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保护壳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92468发布日期:2024-02-09 12:27阅读:17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保护壳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汽车线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保护壳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发展,汽车品牌和汽车品类越来越多,各个主机厂纷纷推出全新升级车型,吸引消费者去购买,这给目前的汽车整车厂以及配套的线束厂的产品迭代和成本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汽车多样化的配置和造型,给整车线束零部件平台化、兼容性带来压力,同时追求车型大空间、智能化、舒适性也给线束布置带来很多压力,线束走向很难实现直来直去的走向布置。

2、而传统的线束保护壳,出线角度单一,导向效果差,无法满足特定情况下的布线角度,不能适配各种车型,平台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保护壳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保护壳出线角度单一,无法调整而不能适配多样化汽车配置的需求,平台化效果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保护壳,包括:保护壳体和导向弯管;所述保护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插接口,所述保护壳体的后端与所述导向弯管的前端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啮合结构,所述导向弯管通过所述啮合结构可绕所述保护壳体的中心线旋转360°,以使所述导向弯管远离所述保护壳体的末端管口朝向不同的方位。

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啮合结构包括均布于所述保护壳体后端外圆周面上的多个啮合槽以及均布于所述导向弯管前端内侧面上的多个啮合齿,所述啮合齿与所述啮合槽相互啮合;其中,所述保护壳体和/或导向弯管为分体式结构。

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保护壳体的后端构成有圆形盘,所述啮合槽设置于所述圆形盘的外圆周面上;所述导向弯管的前端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形盘配合的环形限位槽,所述啮合齿设置于所述环形限位槽内。

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保护壳体的后端面上设置有角度线。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保护壳体包括相互卡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前端的内壁上设置有排水槽,所述上壳体的前端正对所述排水槽的位置设置有便于所述连接器插接的缺口。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上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卡爪,所述下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爪卡接的第一卡凸。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软连接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第一软连接件连接为一体。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导向弯管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还设置有第二软连接件。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导向弯管的末端内壁上设置有波纹结构。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保护壳,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插接连接器的保护壳体与用于导向的导向弯管分体设计,独立注塑成型,可以进行模块化设计,保护壳体可以匹配不同型号的连接器,导向弯管与保护壳体通过啮合结构装配在一起,导向弯管可以借助啮合结构实现360°角度内的任意角度的调整,实现导向弯管末端出口角度在360°的范围内可调,从而通过调整导向弯管末端出口朝向的方位,以对接、引导并导向不同方位的线束布置,可以覆盖不同的车型、不同的线束布置,可以提高保护壳的平台性,从而降低了成本。

1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壳。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采用了这种平台化的保护壳,保护壳中的导向弯管可以根据线束的布置及走向旋转,大大提升了线束布置的便利性及合理性,也利于整车的制作成本的降低。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壳体(2)和导向弯管(3);所述保护壳体(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插接连接器(1)的插接口,所述保护壳体(2)的后端与所述导向弯管(3)的前端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啮合结构,所述导向弯管(3)通过所述啮合结构可绕所述保护壳体(2)的中心线旋转360°,以使所述导向弯管(3)远离所述保护壳体(2)的末端管口朝向不同的方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结构包括均布于所述保护壳体(2)后端外圆周面上的多个啮合槽(25)以及均布于所述导向弯管(3)前端内侧面上的多个啮合齿(36),所述啮合齿(36)与所述啮合槽(25)相互啮合;其中,所述保护壳体(2)和/或导向弯管(3)为分体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2)的后端构成有圆形盘(24),所述啮合槽(25)设置于所述圆形盘(24)的外圆周面上;所述导向弯管(3)的前端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形盘(24)配合的环形限位槽(35),所述啮合齿(36)设置于所述环形限位槽(35)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2)的后端面上设置有角度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2)包括相互卡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前端的内壁上设置有排水槽(28),所述上壳体的前端正对所述排水槽(28)的位置设置有便于所述连接器(1)插接的缺口(2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卡爪(22),所述下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爪(22)卡接的第一卡凸(2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软连接件(23),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第一软连接件(23)连接为一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弯管(3)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还设置有第二软连接件(3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弯管(3)的末端内壁上设置有波纹结构(34)。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保护壳及车辆,属于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包括保护壳体和导向弯管;保护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插接口,保护壳体的后端与导向弯管的前端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啮合结构,导向弯管通过啮合结构可绕保护壳体的中心线旋转360°,以使导向弯管远离保护壳体的末端管口朝向不同的方位。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保护壳,插接连接器的保护壳体与导向弯管分体设计,通过啮合结构装配在一起,导向弯管可以借助啮合结构实现360°角度内的任意角度的调整,通过调整导向弯管末端出口朝向的方位,以对接、引导并导向不同方位的线束布置,可以覆盖不同的车型、不同的线束布置,提高了保护壳的平台性,降低了制作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芳,安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9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