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组件及热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5734发布日期:2024-02-07 12:20阅读:20来源:国知局
发热组件及热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尤其涉及发热组件及热继电器。


背景技术:

1、热继电器一般用于保护电动机,包括发热组件、位移传递装置和脱扣机构。发热组件包括发热元件和热双金属片,当流经电机的工作电流过载时,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使热双金属片产生位移,并通过位移传递装置将位移传递到脱扣机构,使脱扣机构脱扣,从而使热继电器分闸,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

2、现有技术中的发热组件,受其结构限制,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无法充分传递至热双金属片。为确保热双金属片的弯曲挠度大于脱扣机构的脱扣行程,必须加大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造成主电路接线端子的温升超过法规上限。

3、因此,亟需一种发热组件及热继电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及热继电器,能够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充分传递至热双金属片,降低了对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要求。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发热组件,包括:

4、热双金属片,所述热双金属片受热能够向一侧发生弯曲;

5、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接线端子,所述发热元件折弯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热双金属片连接于所述发热元件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热双金属片的两个侧面均朝向所述发热元件。

6、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第一发热件和与所述第一发热件连接的第二发热件,所述第一发热件的一端连接一个所述接线端子,所述第二发热件远离所述第一发热件的一端连接另一个所述接线端子,所述热双金属片的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发热件相连接,所述热双金属片的另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二发热件或所述第一发热件。

7、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发热件采用柔性材质制作而成。

8、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发热件包括第一连接板、u型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u型板的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u型板的另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发热件相连接,所述u型板的内部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热双金属片连接于所述u型板的内壁上。

9、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热双金属片贴合于所述u型板的所述一侧壁。

10、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发热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热双金属片的一侧。

11、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发热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u型板的一端。

12、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发热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朝向所述第四连接板一侧设置有所述热双金属片;

13、所述第二发热件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板,且所述第二发热件折弯与所述第一发热件围设成所述容纳空间。

14、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发热件还包括:

15、延伸板,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板远离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所述热双金属片贴合于所述延伸板。

16、热继电器,包括脱扣机构,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发热组件,所述热双金属片远离所述发热元件的一端与所述脱扣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热双金属片弯曲能够驱动所述脱扣机构脱扣。

17、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热组件,通过将发热元件设置为折弯结构,使发热元件形成容纳空间,并将热双金属片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使热双金属片的两个侧面均朝向发热元件,从而使热双金属片的两侧均能够受热,提高了发热元件的热能利用率,进而降低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有利于降低接线端子的温升。



技术特征:

1.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12)包括第一发热件(121)和与所述第一发热件(121)连接的第二发热件(122),所述第一发热件(121)的一端连接一个所述接线端子,所述第二发热件(122)远离所述第一发热件(121)的一端连接另一个所述接线端子,所述热双金属片(11)的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发热件(121)相连接,所述热双金属片(11)的另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二发热件(122)或所述第一发热件(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件(122)采用柔性材质制作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包括第一连接板(1211)、u型板(1212)和第二连接板(1213),所述u型板(1212)的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211),所述u型板(1212)的另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213),所述第一连接板(1211)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213)与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相连接,所述u型板(1212)的内部形成所述容纳空间(120),所述热双金属片(11)连接于所述u型板(1212)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双金属片(11)贴合于所述u型板(1212)的所述一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件(122)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213)背离所述热双金属片(11)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件(122)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213)远离所述u型板(1212)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三连接板(1214)和第四连接板(1215),所述第三连接板(1214)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12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1215),所述第三连接板(1214)朝向所述第四连接板(1215)一侧设置有所述热双金属片(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件(121)还包括:

10.热继电器,包括脱扣机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所述热双金属片(11)远离所述发热元件(12)的一端与所述脱扣机构(2)驱动连接,所述热双金属片(11)弯曲能够驱动所述脱扣机构(2)脱扣。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发热组件及热继电器。发热组件包括热双金属片和发热元件,热双金属片受热能够向一侧发生弯曲,发热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接线端子,发热元件折弯形成容纳空间,热双金属片连接于发热元件且位于容纳空间内,热双金属片的两个侧面均朝向发热元件。通过将发热元件设置为折弯结构,并将热双金属片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使热双金属片的两侧均能够受热,提高了发热元件的热能利用率,进而降低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有利于降低接线端子的温升。

技术研发人员:王彬鸣,林铸鑫,叶扬,李伟,岳喜雷,林敏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4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