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优化的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19326发布日期:2024-01-06 23:15阅读:14来源:国知局
安装优化的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优化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1、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例如通过电磁构件实现各线路之间开闭切换。目前也有对应电磁线圈设置保护电路(指示电路)的设计,然而以上保护电路的结合以及固定方式,较难便捷地结合到现有的继电器结构中,同时也降低了整体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安装优化的继电器,旨在解决对应电磁线圈设置保护电路的结合以及固定方式,较难便捷地结合到现有的继电器结构中,同时也降低了整体的安装效率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优化的继电器,包括:

3、底座,包括均贯穿于所述底座厚度方向的第一电极组、第二电极组、第三电极组和两个电磁铁电极;

4、竖向支架,设置于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一端;

5、横向支架,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且向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

6、电路板安装座,设置于所述横向支架背离所述底座的一面,且对应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一端;

7、电路板组件,安装于所述电路板安装座背离所述横向支架的一面,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其上的功能电路,所述功能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有双向无极性瞬态抑制二极管功能线路;

8、两个导电杆,对应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且电性连接到所述功能电路的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导电杆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磁铁电极;

9、电磁线圈,固定于所述竖向支架或所述横向支架,所述电磁线圈的出线端和进线端分别电性连接到一个所述导电杆;

10、摆动电极,可摆动地设置于所述横向支架的自由端,所述摆动电极包括电极安装座、第四电极组和磁性作用件,所述第四电极组对应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之间设置,所述第三电极组对应电性连接到所述第四电极组,所述磁性作用件设置于所述电极安装座且用于与所述电磁线圈形成作用。

11、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相对于所述双向无极性瞬态抑制二极管功能线路还并联设置有发光二极管线路。

12、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线路上还设置有限流电阻。

13、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电路上的各器件为贴片型。

14、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安装座扣接于所述横向支架厚度方向。

1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优化的继电器还包括两个导电的辅助固定杆,所述辅助固定杆对应连接于所述竖向支架宽度方向的底部且对应所述电磁铁电极设置,所述导电杆与所述辅助固定杆形成连接,其中,所述电磁线圈的出线端和进线端分别电性连接到一个所述辅助固定杆。

16、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与所述辅助固定杆形成焊接结合。

17、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固定杆卡固于所述竖向支架。

18、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长度方向近所述底座的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辅助固定杆和所述电磁铁电极形成焊接结合。

1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优化的继电器还包括与所述底座形成可拆连接的透明外壳,所述透明外壳与所述底座结合时将所述竖向支架、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导电杆和所述摆动电极封闭。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优化的继电器,电路板组件上的双向无极性瞬态抑制二极管功能线路吸收浪涌电压和续流进而对电磁线圈形成保护,相应的电路板组件的安装方式不影响整个继电器组装过程的便利性;导电杆利用自身的导电特性实现将功能电路以及电磁线圈均导通到两个电磁铁电极实现具体的电性功用,而导电杆利用自身的刚性特质实现对于电路板组件的支撑以及消去自身位置异常情况和降低焊接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安装优化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优化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相对于所述双向无极性瞬态抑制二极管功能线路还并联设置有发光二极管线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优化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线路上还设置有限流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装优化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电路上的各器件为贴片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优化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安装座(400)扣接于所述横向支架(300)厚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优化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优化的继电器还包括两个导电的辅助固定杆(900),所述辅助固定杆(900)对应连接于所述竖向支架(200)宽度方向的底部且对应所述电磁铁电极(140)设置,所述导电杆(600)与所述辅助固定杆(900)形成连接,其中,所述电磁线圈(700)的出线端和进线端分别电性连接到一个所述辅助固定杆(9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优化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600)与所述辅助固定杆(900)形成焊接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优化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杆(900)卡固于所述竖向支架(20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优化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600)长度方向近所述底座(100)的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辅助固定杆(900)和所述电磁铁电极(140)形成焊接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5、6、7、8和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装优化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优化的继电器还包括与所述底座(100)形成可拆连接的透明外壳,所述透明外壳与所述底座(100)结合时将所述竖向支架(200)、所述电路板组件(500)、所述导电杆(600)和所述摆动电极(800)封闭。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安装优化的继电器,两个导电杆对应连接于电路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且电性连接到功能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导电杆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到电磁铁电极;电磁线圈固定于竖向支架或横向支架,电磁线圈的出线端和进线端分别电性连接到一个导电杆;本技术提供的安装优化的继电器,电路板组件上的双向无极性瞬态抑制二极管功能线路吸收浪涌电压和续流进而对电磁线圈形成保护,相应的电路板组件的安装方式不影响整个继电器组装过程的便利性;导电杆利用自身的导电特性实现将功能电路以及电磁线圈均导通到两个电磁铁电极实现具体的电性功用,导电杆利用自身的刚性特质实现对电路板组件的支撑及消去自身位置异常情况和降低焊接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沈世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世宏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