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包式屏蔽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3941发布日期:2023-10-28 21:2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包式屏蔽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屏蔽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包式屏蔽连接器。


背景技术:

1、通信用的屏蔽连接器,常搭载于例如汽车等车辆,配置于车辆内的车载电气安装件(导航系统、etc、监视器等)与外部设备(照相机等)之间、或车载电气安装件间的有线的通信路径上;屏蔽连接器具有内壳体,内壳体具备多个空腔,在空腔内收容有用于将对方侧端子和信号用的电线连接的连接端子。内壳体被屏蔽罩集中地屏蔽,屏蔽罩与屏蔽电线的屏蔽导体电连接;目前该类屏蔽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性能仍有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包式屏蔽连接器,进一步提高屏蔽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性能。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全包式屏蔽连接器,包括成方框形的保护盒,保护盒的上下两端均呈开放式,保护盒的上端设置有上盖,保护盒内设置有连接器本体,保护盒的下端设置有焊接脚;所述保护盒的对立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一个压板组件,压板组件中设置有能够与连接器本体接触的压板,压板能够将连接器本体压紧在保护盒的内侧壁上;从而来将连接器本体全包围,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性能,从而增强屏蔽效果。

4、进一步地,所述压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保护盒内侧壁上的连接板,压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导杆,导杆贯穿连接板并与连接板滑动连接,导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以及压板固定连接,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压板能够与连接器本体接触并将其压紧在保护盒的内侧壁上。

5、进一步地,所述导杆远离压板的一端固定有圆台,圆台的直径大于导杆的直径。

6、进一步地,所述圆台与导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与保护盒滑动连接,且连接板与保护盒的侧壁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连接板上的螺纹杆,以及与保护盒侧壁转动连接的套筒,套筒中设置有内螺纹,并与螺纹杆相配合。

8、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盒内部设置有两个支撑板,用于对连接器本体进行支撑。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1、通过设置保护盒和上盖,来将连接器本体全包围,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性能,从而增强屏蔽效果;

11、2、通过在保护盒中的对立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一个压板组件,并在压板组件中设置一个压板,压板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够将连接器本体压紧在保护盒内,完成对连接器本体的固定,且便于后期对保护盒进行拆卸;

12、3、通过设置调节组件,来调节连接板距离连接器本体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节连接板与压板之间的距离,来改变弹簧的压缩量,进而调节压板对连接器本体施加的压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全包式屏蔽连接器,包括成方框形的保护盒(1),保护盒(1)的上下两端均呈开放式,其特征在于,保护盒(1)的上端设置有上盖(2),保护盒(1)内设置有连接器本体(3),保护盒(1)的下端设置有焊接脚(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包式屏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组件(4)还包括设置在保护盒(1)内侧壁上的连接板(43),压板(4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导杆(42),导杆(42)贯穿连接板(43)并与连接板(43)滑动连接,导杆(42)上套设有弹簧(44),弹簧(4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43)以及压板(41)固定连接,在弹簧(44)的弹力作用下,压板(41)能够与连接器本体(3)接触并将其压紧在保护盒(1)的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包式屏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42)远离压板(41)的一端固定有圆台(45),圆台(45)的直径大于导杆(4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包式屏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45)与导杆(4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包式屏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3)与保护盒(1)滑动连接,且连接板(43)与保护盒(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包括固定在连接板(43)上的螺纹杆(52),以及与保护盒(1)侧壁转动连接的套筒(51),套筒(51)中设置有内螺纹,并与螺纹杆(52)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包式屏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盒(1)内部设置有两个支撑板(11),用于对连接器本体(3)进行支撑。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全包式屏蔽连接器,属于屏蔽连接器领域;一种全包式屏蔽连接器,包括成方框形的保护盒,保护盒的上下两端均呈开放式,保护盒的上端设置有上盖,保护盒内设置有连接器本体,保护盒的下端设置有焊接脚;所述保护盒的对立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一个压板组件,压板组件中设置有能够与连接器本体接触的压板,压板能够将连接器本体压紧在保护盒的内侧壁上;从而来将连接器本体全包围,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性能,从而增强屏蔽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滔,刘春叶,曾辉,骆添才,罗小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洵煜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