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与卷芯的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30426发布日期:2024-02-02 21:5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与卷芯的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与卷芯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1、当前,方形铝壳电池是动力电池中的主流,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也是越来越高,提高能量密度的方法一般从电池和模组两个方向去着手,从电池角度而言,在壳体一定的情况,我们希望壳体内部能尽量多装活性物质,以此来提高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2、现有技术中,顶盖与卷芯的连接一般采用连接片进行连接,即设置在顶盖上的正极柱和设置在电芯的正极耳分别与铝连接片进行焊接,而设置在顶盖上的负极柱和设置在电芯的负极耳分别与铜连接片进行焊接。例如:中国专利cn 201821345242.4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与电芯的装配结构,包括顶盖和电芯,顶盖设置有第一极柱和第二极 柱,电芯设置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通过第一连接片与第一极柱电性连接,第二极耳通过第二连接片与第二极柱电性连接,该装配结构有以下弊端:(1)连接片占据电池壳体内高度方向上一定空间,不利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2)连接片一般整体是平的,极耳与连接片进行超声焊接,多层叠起来的极耳焊接在连接片表面,在高度方向上也会占据一定的空间;(3)卷芯与顶盖装配过程,预焊好的极耳与连接片先焊接到一起,然后连接片与极柱焊接到一起,工艺步骤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与卷芯的装配结构,其无需连接片,不仅能够结构节省物料降低成本,且提高电池高度方向的空间利用率,增大电芯的尺寸,有助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与卷芯的装配结构,包括顶盖、至少一个第一卷芯和至少一个第二卷芯,所述顶盖设有正极柱和负极柱,每个所述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均设有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底部均设有呈台阶型的两个平板,两个平板分别为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平板厚度,所述正极耳、负极耳分别经激光焊接与相对应的极柱的第一平板连接,即所述正极耳经激光焊接与正极柱的第一平板连接,所述负极耳经激光焊接与负极柱的第一平板连接。

3、优选的,所述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相对称的置于第一平板的两侧。

4、优选的,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的厚度差为0.5-1.5 mm。

5、优选的,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上均设有超声波焊印,位于正极耳上的超声波焊印内部的多层正极耳单片焊接连接在一起,位于负极耳上的超声波焊印内部的多层负极耳单片焊接连接在一起。

6、优选的,所述激光焊接的激光焊印的形状为方形、圆形、三角形或椭圆形。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8、本实用新型中正极柱和负极柱底部均设有呈台阶型的两个平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将正极耳、负极耳分别激光焊接在厚度较小的第一平板上,使得极耳与电池顶盖的焊接无需连接片,且使得层叠的极耳单片无需占用高度方向的空间,不仅能够节省物料降低成本,且提高电池高度方向的空间利用率,增大电芯的尺寸,有助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另外,还省去了连接片与极柱焊接的步骤,简化工艺降低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与卷芯的装配结构,包括顶盖(1)、至少一个第一卷芯(2)和至少一个第二卷芯(3),所述顶盖(1)设有正极柱和负极柱,每个所述第一卷芯(2)和第二卷芯(3)均设有正极耳(4)和负极耳(5),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底部均设有呈台阶型的两个平板,两个平板分别为第一平板(6)和第二平板(7),所述第一平板(6)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平板(7)厚度,所述正极耳(4)、负极耳(5)分别经激光焊接与相对应的极柱的第一平板(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与卷芯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芯(2)和第二卷芯(3)相对称的置于第一平板(6)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与卷芯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6)和第二平板(7)之间的厚度差为0.5-1.5 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与卷芯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4)和负极耳(5)上均设有超声波焊印,位于正极耳(4)上的超声波焊印内部的多层正极耳单片焊接连接在一起,位于负极耳(5)上的超声波焊印内部的多层负极耳单片焊接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与卷芯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焊接的激光焊印(8)的形状为方形、圆形、三角形或椭圆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与卷芯的装配结构,包括顶盖、至少一个第一卷芯和至少一个第二卷芯,顶盖设有正极柱和负极柱,每个所述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均设有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柱和负极柱底部均设有呈台阶型的两个平板,两个平板分别为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第一平板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平板厚度,正极耳、负极耳分别经激光焊接与相对应的极柱的第一平板连接。本技术的装配结构中极柱底部设有呈台阶型的两个平板,极耳与平板相连接,无需连接片,不仅能够结构节省物料降低成本,且提高电池高度方向的空间利用率,增大电芯的尺寸,有助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研发人员:居正伟,葛科,叶邦斌,徐亮,顾玲铭,蒋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海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7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