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断单元及包括分断单元的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5349发布日期:2024-01-26 23:01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分断单元及包括分断单元的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直流灭弧系统的分断单元。


背景技术:

1、接触器的主要结构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器能够驱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此过程中,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电压会击穿空气从而产生电弧,为了避免电弧对接触器造成损害,一般在接触器内设置有灭弧装置。

2、现有技术中主流的灭弧装置包括多个灭弧栅片,当接触器分断时,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能够使电弧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向灭弧栅片移动,灭弧栅片对电弧进行切割并使之逐步消散。然而直流接触器与交流接触器的灭弧难度存在较大差异,交流电路中,由于电流天然的存在过零点,因此接触器断开后,电弧能够很快消散,但在直流电路中,由于没有过零点,因此电弧往往会存在较长时间,因此灭弧较困难。现有技术中为了灭弧效果会设置较多的灭弧栅片,这增加了接触器的体积。

3、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期望研发一种针对直流电路具有良好分断效果、结构紧凑且体积较小的接触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了1.一种分断单元,用于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静触头,静止地安装在分断单元中;动触头,从动触头支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动触头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运动;多块灭弧栅片,所述多块灭弧栅片邻近静触头地位于所述静触头的朝向动触头的一侧,所述多块灭弧栅片互相平行地间隔排列,并且第一方向穿过所述多块灭弧栅片的延伸面;第一永磁体,位于所述静触头的远离所述动触头的一侧,第一永磁体呈板状并且在垂直于第二方向的平面上延伸,所述第一永磁体的n极与s极布置在所述第一永磁体的第三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第二永磁体和第三永磁体,位于所述静触头的朝向所述动触头的一侧,所述第二永磁体和所述第三永磁体分别位于所述动触头两侧,且分别在垂直于第三方向的平面上延伸并且彼此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并且所述第二永磁体和所述第三永磁体布置为所述第二永磁体的s极与所述第三永磁体的n极相对。

2、其中,所述第一永磁体的s极与所述第二永磁体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动触头的同侧,所述第一永磁体的n极与所述第三永磁体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动触头的同侧,以使得所述电弧被推向并穿过所述多块灭弧栅片的延伸面。

3、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多块灭弧栅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多块灭弧栅片少于17片。

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多块灭弧栅片相比所述静触头更加邻近所述动触头的最大断开位置。

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并且所述第一永磁体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静触头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

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第三永磁体结构相同且在第三方向上投影重合。

8、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第三永磁体为长方体薄片形状,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第三永磁体的最长边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介于20°到70°之间的夹角。

9、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多块灭弧栅片的几何中心以及所述第二永磁体和所述第三永磁体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比所述动触头的最大断开位置离所述静触头更远。

10、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和第三永磁体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永磁体盖。

11、本公开该包括一种接触器,包括至少一个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断单元。



技术特征:

1.一种分断单元,用于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断单元,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断单元,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断单元,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断单元,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断单元,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断单元,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断单元,其特征在于,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断单元,其特征在于,

10.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断单元。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出一种分断单元,包括静触头、从动触头支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动触头,动触头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运动。还包括互相平行地间隔排列的灭弧栅片、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以及第三永磁体。第一永磁体呈板状并且在垂直于第二方向的平面上延伸,第一永磁体的N极与S极布置在第一永磁体的第三方向上的两端,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二永磁体和第三永磁体分别位于动触头两侧,第二永磁体的S极与第三永磁体的N极在第三方向上相对。第一永磁体的S极与第二永磁体在第三方向上位于动触头的同侧,第一永磁体的N极与第三永磁体在第三方向上位于动触头的同侧,以使得电弧被推向并穿过所述多块灭弧栅片的延伸面。

技术研发人员:肖家忍,程凌杰,杜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7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