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模组及具有该发光模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74889发布日期:2024-04-25 11:01阅读:6来源:国知局
发光模组及具有该发光模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模组,特别指一种具有二次透镜的发光模组及具有该发光模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1、一般光源例如led,其发光强度在空间分布为朗伯(lambertian)辐射模式,其光束角约120度,由于光束角度和光能量不够集中,无法满足需求。而为了提升光汇聚效果及配合实际光学应用系统(例如照明装置),其需对led光源进行配光,现有技术一般是在应用产品内额外增设多个二次光学透镜,以实现小角度光分布。然而,此产品结构复杂且体积大,不利于产品尺寸的精简化。

2、因此,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使产品达到小角度出光,且精简其结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光模组,不但其结构简易,且可以达到小角度出光。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模组,包括基板、图案化结构、发光组件及光学透镜。图案化结构位于基板上,图案化结构包括导电线路层。发光组件位于导电线路层上且电性连接导电线路层。光学透镜位于基板上,且屏蔽发光组件及导电线路层,光学透镜内包括腔室,腔室具有开口,发光组件位于开口垂直投影于基板的区域内并被开口围绕,腔室的壁面具有远离基板方向的第一曲面,其定义为第一出光面,光学透镜还具有更远离基板方向的第二曲面,其定义为第二出光面。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由第一出光面扩散发出,另经由第二出光面收光并准直后向外发出。在第二出光面发出的光束中,其光束角范围介于5°至10°。

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光模组,包括基板、图案化结构、发光组件及光学透镜。图案化结构位于基板上,图案化结构包括导电线路层。发光组件位于导电线路层上且电性连接导电线路层。光学透镜位于基板上,且屏蔽发光组件及导电线路层,光学透镜内包括腔室,腔室具有开口,发光组件位于开口垂直投影于基板的区域内并被开口围绕,腔室的壁面具有远离基板方向的第一曲面,其定义为第一出光面,光学透镜还具有更远离基板方向的第二曲面,其定义为第二出光面。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由第一出光面扩散发出,另经由第二出光面收光并准直后向外发出。发光模组符合下列关系式:h2≥0.5mm,h2≤(h1-0.5)mm,其中h2为腔室的高度,h1为光学透镜的高度。

4、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发光模组,包括基板、图案化结构、发光组件及光学透镜。包括基板、图案化结构、发光组件及光学透镜。图案化结构位于基板上,图案化结构包括导电线路层。发光组件位于导电线路层上且电性连接导电线路层。光学透镜位于基板上,且屏蔽发光组件及导电线路层,光学透镜内包括腔室,腔室具有开口,发光组件位于开口垂直投影于基板的区域内而被开口围绕,腔室的壁面具有远离基板方向的第一曲面,其定义为第一出光面,光学透镜还具有更远离基板方向的第二曲面,其定义为第二出光面。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由第一出光面扩散发出,另经由第二出光面收光并准直后向外发出。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为自由曲面。

5、依据一可行的实施例,光学透镜包括具有第二出光面的一出光部分、环绕连接出光部分的一边缘部分以及支撑连接边缘部分的一基座部分,出光部分及边缘部分均位于基座部分上方。

6、依据一可行的实施例,导电线路层包括一电接触部件、一电极部件,发光组件位于电接触部件上。图案化结构还包括一围坝层,且围坝层环绕电接触部件。光学透镜的基座部分包括一环形部,位于基座部分朝向图案化结构的表面,环形部环绕开口且对应于电接触部件上,环形部在一方向上开设有至少一排气孔,连通开口,表面在方向上还开设至少一通道,至少一通道延伸至基座部分的外缘,至少一排气孔连通至少一通道。

7、依据一可行的实施例,通道是由两“ω”形状沟槽对称设置而成的结构,通道与开口之间界定出环形部。

8、依据一可行的实施例,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狭沟,狭沟的两端分别配置有隔离部。

9、依据一可行的实施例,围坝层在方向上开设第一排气通道。

10、依据一可行的实施例,发光模组还包括围墙及对接部。围墙对应位于围坝层上,围墙包括对接口。对接部配置在基座部分朝向图案化结构的表面上,环绕开口,对接部对应对接在对接口内,对接部开设有与第一排气通道对应连通的第二排气通道。

11、依据一可行的实施例,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定位件,位于对接部的外侧且连接对接部,至少一定位件用以定位对接部于对接口内的位置。

12、依据一可行的实施例,定位件为凸肋结构,其具有导引面,凸肋结构在一方向上向外朝向基座部分的表面凸出。

13、依据一可行的实施例,沿垂直于所述方向上,导引面的宽度随靠近所述基板的表面而变宽。

14、依据一可行的实施例,发光模组还包括围墙及对接部。围墙对应位于围坝层上,围墙包括对接口,在方向上,围墙朝向光学透镜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逸气通道。对接部配置在基座部分朝向图案化结构的表面上,环绕开口,对接部对应对接在对接口内,对接部开设有与至少一逸气通道对应连通的第二排气通道。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发光模组。

16、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光模组,其能通过“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由第一出光面扩散发出,另经由第二出光面收光并准直后向外发出”以及“在在第二出光面发出的光束中,其光束角范围约介于5°至10°”的技术方案,使具有二次光学透镜的发光模组不但结构简易,且可符合所需实现小角度出光、以及提升光强度的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光模组,其能通过“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由第一出光面扩散发出,另经由第二出光面收光并准直后向外发出”以及“h2≥0.5mm,h2≤(h1-0.5)mm,其中h2为腔室的高度,h1为光学透镜的高度”的技术方案,使具有二次光学透镜的发光模组不但结构简易,且可符合所需实现小角度出光、以及提升光强度的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光模组,其能通过“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由第一出光面扩散发出,另经由第二出光面收光并准直后向外发出”以及“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为自由曲面”的技术方案,使具有二次光学透镜的发光模组不但结构简易,且可符合所需实现小角度出光、以及提升光强度的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其具有上述的发光模组,因此具有上述的技术功效。

20、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包括:

2.一种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包括:

3.一种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包括具有所述第二出光面的一出光部分、环绕连接所述出光部分的一边缘部分以及支撑连接所述边缘部分的一基座部分,所述出光部分及所述边缘部分均位于所述基座部分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路层包括一电接触部件、一电极部件,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电接触部件上;所述图案化结构还包括一围坝层,且所述围坝层环绕所述电接触部件;所述光学透镜的所述基座部分包括一环形部,位于所述基座部分朝向所述图案化结构的表面,所述环形部环绕所述开口且对应于所述电接触部件上,所述环形部在一方向上开设有至少一排气孔,连通所述开口,所述表面在所述方向上还开设至少一通道,所述至少一通道延伸至所述基座部分的外缘,所述至少一排气孔连通所述至少一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是由两“ω”形状沟槽对称设置而成的结构,所述通道与所述开口之间界定出所述环形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件包括一第一电极与一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一狭沟,所述狭沟的两端分别配置有一隔离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坝层在一方向上开设至少一第一排气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定位件,位于所述对接部的外侧且连接所述对接部,所述至少一定位件用以定位所述对接部于所述对接口内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定位件,位于所述对接部的外侧且连接所述对接部,所述至少一定位件用以定位所述对接部于所述对接口内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一凸肋结构,其具有一导引面,所述凸肋结构在所述方向上向外朝向所述基座部分的表面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方向上,所述导引面的宽度随靠近所述基板的表面而变宽。

15.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模组和电子装置,发光模组包括基板、图案化结构、发光组件及光学透镜。图案化结构位于基板上,其包括一导电线路层。发光组件位于导电线路层上且电性连接导电线路层。光学透镜位于基板上,且屏蔽发光组件及导电线路层。光学透镜内包括腔室,发光组件位于腔室的开口垂直投影于基板的区域内且被开口围绕,腔室的壁面具有远离基板方向的第一曲面(第一出光面),光学透镜还具有更远离基板方向的第二曲面(第二出光面)。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由第一出光面扩散发出,另经由第二出光面收光并准直后向外发出。在第二出光面发出的光束中,其光束角范围介于5°至10°。本技术的发光模组不但结构简化,且可以实现小角度出光。

技术研发人员:蔡心伟,杨淑桦,林贞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0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