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带传输机构及烧结光注入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2614发布日期:2023-12-06 23:4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钢带传输机构及烧结光注入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生产,尤其涉及一种钢带传输机构及烧结光注入一体机。


背景技术:

1、目前,针对电池片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烘干、烧结、光注入和冷却工艺。为了实现电池片在不同工艺设备之间的流转,一般需采用传输装置来传输电池片。现有的传输装置多采用传送辊结构,在电池片的传输方向上布设有多个传送辊轴,并在传送辊轴上安装用以承托电池片的陶瓷环,当传送辊轴转动时,能带动陶瓷环转动,进而带动电池片行进。但陶瓷环在使用过程中易沾染有机物质等杂质,在烧结时,沾染的有机物质容易发黑固化在陶瓷环上,导致陶瓷环表面粗糙,在后续承托电池片时,容易刮伤电池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带传输机构及烧结光注入一体机,能有效降低传输过程中对电池片的刮擦风险。

2、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钢带传输机构,设置在烧结光注入一体机中,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传输基座,一个传输基座上设有主传动组件,另一个传输基座上设有从传动组件,主传动组件、从传动组件上共同设有用以承托电池片的传送部;传动部包括至少一个呈闭环结构的钢带,钢带朝向电池片的一侧设有用以承托电池片的承托平面;

3、且钢带与主传动组件、从传动组件之间还分别设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沿钢带长度方向均布的若干扣接穿孔、及布设在主传动组件或从传动组件上的多个导向凸块;在钢带传动的过程中,导向结构的至少一个导向凸块扣接在其中一个扣接穿孔内。

4、本实用新型的钢带传输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5、首先通过两个传输基座的设置实现了对主传动组件、从传动组件的稳定安装;再通过主传动组件、从传动组件及传动部的配合实现了对电池片的传输;在传动部中,通过钢带的承托平面直接承托电池片,能利用承托平面的平整度来减少在承托电池片过程中对电池片的摩擦,进而降低传输过程中对电池片的刮擦风险;且利用钢带对电池片进行传输,能避免陶瓷环因沾染杂质导致的表面发黑固化问题,保证承托平面的光滑度,进一步降低电池片刮擦风险;

6、此外,通过在钢带与主传动组件、从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导向结构能对钢带与主传动组件、从传动组件的连接位置进行限定,以降低钢带在主传动组件、从传动组件上跑偏的风险;同时能有效避免钢带打滑的现象;在导向结构中,通过导向凸块与任一扣接穿孔的扣接使得在钢带传动的过程中,随着钢带与主传动组件(或从传动组件)接触位置的变化,始终能保持至少一个导向凸块与扣接穿孔的扣接,进而能对钢带与主传动组件或从传动组件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定,保证钢带传动的稳定性。

7、进一步来说,主传动组件包括与钢带一一对应设置的轴杆,每个轴杆上均安装有供钢带绕设的主动轮,主动轮沿其周向上均布有多个导向凸块;所有轴杆同轴设置,且任一相邻两个轴杆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8、将导向凸块均布在主动轮上,当导向凸块扣接到扣接穿孔上时,随着主动轮的转动,导向凸块能带动钢带传动,以避免钢带在主动轮上的打滑,而当该导向凸块转动至离开扣接穿孔(即导向凸块不与钢带接触)时,此时,主动轮上的其他导向凸块在主动轮的转动下能扣接到钢带的其他扣接穿孔上,以保证在主动轮转动的过程中,始终有至少一个导向凸块能与扣接穿孔扣接,以带动钢带传动;在实际设计时,可使主动轮与钢带之间具有多组扣接的导向凸块与扣接穿孔,以保证传动的稳定性。此外,将所有轴杆同轴设置保证了各主动轮位于同一轴心线上,进而能使各钢带的传动行程保持一致;通过联轴器连接相邻的两个轴杆,能使得两个轴杆保持同步转动。

9、进一步来说,主动轮沿其轴向上开设有键槽,轴杆上设有与键槽匹配的平键。通过键槽与平键的设置保证了主动轮与轴杆的同步转动。

10、进一步来说,沿轴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一个轴杆通过同步带组件与驱动件连接,驱动件安装在传输基座上。同步带组件包括主同步轮、从同步轮,主同步轮与驱动件连接,从同步轮与轴杆连接;且主同步轮、从同步轮上共同绕设有呈闭环结构的同步带。通过同步带组件连接驱动件与轴杆能利用同步带组件对驱动件驱动过程中的振动进行缓冲,进而提高驱动的稳定性。示例性地,驱动件为减速电机。

11、进一步来说,主同步轮、从同步轮均包括轮本体,轮本体沿其轴向上的两侧均同轴设置有挡边,挡边的外径大于轮本体的外径。通过挡边的设置能对同步带的位置进行限定,进而避免同步带在传动过程中在轮本体上的跑偏现象。

12、进一步来说,轮本体与同步带啮合传动。通过轮本体与同步带的啮合传动进一步提高了同步带传动的稳定性,减少同步带打滑现象。

13、进一步来说,一个传动基座包括基板,基板的上端安装有轴杆,下端安装有驱动件,且驱动件与轴杆之间通过安装在基板一侧的同步带组件连接。将轴杆、驱动件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两端,并利用同步带组件实现驱动件与轴杆之间的连接,能在保证主传动组件正常工作的同时,使得驱动件布设更加紧凑,利于减小设备的整体体积。

14、进一步来说,钢带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钢带之间的间距小于电池片的宽度。通过两个钢带的设置既保证了对电池片的稳定承托,也利于减小钢带整体的用料,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1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烧结光注入一体机,包括沿电池片传输方向依次布设的烘干区、烧结区、预热区、光注入区、冷却区,其中,烘干区、烧结区、预热区、光注入区内均设有上述的钢带传输机构。

16、本实用新型的烧结光注入一体机的有益效果在于:

17、通过沿电池片传输方向上依次布设的烘干区、烧结区、预热区、光注入区、冷却区实现了对电池片的连续加工,进而提高了对电池片的加工效率;通过钢带传输机构的设置实现了电池片在各工位(烘干区、烧结区、预热区、光注入区、冷却区)上的传输,以利于实现对电池片的工艺加工;且该钢带传输机构能有效降低传输过程中对电池片的刮擦风险。

18、进一步来说,烘干区、烧结区、预热区、光注入区均包括安装有工艺箱体的机架,工艺箱体内设有钢带传输机构,且工艺箱体沿电池片传输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与钢带传输机构连通的进口、出口;机架上还设有位于工艺箱体外侧的进口导向辊,进口导向辊上设有沿电池片宽度方向布设的两个限位导环。在工艺箱体外侧设置进口导向辊,能对进入工艺箱体进口的电池片进行限位导向,以保证电池片能顺利进入到位于工艺箱体内的钢带传输机构的预设位置上。



技术特征:

1.一种钢带传输机构,设置在烧结光注入一体机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传输基座,一个所述传输基座上设有主传动组件,另一个所述传输基座上设有从传动组件,所述主传动组件、从传动组件上共同设有用以承托电池片的传送部;所述传送部包括至少一个呈闭环结构的钢带,所述钢带朝向电池片的一侧设有用以承托电池片的承托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组件包括与钢带一一对应设置的轴杆,每个所述轴杆上均安装有供钢带绕设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沿其周向上均布有多个所述导向凸块;所有所述轴杆同轴设置,且任一相邻两个所述轴杆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沿其轴向上开设有键槽,所述轴杆上设有与所述键槽匹配的平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沿轴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一个所述轴杆通过同步带组件与驱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传输基座上;所述同步带组件包括主同步轮、从同步轮,所述主同步轮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从同步轮与所述轴杆连接;且所述主同步轮、从同步轮上共同绕设有呈闭环结构的同步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同步轮、从同步轮均包括轮本体,所述轮本体沿其轴向上的两侧均同轴设置有挡边,所述挡边的外径大于所述轮本体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本体与同步带啮合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钢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传输基座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上端安装有所述轴杆,下端安装有驱动件,且所述驱动件与轴杆之间通过安装在所述基板一侧的同步带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钢带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电池片的宽度。

9.一种烧结光注入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电池片传输方向依次布设的烘干区、烧结区、预热区、光注入区、冷却区,其中,所述烘干区、烧结区、预热区、光注入区内均设有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钢带传输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烧结光注入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区、烧结区、预热区、光注入区均包括安装有工艺箱体的机架,所述工艺箱体内设有所述钢带传输机构,且所述工艺箱体沿电池片传输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钢带传输机构连通的进口、出口;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位于所述工艺箱体外侧的进口导向辊,所述进口导向辊上设有沿电池片宽度方向布设的两个限位导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带传输机构及烧结光注入一体机,其中,钢带传输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传输基座,一个传输基座上设有主传动组件,另一个传输基座上设有从传动组件,主传动组件、从传动组件上共同设有用以承托电池片的传送部;传动部包括至少一个呈闭环结构的钢带,钢带朝向电池片的一侧设有用以承托电池片的承托平面;且钢带与主传动组件、从传动组件之间还分别设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沿钢带长度方向均布的若干扣接穿孔、布设在主传动组件或从传动组件上的多个导向凸块;在钢带传动的过程中,导向结构的至少一个导向凸块扣接在其中一个扣接穿孔内。本技术的钢带传输机构及烧结光注入一体机能有效降低传输过程中对电池片的刮擦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柴玉杰,吴章平,崔水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昊建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