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及基站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4948发布日期:2024-01-23 10:52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及基站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基站天线中pcb振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pcb振子支撑安装的注塑件。


背景技术:

1、随着4g、5g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基站天线不仅在种类和数量上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对天线性能质量和生产速度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振子作为基站天线的基本单元,在天线中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在天线制造过程中也是需求量最大的一个组件,因此如何提升振子组件本身的电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且能全面考虑到在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上的不利情况,已成为目前生产天线一项主要任务。但是现有产品通常采用的是无保护式安装,增加振子引向片使用隔离柱支撑安装,操作不方便,不能将天线的结构稳定性质量与电气性能同时有效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以及使用该注塑件物料的基站天线,使得安装操作方便,易于稳定振子组件,支撑连接振子引向片,提高振子组件的电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包括底部安装抓角、中端加强护套和上支撑柱;所述中端加强护套上下镂空,分割为左套件和右套件两部分,两部分组合后为中间镂空的长方体形状,所述长方体未被分割的两侧面设有往底部伸出的圆柱体,被分割的两侧面分别通过套扣连接;所述中端加强护套底部和顶部四角分别设有所述安装抓角和上支撑柱,所述圆柱体与底部安装抓角的间距为安装板厚度;所述上支撑柱的顶端采用抓角设计。

3、作为优选,所述中端加强护套垂直于镂空方向的截面轮廓为正方形;所述左套件和右套件为相同的结构。

4、作为优选,所述注塑件在安装前为分体式状态,安装后通过套扣连接成一个整体包住振子馈电部分,此分体式结构易于合并或拆分。

5、作为优选,所述注塑件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分体式部件构成,所述分体式部件是无接缝成型的一个整体塑料件。

6、作为优选,所述中端加强护套上下八个角均设有加强筋,各延伸出一个平台,上面的每个平台各连接一个上支撑柱,下面的每个平台各连接一个安装抓角。上下稳定连接底部安装抓角和四根上支撑柱,让整个振子组件更加稳定,即使受到外力也不晃动。

7、作为优选,所述底部安装抓角在不干涉被支撑振子基座为基础的情况下设有四组矩阵式对开形抓角,每对抓角中间有缝隙,每一半抓角上设有上宽下窄的凸台,可在安装时轻松按压,卡紧在反射板上。中端加强护套侧面的圆柱体向底部伸出并与底座抓角配合间距来适应安装反射板厚度,可起到定位指示操作的作用。

8、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柱顶端的抓角分为两半,每一半有两个凸台,凸台上下间距为引向片厚度,且上窄下宽。上支撑柱依据振子引向片与振子面实际需求高度而定,顶端抓角设计,两层凸台上下间距为引向片厚度且上窄下宽,在安装振子引向片时,可轻松按压振子引向片到凹槽内。

9、作为优选,所述左/右套件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右/左套件上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部扣接的凹槽。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振子底座、振子馈电、振子辐射面、振子引向片,以及上述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

11、作为优选,所述注塑件的上支撑柱穿过振子辐射面开孔,顶端安装振子引向片;所述注塑件的中端加强护套包裹振子馈电,底部安装抓角安装在反射板的安装孔内,所述振子底座位于中端加强护套和反射板之间。

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的塑料件,通过注塑工艺无接缝成型,制作成本较低,对于实际生产来说,不需要使用工具和额外紧固件来操作,按压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利于大批量作业。

14、2、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塑料件可降低因振子无固定件在受到不可预见的外力而出现的松动不良概率,同时大大减少了单个振子引向片安装工时,有效的提高了振子组件的电气性能与结构质量。

15、3、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结构,可在振子组件预装焊结束后进行装配,这样振子组件在预焊时,无论手工焊接还是进设备自动焊,都不需要考虑注塑件的耐高温性,且在大批量生产时无需改变现有预焊工艺。此外采用分体式结构,将振子预焊独立开来,更有利于部件的过程检验,可有效避免单个振子组件因被支撑件部分遮挡或覆盖住焊点所导致的不良。

16、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采用两个相同注塑部件合二为一的对称结构,出模更加简单,且比一个整体结构更加节省放置空间。

17、5、本实用新型连接两个分体结构的套扣设计,利用了注塑件材质优势,软硬度适中,轻轻按压即可合并和拆分,同时韧性强度足够支撑轻巧的pcb振子。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安装抓角、中端加强护套和上支撑柱;所述中端加强护套上下镂空,分割为左套件和右套件两部分,两部分组合后为中间镂空的长方体形状,所述长方体未被分割的两侧面设有往底部伸出的圆柱体,被分割的两侧面分别通过套扣连接;所述中端加强护套底部和顶部四角分别设有所述安装抓角和上支撑柱,所述圆柱体与底部安装抓角的间距为安装板厚度;所述上支撑柱的顶端采用抓角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端加强护套垂直于镂空方向的截面轮廓为正方形;所述左套件和右套件为相同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件在安装前为分体式状态,安装后通过套扣连接成一个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件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分体式部件构成,所述分体式部件是无接缝成型的一个整体塑料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端加强护套上下八个角均设有加强筋,各延伸出一个平台,上面的每个平台各连接一个上支撑柱,下面的每个平台各连接一个安装抓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安装抓角为对开形抓角,每对抓角中间有缝隙,每一半抓角上设有上宽下窄的凸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柱顶端的抓角分为两半,每一半有两个凸台,凸台上下间距为引向片厚度,且上窄下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套件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右/左套件上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部扣接的凹槽。

9.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振子底座、振子馈电、振子辐射面以及振子引向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件的上支撑柱穿过振子辐射面开孔,顶端安装振子引向片;所述注塑件的中端加强护套包裹振子馈电,底部安装抓角安装在反射板的安装孔内,所述振子底座位于中端加强护套和反射板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振子支撑的注塑件及基站天线,该塑料件包括底部安装抓角、中端加强护套和上支撑柱;中端加强护套上下镂空,分割为左右套件两部分,两部分组合后为中间镂空的长方体形状,长方体未被分割的两侧面设有往底部伸出的圆柱体,被分割的两侧面分别通过套扣连接;中端加强护套底部和顶部四角分别设有安装抓角和上支撑柱,圆柱体与底部安装抓角的间距为安装板厚度;上支撑柱的顶端采用抓角设计。本技术在振子组件安装上起到保护支撑馈电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直接安装引向片,让组件合二为一,从而优化振子组件结构的稳定性与电气性能;采用分体式结构以及抓角、套口设计,安装上简单易操作,可徒手安装,无需工具或紧固件锁紧。

技术研发人员:耿清玲,聂健,范玉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澳博阳射频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