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3750发布日期:2023-11-06 19:5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接地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1、轨道车辆的转向架上一般均设有接地装置,通过接地装置实现车辆主电流回流接地,以此改善车辆的导电性能,接地装置一般由安装架(或外壳)、刷盘、刷板、弹簧、电线等组成,刷盘相对刷板转动,并且将刷板的电流传递给刷盘,之后传递给车轴上,实现接地;

2、但是现有的接地装置存在一些缺陷,例如:

3、刷板与刷盘经过长时间接触摩擦后,使得刷板变薄,就需要更换新的接地装置,使得接地装置使用寿命较低,另外在刷板变薄后缺乏警示,管理人员不能及时预知刷板变薄到危险厚度,综上,现有的接地装置存在使用寿命低且在需要更换前不能预先提示更换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包括有外壳、承重柱、安装座、第一刷板、第二刷板和刷盘;

4、外壳:所述外壳的下端沿宽度方向延伸有缺口,所述刷盘的上半部在缺口内转动;

5、承重柱:所述承重柱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数量为偶数,所述承重柱固定在外壳内且绕外壳的中心圆形阵列;

6、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数量等于承重柱的数量,所述安装座位于外壳内且绕外壳的中心圆形阵列,所述安装座与承重柱之间安装弹簧;

7、所述安装座的两相邻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所述第一刷板的长度大于第二刷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刷板的端部遮挡在第二刷板的端部的前方,所述第一刷板的侧面接触刷盘的侧面;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推动安装座,使得第一刷板接触刷盘,实现传递电流的目的,在第一刷板快要变薄时,刷盘会接触第二刷板,一部分电流经过第二刷板,此时即可预警知道第一刷板变薄到需要更换,实现预警功能,第一刷板变薄后,可将承重柱、安装座、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拔出,转动后使得第二刷板接触刷盘,来代替第一刷板实现传递电流的目的。

9、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上端通过螺钉安装有密封盖,所述承重柱夹在密封盖和外壳之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盖对外壳的上端进行密封,并且在取下密封盖时,可将所有的承重柱、安装座、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一起拔出,只需转动密封盖,即可转动所有的承重柱、安装座、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拔出,操作方便。

11、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内穿过有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所述第一电线电连接第二刷板,所述第二电线电连接第一刷板,所述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的上端活动穿过密封盖;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刷板接触刷盘时,第二电线连接导电结构,而第一电线连接万用表,第一刷板变薄而使得刷盘接触第二刷板时,即可将电流传递给万用表,即可使工作人员远程知道第一刷板到达变薄危险的厚度。

13、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上侧安装把手;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持把手来方便拿动密封盖。

15、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侧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安装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架安装在转向架上,来使外壳安装在转向架上。

17、优选的,所述承重柱上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活动穿插在安装座内,所述限位柱位于弹簧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支撑安装座,并避免弹簧弯曲变形。

19、优选的,所述外壳的横截面呈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所述外壳的边数等于承重柱的数量,所述外壳的各边的上端均安装推板块,所述推板块位于两个相邻的安装座之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承重柱,来设置多组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使得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交替的次数更多,更能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推板块可在向上拉动或向下放入安装座和承重柱时,将相邻两个安装座分开,避免更换第一刷板或第二刷板时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一直摩擦刷盘而不便于取出。

21、优选的,所述外壳的横截面呈正四边形,所述外壳的四角内分别安装承重柱和安装座,所述外壳的四边的上端均安装推板块,所述推板块位于两个相邻的安装座之间。

22、优选的,所述外壳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所述外壳的六角内分别安装承重柱和安装座,所述外壳的六边的上端均安装推板块,所述推板块位于两个相邻的安装座之间。

23、优选的,所述外壳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所述外壳的八角内分别安装承重柱和安装座,所述外壳的八边的上端均安装推板块,所述推板块位于两个相邻的安装座之间。

2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5、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弹簧推动安装座,使得第一刷板或第二刷板接触刷盘,实现传递电流的目的,在第一刷板快要变薄时,刷盘会接触第二刷板,使得一部分电流经过第二刷板,此时即可预警知道第一刷板变薄到需要更换,实现预警功能,第一刷板变薄后,可将承重柱、安装座、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拔出,转动后使得第二刷板接触刷盘,来代替第一刷板实现传递电流的目的,即利用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这两个刷板交替接触刷盘,来提升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3)、承重柱(2)、安装座(10)、第一刷板(13)、第二刷板(14)和刷盘(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的上端通过螺钉安装有密封盖(1),所述承重柱(2)夹在密封盖(1)和外壳(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0)内穿过有第一电线(6)和第二电线(8),所述第一电线(6)电连接第二刷板(14),所述第二电线(8)电连接第一刷板(13),所述第一电线(6)和第二电线(8)的上端活动穿过密封盖(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的上侧安装把手(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的侧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安装架(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2)上安装有限位柱(12),所述限位柱(12)活动穿插在安装座(10)内,所述限位柱(12)位于弹簧(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的横截面呈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所述外壳(3)的边数等于承重柱(2)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的横截面呈正四边形,所述外壳(3)的四角内分别安装承重柱(2)和安装座(10),所述外壳(3)的四边的上端均安装推板块(9),所述推板块(9)位于两个相邻的安装座(1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所述外壳(3)的六角内分别安装承重柱(2)和安装座(10),所述外壳(3)的六边的上端均安装推板块(9),所述推板块(9)位于两个相邻的安装座(1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所述外壳(3)的八角内分别安装承重柱(2)和安装座(10),所述外壳(3)的八边的上端均安装推板块(9),所述推板块(9)位于两个相邻的安装座(10)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内置转向架接地装置,包括有外壳、承重柱、安装座、第一刷板、第二刷板和刷盘,所述外壳的下端沿宽度方向延伸有缺口,所述刷盘的上半部在缺口内转动,所述承重柱固定在外壳内,所述安装座位于外壳内,所述安装座与承重柱之间安装弹簧,所述安装座的两相邻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所述第一刷板的长度大于第二刷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刷板的端部遮挡在第二刷板的端部的前方;本技术设置弹簧推动安装座,使得第一刷板或第二刷板接触刷盘,实现传递电流的目的,且可预警知道第一刷板变薄到需要更换,实现预警功能,且利用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这两个刷板交替接触刷盘,来提升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马冬冬,李强,张豫杰,马小峰,尹杰,牛凯,于洪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和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