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6013发布日期:2023-11-22 18:39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组端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池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目前,应用于电池模组上的模组端板,多为采用低压铸造与挤压铝型材的方式,模组端板很多往往还是小模组、尺寸短的端板,无法满足模组尺寸日益增大的需要。与此同时,绝大部分电池包内部模组端板的高低压输出极的固定多为采用螺栓固定或胶粘的方式。对于线束的安装排布,则需要采用额外的钣金支架对其进行安装固定。

2、然而,电池系统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内部的结构愈加紧凑,留给其余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和线束的排布位置越来越小。螺栓安装增加了制造工序和成本,而胶粘连接往往不够牢靠,甚至导致零件不可拆卸。此外,电池包内部的线束支架会降低电池包的集成度,额外的支架也增加了整包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2、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3、本申请中提供一种模组端板,包括端板本体,所述端板本体的端部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端板本体的其一边缘连通,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端板本体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防脱结构。

4、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所述端板本体的端部设置所述插接槽,可以便于实现高低压电气连接时接线端子在所述端板本体上的插接式安装连接,从而一改传统技术上采用螺栓固定或胶粘固定的方式,组装效率更高、制造成本更低。

5、作为优选,所述端板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插接槽,两所述插接槽的所述第一开口的朝向相反。

6、上述实现过程中,将所述端板本体两端的所述插接槽的开口朝向设置为相反的形式,可以与电气集成板的安装方向形成配合,组装安装时的效果更好。

7、作为优选,所述防脱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的翻边结构。

8、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处设置所述翻边结构,使得接线端子从所述第一开口处插入所述插接槽内时,只能实现所述接线端子在所述插接槽内的滑动运动,而所述接线端子无法从所述第二开口处脱出。

9、作为优选,沿所述第一开口的开设方向,所述插接槽的截面形状呈梯形。

10、上述实现过程中,优选地将所述插接槽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呈梯形的形式,如燕尾槽,此时接线端子的滑动安装可以更为紧贴,并且防脱效果会更好。

11、作为优选,所述端板本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中肋板,所述中肋板沿所述端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呈延伸设置;

12、所述中肋板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13、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的所述中肋板,可以对所述端板本体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从而可以便于所述端板本体的薄化设计;同时,通过所述安装孔,可以实现模组端板与电池包框架之间的安装固定。

14、作为优选,所述中肋板上朝向外侧设置有若干凸块,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凸块上;

15、所述凸块上还设置有连接螺柱。

16、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的所述凸块,可以便于对所述中肋板进行减重设计;而设置的所述连接螺柱,既可以用于组装时模组的吊装连接,同时也可以用于线束的安装固定,从而避免传统技术上需要额外增设支架进行线束固定的做法,便于提高电池包的集成度,进一步降低整包成本。

17、作为优选,还包括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设置在所述中肋板的其一侧边上;

18、所述加强肋板、中肋板设置在所述端板本体的外侧面的中部,且所述加强肋板、中肋板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端板本体的两端延伸。

19、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的所述加强肋板,可以对电池模组中电芯的膨胀形变进行限位,并且可以提高整个模组端板的受力性能,从而进一步便于模组端板的薄化设计,提高市场竞争力。

20、本申请中还提供一种模组结构,包括电气集成板和以上所述的一种模组端板;

21、所述电气集成板的端部呈凸出地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插接设置在所述插接槽内。

22、作为优选,还包括若干电芯和模组侧板,若干所述电芯通过电芯侧面之间的相互贴合而叠合形成电芯组;

23、所述模组端板分别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芯组的两端,所述电气集成板分别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芯组的两侧,所述模组侧板贴合设置在所述电气集成板的外侧。

24、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所述电气集成板的外侧还设置有模组侧板,可以提高对所述电气集成板的防护。

25、本申请中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其内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一种模组端板;

26、或,其内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一种模组结构。

27、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本方案中,在模组端板上设置有所述插接槽、连接螺柱和所述加强肋板,所述插接槽的设置可以便于实现与接线端子之间的插接式安装连接,从而进一步利用模组端板上的设计空间,并且可以提高安装连接的便捷性和可靠性;而设置的所述连接螺柱,可以便于成型后模组的吊装连接,同时也可以兼用于线束的安装固定,实现对模组端板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此外,所述加强肋板的设置,则可以便于实现整个模组端板的薄化设计,以及满足对电芯的膨胀预紧,设计巧妙,可以便于降低整包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本体,所述端板本体的端部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端板本体的其一边缘连通,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端板本体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防脱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插接槽,两所述插接槽的所述第一开口的朝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的翻边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开口的开设方向,所述插接槽的截面形状呈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中肋板,所述中肋板沿所述端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呈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肋板上朝向外侧设置有若干凸块,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凸块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设置在所述中肋板的其一侧边上;

8.一种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气集成板和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模组端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电芯和模组侧板,若干所述电芯通过电芯侧面之间的相互贴合而叠合形成电芯组;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其内设置有如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模组端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主要包括端板本体,所述端板本体的端部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端板本体的其一边缘连通,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端板本体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防脱结构。本方案可以进一步利用模组端板上的设计空间,提高接线端子安装连接的便捷性和可靠性;而设置的连接螺柱既可以便于成型后模组的吊装连接,同时也可以兼用于线束的安装固定,实现对模组端板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此外,设置的加强肋板则可以便于实现整个模组端板的薄化设计,以及满足对电芯的膨胀预紧作用,设计巧妙,可以便于降低整包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研发人员:胡杰,曾勇,黄红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