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73005发布日期:2024-03-01 12:21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层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层压模具。


背景技术:

1、由于传统单玻或双玻的光伏组件采用玻璃封装,整体较重,安装在车顶时由于自身较重,达不到发电省电的目的;另外,传统的光伏组件由于是刚性,安装在屋顶上时无法完全贴合屋面。而柔性组件以其轻柔,并且可形变,以与不同的设置表面相贴合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在相关技术中,生产柔性组件的层压模具不仅结构较复杂,故障率较高,生产效率较低,在生产制造时不方便在普通的流水线上流转,而且生产出来的光伏产品的质量较差,会产生气泡,层压模具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层压模具,该层压模具的结构简单,方便拆装。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层压模具,包括:底板;挡板,所述挡板包括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所述固定挡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活动挡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挡板,所述固定挡板、所述活动挡板和所述底板共同限定出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设置产品组件且上侧敞开;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上侧。

3、由此,通过将挡板设置于底板上,并且使挡板与底板共同限定出容纳槽,将盖板盖设于容纳槽的上侧,通过对盖板施加压力,可以对容纳槽中的产品组件进行层压制造,其中,将挡板设置成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并且将活动挡板可拆卸地设置于固定挡板,通过将活动挡板从固定挡板上拆卸下来,可以将容纳槽中的产品组件取出,这样不仅可以使层压模具的结构简单,方便拆装,而且还可以提升产品组件的生产效率,以及可以提高生产出的产品组件的稳定性和良品率。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表面为第一层压面,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表面为第二层压面,所述第一层压面与所述第二层压面均为平面且相互平行;和/或所述第一层压面和所述第二层压面均为弧面且相互适配。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层压面设置有层压花纹;和/或所述第二层压面设置有层压花纹。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挡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抽气孔,所述抽气孔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抽气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抽气孔在所述挡板上间隔设置。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导向定位壁,所述导向定位壁在所述挡板的周向上延伸且位于所述容纳槽的上方,所述导向定位壁的横截面积在靠近所述容纳槽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导向定位壁与所述盖板导向定位配合。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挡板包括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所述第一板段和所述第二板段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板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段的一端之间,所述活动挡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板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板段的另一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挡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活动挡板上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卡槽可拆卸地卡接配合。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挡板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相对应且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把手部,所述把手部从所述挡板上侧伸出且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

1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层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朝向所述盖板(30)的一侧表面为第一层压面(11),所述盖板(30)朝向所述底板(10)的一侧表面为第二层压面(31),所述第一层压面(11)与所述第二层压面(31)均为平面且相互平行;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压面(11)设置有层压花纹;和/或所述第二层压面(31)设置有层压花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0)朝向所述底板(10)的一侧设置有抽气孔(24),所述抽气孔(24)与所述容纳槽(23)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孔(24)为多个,多个所述抽气孔(24)在所述挡板(20)上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0)上设置有导向定位壁(25),所述导向定位壁(25)在所述挡板(20)的周向上延伸且位于所述容纳槽(23)的上方,所述导向定位壁(25)的横截面积在靠近所述容纳槽(23)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导向定位壁(25)与所述盖板(30)导向定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挡板(22)包括第一板段(221)、第二板段(222)和第三板段(223),所述第一板段(221)和所述第二板段(222)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板段(22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板段(2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段(222)的一端之间,所述活动挡板(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板段(2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板段(222)的另一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挡板(22)上设置有卡槽(224),所述活动挡板(21)上设置有卡接块(211),所述卡接块(211)与所述卡槽(224)可拆卸地卡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挡板(22)上设置有第一穿孔(225),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第二穿孔(12),所述第一穿孔(225)和所述第二穿孔(12)相对应且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0)上设置有把手部(32),所述把手部(32)从所述挡板(20)上侧伸出且与所述底板(10)间隔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层压模具,层压模具包括:底板;挡板,挡板包括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固定挡板设置于底板上,活动挡板可拆卸地设置于固定挡板,固定挡板、活动挡板和底板共同限定出容纳槽,容纳槽上侧敞开设置且用于设置产品组件;盖板,盖板盖设于容纳槽的上侧。由此,通过将挡板设置于底板上,并且使挡板与底板共同限定出容纳槽,将盖板盖设于容纳槽的上侧,这样不仅可以使层压模具的结构简单,方便拆装,而且还可以提升产品组件的生产效率,以及可以提高生产出的产品组件的稳定性和良品率。

技术研发人员:童旻,张文豪,孙翔,田野,李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8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