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24726发布日期:2024-03-25 19:12阅读:8来源:国知局
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现有电池装置的设计方案中,相邻电池大面之间设置有换热板,换热板包括沿电池排列方向排列的两个板体,且两个板体的部分区域焊接连接,两个板体的其余部分之间形成缓冲腔。然而,由于换热板的长度较大,两个板体的焊接操作空间不足,焊接难度较大,导致焊接效果不佳,影响电池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较佳的电池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中,包括电池以及换热板,所述换热板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电池之间,所述换热板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板体,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池的排列表面,所述板体内部具有流道,每个所述板体具有朝向另一所述板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沿第二方向的两个端部区域分别为连接区域,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两个所述板体经由所述连接区域焊接固定,两个所述板体的第一表面的其余区域之间共同形成缓冲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板体的连接区域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另一个所述板体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焊丝的腔室。

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换热板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板体,第一方向垂直于电池的排列表面,板体内部具有流道,每个板体具有朝向另一板体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沿第二方向的两个端部区域分别为连接区域,第二方向为电池的高度方向,两个板体经由连接区域焊接固定,两个板体的第一表面的其余区域之间共同形成缓冲腔。至少一个板体的连接区域开设有通槽,通槽与另一个板体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焊丝的腔室。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开设于连接区域的通槽形成用于容纳焊丝的腔室,据此便于换热板的两个板体经由连接区域进行焊接连接,有利于降低焊接难度,提升焊接效果,从而保证电池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以及换热板,所述换热板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电池之间,所述换热板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板体,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池的排列表面,所述板体内部具有流道,每个所述板体具有朝向另一所述板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沿第二方向的两个端部区域分别为连接区域,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两个所述板体经由所述连接区域焊接固定,两个所述板体的第一表面的其余区域之间共同形成缓冲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板体的连接区域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另一个所述板体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焊丝的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板体的连接区域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具有朝向另一所述板体的焊接端面,所述凸台经由所述焊接端面与另一个所述板体焊接固定,所述焊接端面开设有所述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连接区域分别设置有所述凸台,两个所述板体经由各自所述凸台的焊接端面焊接固定,焊接固定的两个所述凸台的所述通槽的位置相对应,每个腔室经由相对应的两个所述通槽共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通槽的边缘与邻近的所述凸台的边缘的间距为1mm~1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平面为基准面,在所述基准面上,全部所述凸台的正投影的面积之和与所述缓冲腔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0.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准面上,全部所述凸台的正投影的面积之和与所述缓冲腔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0.16~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凸台的厚度与所述板体的厚度的比值为0.05~1.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分隔筋,多个所述分隔筋将所述内腔分隔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流道;其中,每个所述凸台对应于至少一个所述分隔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表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电池的其他任意表面的表面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其包括电池以及换热板,换热板设置于相邻的电池之间,换热板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板体,第一方向垂直于电池的排列表面,板体内部具有流道,每个板体具有朝向另一板体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沿第二方向的两个端部区域分别为连接区域,第二方向为电池的高度方向,两个板体经由连接区域焊接固定,两个板体的第一表面的其余区域之间共同形成缓冲腔;其中,至少一个板体的连接区域开设有通槽,通槽与另一个板体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焊丝的腔室。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能够降低换热板的两个板体的焊接难度,提升焊接效果,保证电池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峰,李冉,蒋昕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1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