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耳防护盖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29396发布日期:2024-03-18 17:02阅读:8来源:国知局
极耳防护盖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到电池安全防护,特别涉及到一种极耳防护盖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1、随着国际化低碳环保的号召,锂电池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时机,基于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的要求,组合电池包能量越做越高,电池容量越做越大,电池材料也向高镍系使用,高镍系电池热失控过程中产生的反应相较于其他电池更为剧烈;在电池包模组组装过程中,为了增加电池使用的时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通常将极耳侧作为重点的防护目标,通过增加塑料绝缘支架、混流排、绝缘密封胶或铝端板等防护,以增加极耳处的绝缘以及稳定性,但是这些防护远远达不到理想的防护效果;

2、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当电池模组热失控时电芯极耳处对热气流和火焰的热阻隔能力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极耳防护盖,旨在解决当电池模组热失控时电芯极耳处对热气流和火焰的热阻隔能力差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极耳防护盖,所述极耳防护盖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电芯的极耳相匹配,用于极耳穿过;所述极耳防护盖的一侧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所述极耳一侧的电芯封边匹配,用于电芯封边嵌入。

3、进一步地,所述极耳防护盖的材质包括防火隔热材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回弹。

4、进一步地,所述贯穿孔设置于所述卡接槽内,且与所述卡接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5、进一步地,所述极耳防护盖与所述极耳和所述电芯封边的连接处通过胶粘或物理挤压进行固定。

6、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极耳防护盖,还包括:

7、若干电芯组成的电芯堆叠体;

8、所述电芯堆叠体上的每一个所述电芯对应设有所述极耳防护盖;

9、所述电芯的极耳穿出所述贯穿孔,同时所述电芯封边嵌入卡接槽。

10、进一步地,所述极耳防护盖厚度与所述电芯厚度匹配,所述极耳防护盖的数量与所述电芯堆叠体内所述极耳的数量匹配。

11、进一步地,所述极耳防护盖的厚度与所述电芯堆叠体的厚度匹配,所述极耳防护盖上的所述贯穿孔和所述卡接槽的数量与所述电芯堆叠体上所述电芯一侧的极耳的数量相匹配。

12、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封边由铝塑壳和聚丙烯薄膜高温热压形成,所述电芯封边厚度高于所述极耳厚度和两层所述铝塑壳之和。

13、进一步地,所述卡接槽与所述电芯封边的连接处使用胶体和/或物理挤压进行固定。

14、进一步地,所述贯穿孔与所述极耳的连接处使用胶体和/或物理挤压进行固定。

15、有益效果:

16、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极耳防护盖,其上设置有供极耳穿过的贯穿孔,以及配合极耳处电芯封边进行嵌入的卡接槽,极耳防护盖能够在极耳与电芯之间形成无缝连接,当模组发生热失控时对电芯起到防护作用,阻挡了电芯因热失控受到的来自极耳处的热气流影响,延缓模组内电芯间的热蔓延,提升电池模组内的热安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极耳防护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防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防护盖的材质包括防火隔热材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回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防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设置于所述卡接槽内,且与所述卡接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防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防护盖与所述极耳和所述电芯封边的连接处通过胶粘或物理挤压进行固定。

5.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极耳防护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防护盖厚度与所述电芯厚度匹配,所述极耳防护盖的数量与所述电芯堆叠体内所述极耳的数量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防护盖的厚度与所述电芯堆叠体的厚度匹配,所述极耳防护盖上的所述贯穿孔和所述卡接槽的数量与所述电芯堆叠体上所述电芯一侧的极耳的数量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封边由铝塑壳和聚丙烯薄膜高温热压形成,所述电芯封边厚度高于所述极耳厚度和两层所述铝塑壳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与所述电芯封边的连接处使用胶体和/或物理挤压进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与所述极耳的连接处使用胶体和/或物理挤压进行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安全防护技术领域,揭示了一种极耳防护盖及电池模组,其中极耳防护盖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电芯的极耳相匹配;所述极耳防护盖的一侧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所述极耳一侧的电芯封边匹配;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极耳防护盖,还包括:若干电芯组成的电芯堆叠体;所述电芯的极耳穿出所述贯穿孔,同时所述电芯封边嵌入卡接槽;本申请中的极耳防护盖能够在极耳与电芯之间形成无缝连接,当模组发生热失控时对电芯起到防护作用,阻挡了电芯因热失控受到的来自极耳处的热气流影响,延缓模组内电芯间的热蔓延,提升电池模组内的热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刘科峰,顾江娜,岳帅,杨海波,郝朝龙,王万林,刘丽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0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