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4179发布日期:2024-02-26 16:40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属于连接器端子的。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长续航时间和快速充电是市场引导的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一套优质的大电流传导系统必不可少,而为了实现更优质的大电流通电,更好的大电流端子技术就非常重要。根据应用的不同,大电流端子主要有圆形和矩形两种结构,圆形端子另当别说,这里主要讨论大电流矩形端子技术。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矩形大电流端子技术普遍都为悬臂梁结构,将爪状弹性接触端子通过一定方式固定在纯铜导电基座上,时间久了悬臂梁就容易失效,从而导致端子失效,甚至引起火灾。

2、授权公告号cn20635362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一种大电流端子,其接触端子由弹片直接压固在支架上,接触端子本身易产生形变,弹片的弹性回复力有限,另外弹片无形变限制,容易产生弹性疲劳,导致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弹片与接触端子需要外形高度匹配,生产制造精度要求高,制造及安装复杂。

3、授权公告号cn20271249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一种插套,其亦是采用外部弹片作为导电板的外部弹性支撑,存在抗弹性疲劳能力差、导电板易损坏的情况,并且螺栓的固定方式易松脱,导致出现断路现象。

4、授权公告号cn1930741a的中国发明专利揭示了用于大电流的插套式电接触件,其采用了插头座与接触片的结构方式,能防止接触片出现失效的情况发生,但是,接触片与插头座之间需要通过锁紧螺钉固定,要求接触片在插头座内的位置精确度高才能实现紧固,所以设计了较多的限位、导向结构,无疑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另外,插头座的结构也较为复杂,强度也得不到有效保障。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申请公布号cn108270103a的中国发明专利揭示了一种大电流端子,其采用一体式弹片底座实现对u型接触弹片进行搭载,使得端子结构得到简化,易于生产制造。

6、但是,该一体式弹片底座存在两个相对设置的自由端,其需要通过扣铆机构进行扣铆,保持两个自由端之间的间隙可靠,如此才能满足对u型接触弹片的搭载稳定性需求。而该扣铆机构需要在一体式弹片底座上进行成型,使得板材出现较多材料浪费,同时其需要在一体式弹片底座的成型过程中增加较多地弯折工位,使得冲压成型较为困难。其扣铆后也容易在高温振动等环境中出现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传统一体式弹片底座存在冲压成型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包括一体式弹片底座和u型接触弹片,所述一体式弹片底座包括叠合板体及由所述叠合板体延伸的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接触板,所述叠合板体与两个所述接触板之间形成搭载所述u型接触弹片的载腔,所述u型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载腔内,并且所述u型接触弹片的开口位于背离所述叠合板体一侧,

4、包括用于套接在两个所述接触板的自由端上的限位金属框。

5、优选地,任意所述接触板的自由端两侧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金属框相配合的豁口槽。

6、优选地,所述u型接触弹片包括两个相间隔设置的u型边梁,两个所述u型边梁之间设有底梁筋和两个导通侧板,

7、所述限位金属框与两个所述u型边梁相过盈配接。

8、优选地,所述导通侧板包括与两个所述u型边梁分别连接的顶梁筋板,所述顶梁筋板上设有若干位于两个所述u型边梁之间的弧形导通体,所述弧形导通体的自由端与所述接触板相导通配接。

9、优选地,所述顶梁筋板与两个所述u型边梁之间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接触板相贴合的u型板框。

10、优选地,所述弧形导通体为u型导通体,所述u型导通体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顶梁筋板相连的弧形连接臂。

11、优选地,所述叠合板体为l型结构体。

12、优选地,所述一体式弹片底座为由板材冲压成型的一体结构件。

13、优选地,所述限位金属框为由金属带两端相连形成的矩形结构件。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5、1.通过限位金属框实现两个接触板的间隙限位,降低了一体式弹片底座的成型难度与材料损耗,制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易于组装成型。

16、2.满足组装稳定性需求,同时其导通配合更稳定可靠。

17、3.易于流水化作业生产,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技术特征:

1.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包括一体式弹片底座和u型接触弹片,所述一体式弹片底座包括叠合板体及由所述叠合板体延伸的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接触板,所述叠合板体与两个所述接触板之间形成搭载所述u型接触弹片的载腔,所述u型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载腔内,并且所述u型接触弹片的开口位于背离所述叠合板体一侧,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包括一体式弹片底座和U型接触弹片,一体式弹片底座包括叠合板体及由叠合板体延伸的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接触板,叠合板体与两个接触板之间形成搭载U型接触弹片的载腔,U型接触弹片设置在载腔内,并且U型接触弹片的开口位于背离所述叠合板体一侧,包括用于套接在两个接触板的自由端上的限位金属框。本技术通过限位金属框实现两个接触板的间隙限位,降低了一体式弹片底座的成型难度与材料损耗,制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易于组装成型。满足组装稳定性需求,同时其导通配合更稳定可靠。易于流水化作业生产,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伟,杜亚东,薛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正北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7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