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电池防护装置

文档序号:36904668发布日期:2024-02-02 21:34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车电池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护板,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电池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1、新能源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现有新能源车多数采用电力驱动,通常电池位置处于汽车底盘,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刮擦电池,甚至路面弹起的石子损坏电池的状况,因此通常会在汽车底盘位置加装电池防护装置,又叫电池防护板、电池护板。

2、电池防护装置在加装后存在几点弊端,其一影响电池散热,在长时间使用中影响电池寿命,其二目前防护装置板厚在3mm-7mm,然而板厚过薄影响防护效果,板厚较厚会使重量较大,使车辆增重影响车辆续航能力,其三,电池防护板安装孔位需与车辆底盘螺孔精准切合才可安装,然而多数电池防护装置并非车辆原厂加工,因此致使电池防护装置加工难度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电池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电池防护装置影响电池散热、续航以及该装置螺丝孔位不易精准加工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车电池防护装置,包括主防护装置组件,所述主防护装置组件包括有主护板与塑料隔板,所述塑料隔板在主护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主护板包括有框板,所述框板底部焊接有下凹层板,所述框板内壁焊接有多个立板,多个所述立板在下凹层板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凹层板正面与背部均开设有多个散热气孔,所述塑料隔板顶部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主防护装置组件顶部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其安装孔内均活动套接有移动式筒套。

3、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散热气孔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立板之间位置。

4、进一步的,所述下凹层板的板厚为1.6mm,所述立板板厚为2mm,所述框板板厚为5mm,所述主护板由铝合金制成。

5、进一步的,所述下凹层板高度为两厘米至三厘米。

6、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式筒套包括有主筒套,所述主筒套在安装孔内活动套接,所述主筒套侧壁与安装孔内壁具有间隙,所述主筒套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定位环,所述主筒套侧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定位环,所述底定位环与顶定位环直径相同,所述底定位环与顶定位环直径大于安装孔的直径。

7、进一步的,所述主筒套侧壁与安装孔内壁具有五毫米至八毫米间距。

8、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装置组件顶部开设有多个下凹圆槽,多个所述下凹圆槽分别与多个安装孔对接,所述顶定位环位于下凹圆槽内部,所述底定位环侧壁与下凹圆槽内壁具有五毫米至八毫米间隙,所述顶定位环顶部与主防护装置组件顶部齐平。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该电池防护装置,在对电池进行防护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避免了传统防护装置影响电池散热问题,另外该装置在保证其防护效果前提下,通过结构特性与材质特性减小了防护装置重量,降低了该装置对车辆续航能行的影响,此外在对该防护装置安装时,通过移动式筒套可径向位移调整的特征,减小了该装防护装置对安装孔位位置的精度要求,降低了加工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防护装置组件(1),所述主防护装置组件(1)包括有主护板(11)与塑料隔板(12),所述塑料隔板(12)在主护板(1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主护板(11)包括有框板(111),所述框板(111)底部焊接有下凹层板(112),所述框板(111)内壁焊接有多个立板(13),多个所述立板(13)在下凹层板(112)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凹层板(112)正面与背部均开设有多个散热气孔(14),所述塑料隔板(12)顶部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主防护装置组件(1)顶部开设有多个安装孔(3),其安装孔(3)内均活动套接有移动式筒套(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气孔(14)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立板(13)之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层板(112)的板厚为1.6mm,所述立板(13)板厚为2mm,所述框板(111)板厚为5mm,所述主护板(11)由铝合金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层板(112)高度为两厘米至三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筒套(2)包括有主筒套(21),所述主筒套(21)在安装孔(3)内活动套接,所述主筒套(21)侧壁与安装孔(3)内壁具有间隙,所述主筒套(21)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定位环(23),所述主筒套(21)侧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定位环(22),所述底定位环(22)与顶定位环(23)直径相同,所述底定位环(22)与顶定位环(23)直径大于安装孔(3)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筒套(21)侧壁与安装孔(3)内壁具有五毫米至八毫米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装置组件(1)顶部开设有多个下凹圆槽(4),多个所述下凹圆槽(4)分别与多个安装孔(3)对接,所述顶定位环(23)位于下凹圆槽(4)内部,所述底定位环(22)侧壁与下凹圆槽(4)内壁具有五毫米至八毫米间隙,所述顶定位环(23)顶部与主防护装置组件(1)顶部齐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防护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电池防护装置,包括主防护装置组件,主防护装置组件包括有主护板与塑料隔板,塑料隔板在主护板顶部固定连接,主护板包括有框板,框板底部焊接有下凹层板,框板内壁焊接有多个立板,多个立板在下凹层板内壁底部固定连接,下凹层板正面与背部均开设有多个散热气孔,塑料隔板顶部开设有多个穿孔,本技术通过该电池防护装置,在对电池进行防护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避免了传统防护装置影响电池散热问题,另外该装置在保证其防护效果前提下,通过结构特性与材质特性减小了防护装置重量,降低了该装置对车辆续航能行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余嘉民,刘得星,吴明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