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6222发布日期:2024-03-22 10:28阅读:6来源:国知局
电池单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单体。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为保证电池单体的极柱和壳体之间的密封性,一般需在极柱与壳体之间设置密封件。电池单体在工作过程中内部温度升高导致极柱易发生膨胀,出现极柱挤压密封件以及电池单体的其他部件的情况,致使密封件和电池单体的其他部件发生变形,从而电池单体存在绝缘失效等影响稳定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可以改善极柱膨胀而导致电池单体绝缘失效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板及与所述侧板连接的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第一通孔;

4、极柱,所述极柱包括极柱连接部及极柱限位部,所述极柱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极柱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极柱连接部的第一端上,所述极柱限位部位于所述端板靠近所述侧板的一侧;

5、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及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围绕所述极柱连接部的第二端设置,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极柱限位部和所述端板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部围绕所述极柱连接部设置,且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过盈配合,靠近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密封部远离所述极柱连接部第一端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为所述第一密封部受到挤压时提供形变空间。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围绕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周缘设置。

7、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极柱还包极柱铆接部,所述极柱铆接部设置于所述极柱连接部的第二端上,所述极柱铆接部位于所述端板远离所述侧板的一侧。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极柱铆接部的半径与所述极柱连接部的半径具有第一差值,所述第一差值的范围为0.3mm~0.8mm。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铆接件,所述铆接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极柱铆接部和所述端板之间,所述铆接件靠近所述端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第二端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底壁之间具有第一预留间隙,所述第一预留间隙的范围为0.1mm~0.4mm。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铆接件远离所述端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极柱铆接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中。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侧壁与所述极柱铆接部的外缘之间具有第二预留间隙,所述第二预留间隙的范围为0.25mm~0.6mm。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外绝缘件,所述外绝缘件围绕所述第二密封部,且所述外绝缘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铆接件和所述端板之间。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端板靠近所述外绝缘件的表面设有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三容置槽围绕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周缘设置,部分所述外绝缘件容置于所述第三容置槽内。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内绝缘件,所述内绝缘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极柱限位部和所述端板之间,所述内绝缘件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密封部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周缘之间具有第三预留间隙,所述第三预留间隙的范围为0.1mm~0.4mm。

1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1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密封件的第一密封部围绕极柱连接部设置且位于极柱的极柱限位部和端板之间,密封件的第二密封部围绕极柱连接部设置且穿过壳体的第一通孔,在靠近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的连接处,第一密封部远离极柱连接部的表面设有至少一凹槽,凹槽的设置给予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的连接处发生形变的容置空间,极柱出现膨胀而对第一密封部产生挤压时,第一密封部先在凹槽处发生形变,可以降低极柱膨胀对第一密封部产生的挤压,从而降低密封件整体对电池单体的其他部件进行挤压,进而提高电池单体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围绕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周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还包极柱铆接部,所述极柱铆接部设置于所述极柱连接部的第二端上,所述极柱铆接部位于所述端板远离所述侧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铆接部的半径与所述极柱连接部的半径具有第一差值,所述第一差值的范围为0.3mm~0.8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铆接件,所述铆接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极柱铆接部和所述端板之间,所述铆接件靠近所述端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第二端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底壁之间具有第一预留间隙,所述第一预留间隙的范围为0.1mm~0.4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件远离所述端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极柱铆接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侧壁与所述极柱铆接部的外缘之间具有第二预留间隙,所述第二预留间隙的范围为0.25mm~0.6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外绝缘件,所述外绝缘件围绕所述第二密封部,且所述外绝缘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铆接件和所述端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靠近所述外绝缘件的表面设有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三容置槽围绕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周缘设置,部分所述外绝缘件容置于所述第三容置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内绝缘件,所述内绝缘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极柱限位部和所述端板之间,所述内绝缘件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密封部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周缘之间具有第三预留间隙,所述第三预留间隙的范围为0.1mm~0.4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极柱及密封件,壳体包括侧板及与侧板连接的端板,端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极柱的极柱连接部穿过第一通孔,极柱连接部的第一端设有极柱限位部,极柱限位部位于端板靠近侧板的一侧,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及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围绕极柱连接部设置且位于极柱限位部和端板之间,第二密封部的第一端与第一密封部相连接,第二密封部围绕极柱连接部设置,且第二密封部与第一通孔的内侧壁过盈配合,靠近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的连接处,第一密封部远离极柱连接部的表面设有至少一凹槽,凹槽用于为第一密封部受到挤压时提供形变空间,以降低极柱膨胀对密封件产生的挤压,提高电池单体的绝缘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赵芬芬,李巧英,洪友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8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