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5581发布日期:2024-04-08 11:30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刀片电池目前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相较于传统电池具有更高的体积利用率和更好的散热能力。

2、然而刀片电池存在离子通路过长、电池内阻大的问题,从而导致电池充电速度慢、发热量大、充放电倍率小,现有技术通常通过添加导电剂、缩短刀片电池长度的方法来减少发热量、提高充放电倍率,但由于刀片电池本身结构因素,上述方法并不能解决刀片电池本身存在的离子通路长、内阻大的缺陷,电池本身仍然存在发热量大,充放电倍率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刀片电池存在的离子通路长、内阻大导致的发热量大、充放电倍率小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下壳体、叠芯组和电池上盖,所述叠芯组设置在电池下壳体和电池上盖之间,所述叠芯组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叠芯,相邻叠芯的长边电连接。

3、优选的,所述叠芯组包括一个总正端叠芯、一个总负端叠芯和若干中间叠芯,总正端叠芯和总负端叠芯分别设置在电池两端,中间叠芯设置在总正端叠芯和总负端叠芯之间。

4、优选的,中间叠芯的一个长边设置有中间叠芯正极极耳,另一个长边设置有中间叠芯负极极耳,各中间叠芯的中间叠芯正极极耳与相邻中间叠芯的中间叠芯负极极耳相连,各中间叠芯的中间叠芯负极极耳与相邻中间叠芯的中间叠芯正极极耳相连。

5、优选的,所述总正端叠芯的一个长边引出总正导体,所述总正导体为正极铝极柱;所述总正端叠芯的另一个长边设置有总正端叠芯负极极耳,总正端叠芯负极极耳与相邻的中间叠芯的中间叠芯正极极耳相连。

6、优选的,所述总负端叠芯的一个长边引出总负导体,所述总负导体为负极铜极柱;所述总负端叠芯的另一个长边设置有总负端叠芯正极极耳,总负端叠芯正极极耳与相邻的中间叠芯的中间叠芯负极极耳相连。

7、优选的,所述电池下壳体上设置有下壳体隔离梁,所述下壳体隔离梁与相邻叠芯的极耳连接位置对应。

8、优选的,所述电池上盖上设置有上盖隔离梁,所述上盖隔离梁与所述下壳体隔离梁对应设置,且与相邻叠芯的极耳连接位置对应。

9、优选的,所述上盖隔离梁和所述下壳体隔离梁采用绝缘材料制造,所述上盖隔离梁和所述下壳体隔离梁压紧相邻叠芯的极耳连接位置。

1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提供的一种电池。

11、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提供的一种电池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将叠芯的极耳设置在长边上,叠芯组通过长边的极耳焊接,一方面极耳的全面积对接焊接,可以增大电流的通路,另一方面,长边焊接,电芯内部的离子通路只要走短边即可到达正(负)极,缩短了离子通路,减少了电池内阻,从而减少发热量和电量损耗,减少热管理的成本和负担,实现更大的充放电倍率,提升整车的加速性能,同板电池只需要十块左右组包,简化电池组包的工序提升装配效率。

14、本实用新型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下壳体、叠芯组和电池上盖,所述叠芯组设置在电池下壳体和电池上盖之间,所述叠芯组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叠芯,相邻叠芯的长边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总正端叠芯和总负端叠芯分别设置在电池两端,中间叠芯设置在总正端叠芯和总负端叠芯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正端叠芯的一个长边引出总正导体,所述总正导体为正极铝极柱;所述总正端叠芯的另一个长边设置有总正端叠芯负极极耳,总正端叠芯负极极耳与相邻的中间叠芯的中间叠芯正极极耳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负端叠芯的一个长边引出总负导体,所述总负导体为负极铜极柱;所述总负端叠芯的另一个长边设置有总负端叠芯正极极耳,总负端叠芯正极极耳与相邻的中间叠芯的中间叠芯负极极耳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下壳体上设置有下壳体隔离梁,所述下壳体隔离梁与相邻叠芯的极耳连接位置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上盖上设置有上盖隔离梁,所述上盖隔离梁与所述下壳体隔离梁对应设置,且与相邻叠芯的极耳连接位置对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隔离梁和所述下壳体隔离梁采用绝缘材料制造,所述上盖隔离梁和所述下壳体隔离梁压紧相邻叠芯的极耳连接位置。

8.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池包及车辆,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电池下壳体、叠芯组和电池上盖,所述叠芯组设置在电池下壳体和电池上盖之间,所述叠芯组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叠芯,相邻叠芯的长边电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将叠芯的极耳设置在长边上,叠芯组通过长边的极耳焊接,一方面极耳的全面积对接焊接,可以增大电流的通路,另一方面,长边焊接,电芯内部的离子通路只要走短边即可到达正(负)极,缩短了离子通路,减少了电池内阻,从而减少发热量和电量损耗,减少热管理的成本和负担,实现更大的充放电倍率,提升整车的加速性能,同板电池只需要十块左右组包,简化电池组包的工序提升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邹富启,方玖燊,张伟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得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4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