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6715发布日期:2023-11-30 05:1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极片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及电池。


背景技术:

1、极片是电芯的重要组成部分,极片的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电芯的整体性能。

2、现有技术中,极片一般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材料涂层,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层叠设置,且正极片上的活性涂层与负极片上的活性涂层相对设置,由于工艺方面的要求,负极片的宽度方向一端的活性涂层往往被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倾斜度。

3、然而,正是由于负极片的这种活性涂层结构,使得正极片在与负极片进行结合时,可能会因为正极片和负极片端部厚度差异较大,从而容易发生析锂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正极片在与负极片进行结合时,可能会因为正极片和负极片端部厚度差异较大,从而容易发生析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及电池,可以防止析锂的发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活性涂层以及保护层,集流体包括本体,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层,活性涂层的至少部分和第一保护层均设置在本体上,活性涂层与第一保护层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活性涂层与第一保护层沿第二方向相邻接;

4、活性涂层与第一保护层在第三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叠,且在活性涂层与第一保护层的重叠区域,第一保护层位于活性涂层与集流体之间;

5、活性涂层的与第一保护层的邻接面与第一保护层的靠近集流体的一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之间彼此垂直。

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极耳,极耳设置在本体沿第二方向的一端,极耳沿第二方向延伸;邻接面与第一保护层的靠近集流体的一面之间的夹角为1°-80°。

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邻接面与第一保护层的靠近集流体的一面之间的夹角为5°-45°。

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位于重叠区域的第一保护层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0.2mm-2.2mm。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保护层沿第三方向的长度为15μm-60μm,和/或,活性涂层沿第三方向的尺寸为20μm-60μm。

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保护层沿第三方向的长度与活性涂层沿第三方向的尺寸之比为0.75-1.25。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极耳与第一保护层沿第二方向相邻,保护层还包括第二保护层,极耳的至少部分表面设置有第二保护层,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在第二方向上连为一体。

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保护层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与第二保护层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之比为0.5-5。

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均由陶瓷材料制成。

14、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和外壳,外壳包覆于电芯外,电芯包括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项极片,其中,极片为正极片。

15、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方面中的电池。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片包括集流体、活性涂层以及保护层,集流体包括本体,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层,活性涂层的至少部分和第一保护层均设置在本体上,活性涂层与第一保护层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活性涂层与第一保护层沿第二方向相邻接;活性涂层与第一保护层在第三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叠,且在活性涂层与第一保护层的重叠区域,第一保护层位于活性涂层与集流体之间;活性涂层的与第一保护层的邻接面与第一保护层的靠近集流体的一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之间彼此垂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片通过设置集流体上活性涂层在靠近保护层的一侧的厚度逐渐减少,当不同极片在结合时,可使极片厚度减小的部位相对设置,具体地,当其中一个极片上涂层的厚度减小时,与之结合的另一个极片上的对应位置的涂层厚度也同样在减小,通过此种方式,可以降低相结合的两个极片的活性涂层在厚度减小区域的差异性,以防止该区域发生析锂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活性涂层以及保护层,所述集流体包括本体,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层,所述活性涂层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一保护层均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活性涂层与所述第一保护层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活性涂层与所述第一保护层沿第二方向相邻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耳,所述极耳设置在所述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所述极耳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邻接面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靠近所述集流体的一面之间的夹角为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邻接面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靠近所述集流体的一面之间的夹角为5°-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重叠区域的所述第一保护层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0.2mm-2.2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沿所述第三方向的长度为15μm-60μm,和/或,所述活性涂层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为20μm-6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沿所述第三方向的长度与所述活性涂层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之比为0.75-1.25。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一保护层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所述保护层还包括第二保护层,所述极耳的至少部分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连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第二保护层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之比为0.5-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均由陶瓷材料制成。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和外壳,所述外壳包覆于所述电芯外,所述电芯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的极片,所述极片为正极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极片及电池。本技术提供的极片包括集流体、活性涂层以及保护层,集流体包括本体,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层,活性涂层的至少部分和第一保护层均设置在本体上,活性涂层与第一保护层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活性涂层与第一保护层沿第二方向相邻接;活性涂层与第一保护层在第三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叠,且在活性涂层与第一保护层的重叠区域,第一保护层位于活性涂层与集流体之间;活性涂层的与第一保护层的邻接面与第一保护层的靠近集流体的一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之间彼此垂直。本技术提供一种极片及电池,可以防止析锂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许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