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极底座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04729发布日期:2023-09-20 17:0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输出极底座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输出极底座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目前常规输出极底座没有端板,嵌件螺母热压在集成母排的塑胶支架里以固定输出极汇流排,塑胶支架大多选择成本较低的pc+abs材料。

2、pc+abs材料的热变形温度在105℃,维卡软化温度在125℃,当输出极汇流排与铜排平面度或粗糙度较差时会导致输出极汇流排与铜排接触内阻较大,温度会随着接触内阻的增大而增大,塑胶支架长时间在高温下会出现软化、碳化甚至融化的现象。在整包振动过程中,塑胶支架材料性能随着温升而发生变化,嵌件螺母的拉拔力会衰减甚至脱出塑胶支架,输出极汇流排与铜排就会随着整包振动而晃动,输出极汇流排与电芯焊接处存在脱离的风险。

3、故,有必要提供一种输出极底座及电池包来改善这一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出极底座及电池包,可以避免支架随温升发生软化导致嵌件螺母拉拔力衰减,以此避免输出极汇流排在整包振动时发生晃动,从而可以降低输出极汇流排与电芯焊接处发生脱离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出极底座,包括:

3、支架;

4、安装座,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座主体和由所述安装座主体的边缘凸设的侧护板,所述安装座主体与所述侧护板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安装座主体远离所述侧护板的表面凸设有中空的容纳部;

5、嵌件螺母,嵌合在所述容纳部中,所述安装座主体靠近所述侧护板的表面裸露出所述嵌件螺母的部分端部;以及

6、输出极汇流排,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且与所述端部接触,所述安装座将所述输出极汇流排与所述支架隔开。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嵌件螺母具有与所述端部连接的杆部,所述杆部的周向表面具有多个沿所述杆部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的凸起,所述容纳部的内壁具有多个与所述凸起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仿形槽,所述凸起嵌合在所述第一仿形槽内。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杆部具有沿所述杆部的径向方向凹设的环形槽,多个所述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环形槽的两侧;

9、其中,所述容纳部的内壁具有凸设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嵌合在所述环形槽内。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端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杆部的直径。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具有支架主体和凸设于所述支架主体远离输出极汇流排的表面上的安装部,所述支架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支架主体和所述安装部,所述容纳部嵌合在所述安装孔内。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部的外壁和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两者中的一者具有多个仿形凸起,另一者具有多个与所述仿形凸起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仿形槽,所述仿形凸起嵌合在所述第二仿形槽内。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具有至少一个加强肋,所述加强肋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支架主体连接。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端部与所述输出极汇流排接触的表面凸出于所述安装座主体靠近所述输出极汇流排的表面。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具有形成于所述安装座主体靠近所述输出极汇流排的表面上的第一开孔和形成于所述安装座主体以及所述容纳部中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连通,所述第一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孔的直径;

16、其中,所述端部远离所述输出极汇流排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开孔的底面贴合,所述端部的周向表面与所述第一开孔的孔壁贴合,所述端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孔的深度;所述嵌件螺母具有与所述端部连接的杆部,所述杆部插入所述第二开孔并且与所述第二开孔的孔壁以及底面贴合。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主体设有多个安装座卡扣,所述支架具有多个与所述安装座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安装座卡扣与所述第一开口卡合。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卡扣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主体具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安装座卡扣相邻设置。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极底座还包括输出极保护盖,所述输出极保护盖具有多个保护盖卡扣,所述侧护板的侧面具有凸设的挂耳,所述挂耳具有开口,所述保护盖卡扣与所述开口卡合。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具有与所述挂耳对应设置的避让槽,所述挂耳安装于所述避让槽内。

2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述的输出极底座。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4、在本实用新型中,输出极底座包括支架、安装座、嵌件螺母和输出极汇流排,安装座安装于支架上,安装座包括安装座主体和由安装座主体的边缘凸设的侧护板,安装座主体与侧护板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安装座主体远离侧护板的表面凸设有中空的容纳部,通过将嵌件螺母嵌合在安装座主体的容纳部中,并将输出极汇流排部分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并且与端部接触,以此利用安装座将输出极汇流排与支架隔开,避免支架随温升发生软化导致嵌件螺母拉拔力衰减,从而可以避免输出极汇流排在整包振动时发生晃动,降低输出极汇流排与电芯焊接处发生脱离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输出极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极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螺母具有与所述端部连接的杆部,所述杆部的周向表面具有多个沿所述杆部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的凸起,所述容纳部的内壁具有多个与所述凸起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仿形槽,所述凸起嵌合在所述第一仿形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极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具有沿所述杆部的径向方向凹设的环形槽,多个所述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环形槽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极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杆部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极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支架主体和凸设于所述支架主体远离输出极汇流排的表面上的安装部,所述支架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支架主体和所述安装部,所述容纳部嵌合在所述安装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出极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的外壁和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两者中的其中一者具有多个仿形凸起,另一者具有多个与所述仿形凸起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仿形槽,所述仿形凸起嵌合在所述第二仿形槽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出极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至少一个加强肋,所述加强肋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支架主体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出极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与所述输出极汇流排接触的表面凸出于所述安装座主体靠近所述输出极汇流排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出极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具有形成于所述安装座主体靠近所述输出极汇流排的表面上的第一开孔和形成于所述安装座主体以及所述容纳部中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连通,所述第一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孔的直径;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出极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主体设有多个安装座卡扣,所述支架具有多个与所述安装座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安装座卡扣与所述第一开口卡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出极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卡扣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出极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主体具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安装座卡扣相邻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出极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底座还包括输出极保护盖,所述输出极保护盖具有多个保护盖卡扣,所述侧护板的侧面具有凸设的挂耳,所述挂耳具有开口,所述保护盖卡扣与所述开口卡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出极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与所述挂耳对应设置的避让槽,所述挂耳安装于所述避让槽内。

15.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出极底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输出极底座及电池包,该输出极底座包括支架、安装座、嵌件螺母和输出极汇流排,安装座安装于支架上,安装座包括安装座主体和由安装座主体的边缘凸设的侧护板,安装座主体与侧护板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安装座主体远离侧护板的表面凸设有中空的容纳部,通过将嵌件螺母嵌合在安装座主体的容纳部中,并将输出极汇流排部分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并且与端部接触,以此利用安装座将输出极汇流排与支架隔开,避免支架随温升发生软化导致嵌件螺母拉拔力衰减,从而可以避免输出极汇流排在整包振动时发生晃动,降低输出极汇流排与电芯焊接处发生脱离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杨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