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6792发布日期:2023-12-06 21:3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发展不断进步,用户对高功率产品及蓄电池的持续输出功率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模型竞技类等产品,倍率蓄电池性能提升呈稳步发展阶段,很难在短时间内有跨越式的提升,无法满足用户对蓄电池大功率输出的需求。目前,市面上的复合电池自耗电大,在未使用时消耗的电量大。因此,研发一种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包括蓄电池组件,所述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还包括超级电容组件和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设有蓄电池组件正极铜管、蓄电池组件负极铜管、超级电容组件正极铜管和超级电容组件负极铜管,所述蓄电池组件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蓄电池组件正极铜管和蓄电池组件负极铜管,所述超级电容组件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超级电容组件正极铜管和超级电容组件负极铜管。

3、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组件正极铜管和超级电容组件正极铜管同轴心布置,且之间设有间隔空间(不接触),所述蓄电池组件负极铜管和超级电容组件负极铜管同轴心布置,且之间设有间隔空间(不接触)。使用时,负载产品的正极铜柱插接于蓄电池组件正极铜管和超级电容组件正极铜管,负载产品的负极铜柱插接于蓄电池组件负极铜管和超级电容组件负极铜管,从而将蓄电池组件正负极铜管和超级电容组件正负极铜管进行并联工作,并联后蓄电池组件会将电能充入到超级电容组件,然后通过超级电容组件给予产品提供超高功率的输出能力,来实现负载产品高动能的爆发。

4、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组件与超级电容组件之间设有缓冲泡棉。

5、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一块蓄电池,当为两块或两块以上时,各蓄电池串联,且相邻蓄电池之间设有缓冲泡棉。

6、进一步地,所述超级电容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超级电容,当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超级电容串联,且相邻超级电容之间设有缓冲泡棉。

7、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组件、超级电容组件和转接板共同封闭于外壳中,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正负板铜管(蓄电池组件正极铜管、蓄电池组件负极铜管、超级电容组件正极铜管、超级电容组件负极铜管)对应的通孔。

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9、1、本复合电池将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组合应用,发挥各自优势,超级电容组件与蓄电池组件之间的连接采用转接板加分离式铜管设计,从而有效克服了蓄电池大功率的输出瓶颈和复合电池在未使用时超级电容消耗电池的电量问题。当复合电池接入到负载产品时,蓄电池组件和超级电容组件形成并联,蓄电池会立马将电能充入到超级电容,通过超级电容给予产品提供超高功率的输出能力,让产品或设备有更高动能的爆发。

10、2、本复合电池组装便捷、生产成本低,将蓄电池组件与超级电容组件通过转接板将每颗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焊接(可是锡焊、电阻焊、激光焊)做串并联,整体装入外壳,形成一体模块化产品,可实现大批量生产。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包括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还包括超级电容组件和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设有蓄电池组件正极铜管、蓄电池组件负极铜管、超级电容组件正极铜管和超级电容组件负极铜管,所述蓄电池组件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蓄电池组件正极铜管和蓄电池组件负极铜管,所述超级电容组件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超级电容组件正极铜管和超级电容组件负极铜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件正极铜管和超级电容组件正极铜管同轴心布置,且之间设有间隔空间,所述蓄电池组件负极铜管和超级电容组件负极铜管同轴心布置,且之间设有间隔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件与超级电容组件之间设有缓冲泡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一块蓄电池,当为两块或两块以上时,各蓄电池串联,且相邻蓄电池之间设有缓冲泡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级电容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超级电容,当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超级电容串联,且相邻超级电容之间设有缓冲泡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件、超级电容组件和转接板共同封闭于外壳中,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正负板铜管对应的通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型高倍率复合电池,包括蓄电池组件、超级电容组件和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设有蓄电池组件正极铜管、蓄电池组件负极铜管、超级电容组件正极铜管和超级电容组件负极铜管,所述蓄电池组件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蓄电池组件正极铜管和蓄电池组件负极铜管,所述超级电容组件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超级电容组件正极铜管和超级电容组件负极铜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复合电池将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组合应用,发挥各自优势,超级电容组件与蓄电池组件之间的连接采用转接板加分离式铜管设计,从而有效克服了蓄电池大功率的输出瓶颈和复合电池在未使用时超级电容消耗电池的电量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郭兵,李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