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MOS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9553发布日期:2023-12-29 21:2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LDMOS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特别涉及一种ldmos器件。


背景技术:

1、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lateral double diffusedmosfet,ldmos)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由于具有高增益、高线性、高耐压、高输出功率等技术特点,因此ldmos广泛应用在射频无线通信领域,如无线电短波通讯、基站、长距离发射机等领域。

2、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ldmos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ldmos器件包p+衬底14和p-外延层13,位于p-外延层13上的栅氧化层8和多晶硅栅5,以及位于多晶硅栅5两侧的侧墙。其中在p-外延层13中形成有n-漂移区1和p阱区4(p沟道),p阱区4和n-漂移区1中都分别形成有n+掺杂区,以相应作为源区2和漏区3。

3、除上述结构以外,对于射频ldmos(rf ldmos),往往会在栅极(输入端)和漏极(高电平)间设置单层或双层的法拉第结构,图1示出的即为典型的单层法拉第结构(也称为法拉第环),其包括一体结构的屏蔽结构6和场板7,其中屏蔽结构6覆盖栅极一侧的侧壁并延伸至覆盖栅极的部分或全部顶面,场板7则覆盖部分漂移区1。

4、图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另一种ldmos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ldmos器件的剖面示意图。为了更清楚的展示ldmos器件的立体结构,图3中的部分介质层做了透明化处理,图2中省略了图3中的金属层metal1、metal2。参见图2和图3,ldmos器件包括衬底10和外延层20,外延层20中设有下沉区(sinker)21、沟道区22和漂移区26,沟道区22中设有接触区23、源区24和扩散区25,漂移区26中设有漏区27;外延层20上设有栅极介质层、栅极30以及法拉第结构,此外源区24通过接触柱51与金属层metal1电连接,法拉第结构通过接触柱52、接触柱53与金属层metal1电连接,漏区27通过接触柱54与金属层metal2电连接。在此ldmos器件中,法拉第结构为典型的双层法拉第结构,法拉第结构包括更为靠近外延层20的第一法拉第层41和第二法拉第层42。法拉第结构设置在栅极30(输入端)和漏区27(高电平)之间,最终会通过金属层metal1以及接触柱51-52与金属层metal1电连接,继而与源区24电连接,用来屏蔽来自漏区27的大信号干扰,以提高栅极30的稳定性,继而提高频率特性。除了用于屏蔽信号,法拉第结构(对于双层或多层法拉第结构,此处尤其指的是更为靠近外延层20的第一层法拉第层)的场板还用以削弱漂移区26的表面电场、提高ldmos器件的耐压。

5、现有ldmos器件的大部分制造工艺与cmos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匹配,但法拉第结构的制造工艺较为复杂,一般是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w-si、ti、tin等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后,再进行图形化工艺以形成栅极半覆盖的结构。但是常规pvd工艺的台阶覆盖性很差,易在多晶硅栅的侧墙处产生缺陷,造成漏电;特别是对于双层法拉第结构,因为采用对称型元胞设计,法拉第结构图形化时一旦发生套刻偏差,既会影响屏蔽效果,又会导致场板和漂移区的重叠面积发生大幅改变,影响耐压;此外,半覆盖栅极的法拉第结构并不能充分屏蔽来自漏极的干扰信号,而由于法拉第结构最终与源极电连接,如果改为全覆盖栅极,相当于增加源极和栅极的交叠面积,导致ldmos器件的输入电容ciss提高,进而会大幅影响器件的开关时间和响应速度;在不增大ldmos器件的输入电容ciss的同时想要提升法拉第结构的信号屏蔽能力,只能通过增加法拉第结构的层数,制造难度和发生缺陷的几率都将大幅上升。

6、因此,有待提出一种新的ldmos器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dmos器件,可以在不增加ldmos器件的输入电容的同时提升法拉第结构的信号屏蔽能力。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dmos器件,包括半导体基板;位于半导体基板中的沟道区和漂移区;设置于所述沟道区中的源区和设置于所述漂移区中的漏区;堆叠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基板上的栅极介质层和栅极;以及法拉第结构,其中,所述法拉第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漂移区靠近所述栅极一侧上方的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场板上方的屏蔽墙,所述屏蔽墙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屏蔽墙,所述第一屏蔽墙从场板的一侧沿述第一方向延伸至场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栅宽方向。

3、可选地,所述屏蔽墙包括多个第一屏蔽墙,多个所述第一屏蔽墙相互平行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栅长方向。

4、可选地,所述栅极朝向漏区的一侧设有侧墙,所述场板覆盖至少部分侧墙。

5、可选地,所述屏蔽墙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屏蔽墙,所述第二屏蔽墙包括多个屏蔽板,多个所述屏蔽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6、可选地,所述第二屏蔽墙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屏蔽墙中的屏蔽板交错设置。

7、可选地,所述第一屏蔽墙相对于所述第二屏蔽墙更远离栅极。

8、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基板以及所述栅极上设有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上设有第一金属层;所述介质层中设有多个第一接触柱,所述第一接触柱的一端与所述源区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金属层电连接;所述屏蔽墙位于所述介质层中,且所述屏蔽墙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9、可选地,所述介质层上还设有第二金属层;所述介质层中设有多个第二接触柱,所述第二接触柱的一端与所述漏区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电连接。

10、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基板为衬底片;或者,所述半导体基板为外延片,所述外延片包括衬底和外延层,所述沟道区和所述漂移区位于所述外延层中。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dmos器件,其法拉第结构包括场板,以及设置于场板上方的第一屏蔽墙,第一屏蔽墙沿栅宽方向延伸,该第一屏蔽墙能够有效屏蔽来自于栅极的信号干扰,从而可以在不增加ldmos器件的输入电容的同时提升法拉第结构的信号屏蔽能力,此外还可以降低法拉第结构以及整个ldmos器件的工艺难度。

12、在优选的实施例中,ldmos器件还包括第二屏蔽墙,第二屏蔽墙包括多个屏蔽板且多个屏蔽板沿栅宽方向间隔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法拉第结构对于信号的屏蔽能力;特别是,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屏蔽墙,且多个第二屏蔽墙中的多个屏蔽板交错设置,从而在刻蚀负载效应消除等工艺实现的角度上,既保证第二屏蔽墙与场板之间的接触性,又保证法拉第墙的屏蔽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墙包括多个第一屏蔽墙,多个所述第一屏蔽墙相互平行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栅长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朝向漏区的一侧设有侧墙,所述场板覆盖至少部分侧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墙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屏蔽墙,所述第二屏蔽墙包括多个屏蔽板,多个所述屏蔽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墙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屏蔽墙中的屏蔽板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墙相对于所述第二屏蔽墙更远离栅极。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基板以及所述栅极上设有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上设有第一金属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上还设有第二金属层;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基板为衬底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LDMOS器件,包括:半导体基板;位于半导体基板中的沟道区和漂移区;设置于沟道区中的源区和设置于漂移区中的漏区;堆叠设置于半导体基板上的栅极介质层和栅极;以及法拉第结构,法拉第结构包括:设置于漂移区靠近栅极一侧上方的场板,以及设置于场板上方的屏蔽墙,屏蔽墙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屏蔽墙,第一屏蔽墙从场板的一侧沿第一方向延伸至场板的另一侧,第一方向平行于栅宽方向。本技术通过对LDMOS器件的法拉第结构进行改进,可以在不增加LDMOS器件的输入电容的同时提升法拉第结构的信号屏蔽能力,还能降低法拉第结构的工艺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邢岳,周源,李亚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燕东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