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护板、电池包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1601发布日期:2024-05-11 00:10阅读:11来源:国知局
底护板、电池包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底护板、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能量来源之一,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整车性能及驾驶体验。电池包一般布置于整车车身底部,电池包底部离地间隙有限,底护板设于电池包底部,在通过水坑或下雨天车辆行驶过程中经常水质进入底护板内形成积水,有腐蚀托盘底部和积水长时间不排出导致水质变质发臭引发客诉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底护板,可以提高底护板的结构强度,降低底护板积水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护板。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包。

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底护板,包括:底护板本体,所述底护板本体设有排液流道,所述底护板本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与外部连通的流道口,所述流道口与所述排液流道连通。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护板,通过在底护板本体上设置排液流道和流道口,可以快速的将进入底护板内的液体排出,避免底护板内积水与托盘接触对托盘的腐蚀,减少积水长时间存在导致散发异味的可能性。同时,底护板可以增加对电池包的保护,降低行车过程中电池包受异物或者硬物的冲击,保护电池包降低使用成本。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护板本体包括:底壁、侧壁,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底壁的外周缘,所述侧壁沿第一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侧壁朝向第二方向凸出所述底壁,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共同限定出所述排液流道,所述侧壁的至少一处断开形成所述流道口。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壁上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侧壁彼此间隔开,所述凸起结构由所述底壁的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方向凸出形成。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液流道包括第一排液流道,所述第一排液流道设置于所述侧壁和所述凸起结构之间;所述流道口包括第一流道口,所述第一流道口包括所述侧壁的至少一处缺口。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底壁的周向环形延伸。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液流道包括第二排液流道,所述第二排液流道设置于由所述第一凸起环绕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流道口包括第二流道口,所述第二流道口包括所述第一凸起的至少一处缺口,所述第二流道口可连通所述第一排液流道和所述第二排液流道。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底壁的周向环形延伸,所述第二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侧壁之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液流道包括第三排液流道,所述第三排液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一凸起之间;所述流道口包括第三流道口,所述第三流道口包括所述第二凸起的至少一处缺口,所述第三流道口可连通所述第一排液流道和所述第三排液流道。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凸起相交;和/或所述第三凸起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凸起相交,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相互正交。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进一步包括:第四凸起,所述第四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三凸起相交;或者所述第四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三凸起相交;或者所述第四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均相交。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护板本体为矩形,所述第一流道口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流道口包括第一子流道口和第二子流道口,所述第一子流道口和所述第二子流道口分别位于所述侧壁的彼此相对的两侧的同一端。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护板本体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适于连接车辆底部的防护板。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护板还包括:保温件,所述保温件设置于所述底护板本体的第二方向的第一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护板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在所述底护板本体的第二方向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一侧分别位于所述底护板本体的第二方向的两侧。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喷涂于所述底护板本体的所述第二侧。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托盘、底护板,所述底护板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护板,所述底护板设于所述托盘的底部,所述底护板的底护板本体的排液流道所在的一侧面向所述托盘。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包。

2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底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本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侧壁彼此间隔开,所述凸起结构由所述底壁的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方向凸出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流道包括第一排液流道,所述第一排液流道设置于所述侧壁和所述凸起结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流道包括第二排液流道,所述第二排液流道设置于由所述第一凸起环绕形成的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进一步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流道包括第三排液流道,所述第三排液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一凸起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凸起相交;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进一步包括:第四凸起,所述第四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三凸起相交;或者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本体为矩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喷涂于所述底护板本体的所述第二侧。

15.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底护板、电池包和车辆,底护板包括:底护板本体。底护板本体设有排液流道,底护板本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与外部连通的流道口,流道口与排液流道连通。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底护板,通过在底护板本体上设置排液流道和流道口,可以快速的将进入底护板内的液体排出,避免底护板内积水与托盘接触对托盘的腐蚀,减少积水长时间存在导致散发异味的可能性。同时,底护板可以增加对电池包的保护,降低行车过程中电池包受异物或者硬物的冲击,保护电池包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况彬彬,曹东奎,黄建,张宏伟,蒙圣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6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