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氢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53127发布日期:2023-12-30 04:1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镍氢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电池,具体涉及一种镍氢电池。


背景技术:

1、镍氢电池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蓄电池。镍氢电池分为高压镍氢电池和低压镍氢电池。镍氢电池正极活性物质为ni(oh)2(称nio电极),负极活性物质为金属氢化物,也称储氢合金(电极称储氢电极),电解液为6mol/l氢氧化钾溶液。镍氢电池作为氢能源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越来越被人们注意。在镍氢电池的存放或者运输过程中,一般是将电池排列包装呈电池排。为保证散热和控制体积,电池外壳体一般较薄,电池芯则包覆得较紧密,需要留有一定缓冲空间或装置,在受挤压时避免电池芯受力。授权号cn209328950u和cn216054985u提供了两种具有抗压和防震结构的镍氢电池和电池组,提出了采用弧形凸对电池芯进行支撑从而减缓振动或挤压,其问题在于,弧形凸起与电池芯表面为线接触,传热效率差,影响电池整体散热;并且电池在承压时主要承受径向压力,而沿轴向布置的弧形凸起对径向强度强化影响度不高,如要加强这一影响,就需要将弧形凸起或加强筋横截面尺寸做得较大,但这会明显影响电池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现有技术中在有限空间内增加防震抗压结构后导热性差、对径向压力和震动减免能力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镍氢电池。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镍氢电池,包括电池外壳,电池卷芯安装与电池外壳同心安装,电池卷芯套设有承压伸缩环,承压伸缩环端面与卸压凸环对接,所述承压伸缩环设置有内向缺口和外向缺口,内向缺口与外向缺口之间通过偏转环连接,外向缺口之间通过对接环连接,承压伸缩环与电池外壳间形成承压腔,承压伸缩环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环,一端的第一支撑环沿环形面设置有承压环通孔,承压环通孔与承压腔连通,所述卸压凸环设置有挤压环,挤压环与电池外壳之间形成卸压腔,挤压环两端还设置有第二支撑环,第二支撑环沿环形面设置有卸压环通孔,卸压环通孔与卸压腔连通,前述承压环通孔与卸压环通孔连通。承压腔和卸压腔中均填充有导热溶液,例如含有纳米离子添加物的乙二醇。

3、进一步的,所述承压环通孔朝向承压腔一侧的孔径大于另一侧的孔径,卸压环通孔朝向卸压腔一侧的孔径小于另一侧的孔径。

4、进一步的,所述承压伸缩环另一端面设置有密封环槽,所述卸压凸环一端面设置有密封凸起,密封凸起嵌合在密封环槽内。

5、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环槽沿承压伸缩环端面径向均匀布置多圈,所述密封凸起沿卸压凸环端面径向布置多圈,密封环槽与密封凸起尺寸和数量相适配。

6、进一步的,所述挤压环采用填充氮化硅环氧树脂片,挤压环内檐直径小于对接环内檐直径约3mm,在挤压环受压后,挤压环内侧向圆心膨胀收拢,电池卷芯同时向外侧靠拢,直至挤压环内侧与实现接触,形成一个可实现定位的变胞机构,起到先缓冲、后夹持稳固的作用。

7、进一步的,所述镍氢电池底部设置有定位弹簧,定位弹簧采用细丝缠绕成大中心直径的弹簧圈,为保证耐用性可以对细丝包覆绝缘耐酸材料,如聚碳酸酯,定位弹簧一侧与电池底盖对接,定位弹簧另一侧与第一支撑环或第二支撑环下端对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环外檐与电池外壳内壁尺寸一致,并且连接之后形成封闭状态;所述第二支撑环外檐与电池外壳内壁尺寸一致,并且连接之后形成封闭状态。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交替布置的承压伸缩环和卸压凸环实现与电池卷芯的面接触,利用内向缺口和外向缺口处的薄壁特性,实现偏转环的形变和转动,将径向压力转变为轴向压力,在更小空间内,实现防震的同时,提高散热效率,同时由于多个环状径向串连,抗压能力也将有显著提升。



技术特征:

1.一种镍氢电池,包括电池外壳(1),电池卷芯(2)安装与电池外壳(1)同心安装,其特征在于:电池卷芯(2)套设有承压伸缩环(3),承压伸缩环(3)端面与卸压凸环(5)对接,所述承压伸缩环(3)设置有内向缺口(302)和外向缺口(303),内向缺口(302)与外向缺口(303)之间通过偏转环(306)连接,外向缺口(303)之间通过对接环(305)连接,承压伸缩环(3)与电池外壳(1)间形成承压腔(307),承压伸缩环(3)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环(308),一端的第一支撑环(308)沿环形面设置有承压环通孔(301),承压环通孔(301)与承压腔(307)连通,所述卸压凸环(5)设置有挤压环(502),挤压环(502)与电池外壳(1)之间形成卸压腔(505),挤压环(502)两端还设置有第二支撑环(506),第二支撑环(506)沿环形面设置有卸压环通孔(504),卸压环通孔(504)与卸压腔(505)连通,前述承压环通孔(301)与卸压环通孔(504)连通,所述承压伸缩环(3)与卸压凸环(5)交替套设在电池卷芯(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环通孔(301)朝向承压腔(307)一侧的孔径大于另一侧的孔径,卸压环通孔(504)朝向卸压腔(505)一侧的孔径小于另一侧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伸缩环(3)另一端面设置有密封环槽(304),所述卸压凸环(5)一端面设置有密封凸起(501),密封凸起(501)嵌合在密封环槽(304)内形成密封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槽(304)沿承压伸缩环(3)端面径向均匀布置多圈,所述密封凸起(501)沿卸压凸环(5)端面径向布置多圈,密封环槽(304)与密封凸起(501)尺寸和数量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环(502)内檐直径小于对接环(305)内檐直径约3mm,并且承压伸缩环(3)与电池卷芯之间设置有导热膜(2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镍氢电池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环(308)外檐与电池外壳(1)内壁尺寸一致,并且连接之后形成封闭状态,所述第二支撑环(506)外檐与电池外壳(1)内壁尺寸一致,并且连接之后形成封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腔(307)和卸压腔(505)中均填充有导热溶液。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镍氢电池,包括电池外壳,电池卷芯安装与电池外壳同心安装,电池卷芯套设有承压伸缩环,承压伸缩环端面与卸压凸环对接,对接环之间通过缺口连接,承压伸缩环与电池外壳间形成承压腔,承压伸缩环两端设置有支撑环,支撑环一端沿环形面设置有承压环通孔,承压环通孔与承压腔连通。卸压凸环设置有挤压环,挤压环与电池外壳之间形成卸压腔,挤压环两端也设置有支撑环,该支撑环沿环形面设置有卸压环通孔,卸压环通孔与卸压腔连通,前述承压环通孔与卸压环通孔连通。本技术通过交替布置的承压伸缩环和卸压凸环实现与电池卷芯的面接触,实现防震的同时,提高散热效率和抗压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豪,李萌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天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