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换能器线缆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7570发布日期:2023-12-29 20:49阅读:23来源:国知局
超声换能器线缆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声换能器线缆连接结构,属于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1、超声换能器手柄与超声刀具组合成手持超声部件,在手术或维护保养过程中,手持超声部件经常移动或旋转,线缆受拉力或扭力造成松动或脱落,引起电连接故障,密封性降低,影响手术正常进行;为此,需要对超声换能器手柄的线缆进行固定和密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缆容易松动、脱落和密封性低的问题。

2、在公开号为cn213906274u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线缆锁紧及密封结构,包括安装壳体,以及位于安装壳体内的密封用橡胶护套、具有弹性片的固定座、抵压固定座弹性片的夹紧座。夹紧座轴向移动时,抵压固定座的弹性片,抱紧线缆固定,同时将橡胶护套压紧到安装壳体形成密封。

3、该结构中内芯电极片与线缆直接焊接,组装难度大,并且会有部分多余长度的线缆囤积在壳体内,导致器械接触不良和换能器发热从而影响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换能器线缆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组装难度大且线缆囤积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超声换能器线缆连接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与上壳体可拆卸连接的中壳体,所述中壳体中部设有多个层叠的压电陶瓷,每两个所述压电陶瓷之间连接有电极片,所述电极片的边沿处设有朝上壳体弯曲并延伸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端部设有柱形连接圈,所述上壳体上穿设有线缆,所述线缆的端部设有可插入柱形连接圈内的导电柱;上述电极片与线缆之间通过导电柱与柱形连接圈之间套接,避免了组装时焊接的麻烦,降低了组装难度,使得电极片和线缆之间的连接更加快速高效,且无需预留一定长度的线缆,避免了线缆在上壳体内的囤积,避免了发热问题的发生。

3、作为优选,所述柱形连接圈的端部设有壶口;上述壶口的设置,以便于对导电柱的插入进行导向,使得导电柱可快速对准柱形连接圈并插入。

4、作为优选,所述柱形连接圈的侧壁连同壶口的侧壁上设有切缝;上述切缝的设置,导电柱插入柱形连接圈时可撑紧导电柱,使得柱形连接圈产生形变对导电柱形成挤压,以加强导电柱与柱形连接圈之间连接强度。

5、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的外端开口处设有线缆接头,所述上壳体内侧设有与线缆接头连接的连接件,所述线缆接头与连接件之间通过胶体密封配合,所述线缆接头和上壳体之间通过胶体密封配合;上述线缆接头、连接件及上壳体之间相互密封配合,且连接更为紧密,且保证了对线缆的固定可靠性。

6、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上壳体和中壳体连接处的环形配合部,所述环形配合部的侧壁上设有缺口;上述环形配合部的设置,可对上壳体和中壳体连接处形成支撑,加强结构强度,而缺口的设置,以便于增加操作空间,方便对线缆和电极片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环形配合部上与中壳体接近的一端设有开槽,所述中壳体端部内侧设有与开槽配合的凸部;上述开槽和凸部的设置,以便于对上壳体的周向位置定位,保证上壳体和中壳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准确,同时限制上壳体与中壳体之间的相对转动,保证结构的稳定。

8、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的端部设有环形卡接部,所述环形卡接部与中壳体端部内侧之间过盈配合,所述环形卡接部的外侧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上述上壳体通过环形卡接部与中壳体之间过盈配合,使得装配更加方便,而密封圈的设置,以便于加强上壳体和中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加强上壳体和中壳体之间的结构密封性。

9、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避免组装时焊接的麻烦,降低了组装难度,避免线缆囤积,且有效避免了发热问题等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超声换能器线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和与上壳体(1)可拆卸连接的中壳体(2),所述中壳体(2)中部设有多个层叠的压电陶瓷(21),每两个所述压电陶瓷(21)之间连接有电极片(22),所述电极片(22)的边沿处设有朝上壳体(1)弯曲并延伸的连接段(221),所述连接段(221)的端部设有柱形连接圈(222),所述上壳体(1)上穿设有线缆(11),所述线缆(11)的端部设有可插入柱形连接圈(222)内的导电柱(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线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连接圈(222)的端部设有壶口(2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线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连接圈(222)的侧壁连同壶口(223)的侧壁上设有切缝(2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线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外端开口处设有线缆接头(12),所述上壳体(1)内侧设有与线缆接头(12)连接的连接件(13),所述线缆接头(12)与连接件(13)之间通过胶体密封配合,所述线缆接头(12)和上壳体(1)之间通过胶体密封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线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包括位于上壳体(1)和中壳体(2)连接处的环形配合部(131),所述环形配合部(131)的侧壁上设有缺口(1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线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配合部(131)上与中壳体(2)接近的一端设有开槽(133),所述中壳体(2)端部内侧设有与开槽(133)配合的凸部(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线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端部设有环形卡接部(14),所述环形卡接部(14)与中壳体(2)端部内侧之间过盈配合,所述环形卡接部(14)的外侧设有环形槽(141),所述环形槽(141)内设有密封圈(14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声换能器线缆连接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与上壳体可拆卸连接的中壳体,所述中壳体中部设有多个层叠的压电陶瓷,每两个所述压电陶瓷之间连接有电极片,所述电极片的边沿处设有朝上壳体弯曲并延伸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端部设有柱形连接圈,所述上壳体上穿设有线缆,所述线缆的端部设有可插入柱形连接圈内的导电柱。本技术具有避免组装时焊接的麻烦,降低了组装难度,避免线缆囤积,且有效避免了发热问题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苏淼枝,楼航迪,胡杰,王林钢,杨冕,巩永鑫,龚青明,何炎彬,桑锦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微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