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排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90298发布日期:2024-03-22 10:44阅读:10来源:国知局
复合排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排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电池包中电芯之间需要使用导体进行电连接,常用的导体包括硬铜排、软铜排或者软硬搭接的复合铜排。这种设计存在以下缺陷:(1)全部采用铜排,造成成本高;(2)在电芯-电池包(cell to pack,ctp)方案中,电芯直接集成在电池包中,省去了中间的电池模组,而电芯极柱通常采用铝柱,铜排无法直接焊接在铝柱上。因此,如何优化电池包内电芯的连接方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复合排及电池包,能够实现铝连接件与电芯极柱的直接搭接,使复合排承受更大的作用力,提升不同电芯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优化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造价更低,进一步降低了电池包的成本。

2、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排,包括:铝连接件,所述铝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电芯的极柱;铜连接件,所述铜连接件的一端焊接于所述铝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铜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相邻的电池模组。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铝连接件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一热缩套管,所述铜连接件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二热缩套管,所述第一热缩套管的收缩温度与所述第二热缩套管的收缩温度不同。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铝连接件的底部包括减薄部,所述减薄部焊接于所述极柱。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减薄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5mm。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铝连接件的底部包括镍片,所述镍片用于采集单体电芯的电压。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铝连接件包括极柱连接部、第一中间连接部以及第一搭接部,其中:所述极柱连接部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搭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极柱连接部的另一端弯折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中间连接部的一端,所述极柱连接部连接于电芯的极柱;所述第一中间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搭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搭接部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极柱连接部的方向延伸,直到与所述铜连接件相接。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连接部包括第一弧形段、直线段以及第二弧形段,所述直线段沿所述铝连接件的高度方向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一端及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极柱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搭接部相连。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铜连接件包括第二搭接部、扭转部、第二中间连接部以及模组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搭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搭接部的另一端搭接,所述第二搭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扭转部的一端搭接;所述扭转部沿所述铝连接件的高度方向进行扭转,形成与所述第二搭接部平行的平面;所述第二中间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扭转部相连,所述第二中间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模组连接部相连;所述模组连接部连接于相邻的电池模组。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接部沿朝向所述第二搭接部方向的平均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11、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所述复合排。

12、通过利用铝连接件和铜连接件形成复合排,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铝连接件与电芯极柱的直接搭接,且将铜连接件分别与铝连接件搭接及相邻的电池模组搭接,能够使复合排承受更大的作用力,提升不同电芯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由于搭接方式灵活,能够优化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并且铝连接件较铜连接件造价更低,进一步降低了电池包的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连接件(1)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一热缩套管(10),所述铜连接件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二热缩套管(20),所述第一热缩套管(10)的收缩温度与所述第二热缩套管(20)的收缩温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连接件(1)的底部包括减薄部(130),所述减薄部(130)焊接于所述极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部(13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连接件(1)的底部包括镍片,所述镍片(131)用于采集单体电芯的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连接部(14)包括第一弧形段(141)、直线段(142)以及第二弧形段(143),所述直线段(142)沿所述铝连接件(1)的高度方向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段(141)的一端及所述第二弧形段(14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段(141)的另一端与所述极柱连接部(13)相连,所述第二弧形段(1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搭接部(15)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连接件(2)包括第二搭接部(23)、扭转部(24)、第二中间连接部(25)以及模组连接部(26),其中:所述第二搭接部(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搭接部(15)的另一端搭接,所述第二搭接部(23)的另一端与所述扭转部(24)的一端搭接;所述扭转部(24)沿所述铝连接件(1)的高度方向进行扭转,形成与所述第二搭接部(23)平行的平面;所述第二中间连接部(25)的一端与所述扭转部(24)相连,所述第二中间连接部(25)的另一端与所述模组连接部(26)相连;所述模组连接部(26)连接于相邻的电池模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15)沿朝向所述第二搭接部(23)方向的平均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排。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排及电池包,该复合排包括:铝连接件,所述铝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电芯的极柱;铜连接件,所述铜连接件的一端焊接于所述铝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铜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相邻的电池模组。通过利用铝连接件和铜连接件形成复合排,本技术能够实现铝连接件与电芯极柱的直接搭接,且使复合排承受更大的作用力,提升不同电芯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优化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进一步降低了电池包的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朱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