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9868发布日期:2024-03-22 10:32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芯,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1、低于10%硅含量的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而10%硅以上的高硅含量电池还存在较多技术难点,如循环差,膨胀大等。特别是高硅方形电池,考虑到循环末期相比循环初期巨大的膨胀率,为防止电芯循环末期变形,电池制作入壳工序时,会在裸电芯与铝壳之间留足大量空间。这一设计会导致循环前期裸电芯松动,循环前期电芯与铝壳之间无接触,导致电芯膨胀得不到抑制,从而导致极片褶皱,裸电芯变形等问题,从而导致循环寿命减小。同时,高硅含量电池存在首效低,循环前期锂损失大的问题。业内普遍通过加锂箔或者锂粉的方式来改善高硅含量电池首效低问题,通过引入额外的锂源,弥补循环前期硅脱嵌锂带来的锂损失,但是无法解决因循环前期裸电芯与铝壳之间空隙过大,导致膨胀得不到抑制,极片褶皱,裸电芯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因裸电芯与铝壳之间空隙过大,导致膨胀得不到抑制,极片褶皱,裸电芯变形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裸电芯、壳体、含锂弹簧、引线;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腔,所述裸电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裸电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预留间隙;所述含锂弹簧位于所述预留间隙中,所述含锂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裸电芯抵接,所述含锂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所述含锂弹簧通过所述引线与所述裸电芯的负极柱连接;所述含锂弹簧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钝化包覆层和补锂层;所述钝化包覆层包覆所述补锂层。

3、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顶盖、容纳壳;所述顶盖与所述裸电芯连接,所述容纳腔设置在所述容纳壳内,且所述容纳壳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顶盖封盖所述开口。

4、优选地,所述容纳壳包括底壁和框型侧壁;所述框型侧壁与所述底壁的边沿连接,使所述框型侧壁配合所述底壁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预留间隙位于所述框型侧壁与所述裸电芯之间;所述含锂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裸电芯抵接,所述含锂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框型侧壁抵接。

5、优选地,所述框型侧壁呈方框型,所述框型侧壁包括长壁和宽壁,所述裸电芯与所述长壁的内侧面之间具有所述预留间隙。

6、优选地,所述钝化包覆层为金属包覆层。

7、优选地,所述钝化包覆层为非金属包覆层。

8、优选地,所述含锂弹簧的长度范围为0.1-10厘米。

9、优选地,所述含锂弹簧的截面直径范围为0.1至50厘米。

10、优选地,所述含锂弹簧的弹簧细度范围为0.05至10厘米。

11、优选地,所述含锂弹簧的圈数范围为1-1000圈。

12、优选地,所述引线的材质为铜合金。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其有益效果为:电池在充电时,裸电芯发生膨胀,含锂弹簧受膨胀挤压,含锂弹簧给予裸电芯约束力,以抑制电芯的膨胀,避免极片出现褶皱,减少裸电芯出现变形的情况;当电池放电时,裸电芯缩小,含锂弹簧恢复部分长度,以辅助支撑裸电芯;随着循环过程的充放电,由于含锂弹簧通过引线与裸电芯的负极柱连接,则含锂弹簧可在电池充电、负极对锂电位下降时释放锂离子,来补充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锂损失,因此,通过设置含锂弹簧,不仅可以补充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锂损失,而且还可以为裸电芯在膨胀时提供约束力,以抑制电芯的膨胀,避免极片出现褶皱,减少裸电芯出现变形的情况,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裸电芯、壳体、含锂弹簧、引线;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腔,所述裸电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裸电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预留间隙;所述含锂弹簧位于所述预留间隙中,所述含锂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裸电芯抵接,所述含锂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所述含锂弹簧通过所述引线与所述裸电芯的负极柱连接;所述含锂弹簧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钝化包覆层和补锂层;所述钝化包覆层包覆所述补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包覆层为非金属包覆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锂弹簧的长度范围为0.1-10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锂弹簧的截面直径范围为0.1至50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锂弹簧的弹簧细度范围为0.05至10厘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锂弹簧的圈数范围为1-1000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其包括:裸电芯、壳体、含锂弹簧、引线;壳体设置有容纳腔,裸电芯位于容纳腔内;裸电芯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预留间隙;含锂弹簧位于预留间隙中,含锂弹簧的一端与裸电芯抵接,含锂弹簧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内壁抵接;含锂弹簧通过引线与裸电芯的负极柱连接,含锂弹簧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钝化包覆层和补锂层;钝化包覆层包覆补锂层;电池在充电时,裸电芯发生膨胀,含锂弹簧受膨胀挤压,含锂弹簧给予裸电芯约束力,以抑制电芯的膨胀,避免极片出现褶皱,减少裸电芯出现变形的情况;而且含锂弹簧通过引线与裸电芯的负极柱连接,可以补充电池在循环过程的锂损失,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孙语蔚,连爽,杨肖萌,刘婵,侯敏,曹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0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