体组,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体组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组串联的情况下,能够增大整个电路的回路电流,进而使得整个电池能够满足充放电需求。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的化学体系不同。

25、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的化学体系设置为不同,有利于在不增大电池的体积和重量的前提下,提升电池的整体能量。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池单体包括圆柱电池单体或方形电池单体;和/或,第二电池单体包括圆柱电池单体或方形电池单体。

27、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池单体设置为圆柱电池单体或方形电池单体;和/或,将第二电池单体包括圆柱电池单体或方形电池单体,能够兼容当前主流的电池单体的形状,而无需开发新的电池单体,从而有利于降低电池的成本。

28、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及其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电池,该电池用于为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电池单体(2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22),所述多个第一电池单体(21)的数量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22)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的保险丝的熔断时间t1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的保险丝的熔断时间t2满足以下公式:t1>1.2t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00)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30)内设置有容纳壳(133),所述容纳壳(133)将所述箱体(13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31),所述容纳壳(133)的内部具有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壳(133)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箱体(13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31)包括所述箱体(130)的中部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32)包括所述箱体(130)的边缘容纳空间,所述边缘容纳空间的容积小于所述中部容纳空间的容积,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的体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高压模块(151)和/或控制模块(152),所述高压模块(151)和/或所述控制模块(152)设置在所述边缘容纳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模块(151)和/或所述控制模块(152)设置于所述边缘容纳空间的中部空间,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设置于所述边缘容纳空间的边缘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形成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体组,多个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形成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组,一个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组的容量c2与一个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组的容量c1满足:c2≥c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0.01≤(c2/c1)-1≤0.5。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组是由多个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并联形成的;和/或,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组是由多个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并联形成的;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体组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组包括的多个电池单体组之间串联。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和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的化学体系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包括圆柱电池单体或方形电池单体;和/或,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包括圆柱电池单体或方形电池单体。

14.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100),所述电池(100)用于为所述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电池包括:多个第一电池单体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多个第一电池单体的数量大于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的数量;其中,第一电池单体的保险丝的过流能力大于第二电池单体的保险丝的过流能力。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和用电设备,能够提高电池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牛建新,王增忠,袁胜刚,王鹏,张凡,李贺远,赵佩杰,郭宝铃,陈其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