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17631发布日期:2024-03-25 19:0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蓄电池,具体提供了一种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


背景技术:

1、在矿用领域,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为矿用机械设备进行供电,通常为了提高蓄电池电源的供电量,其一般采用多个电池单元串联组合的方式,整个蓄电池电源的电池箱较大。

2、发明人了解到,上述矿用的锂离子蓄电池电源需要考虑自身起火爆炸,以及受外界起火爆炸的问题,对于锂离子蓄电池自身来说,其内部电气元件较多,容易因为电路老化、短路而引发故障,进而造成起火爆炸的风险。另外,矿用的锂离子电池还需要保证其不会受外界起火爆照的风险。相关技术方案中,矿用的锂离子电池中电池组和各电气元件混合于电池腔中,单个电气元件的故障极易造成整个锂离子蓄电池的起火以及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包括防爆壳体,防爆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分隔板分隔,第一壳体中具有电池腔,第二壳体中通过内隔板沿第二方向分隔出第一电气腔、接线腔和第二电气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3、电池腔中安装有锂离子电池组和bms采集模块,第一电气腔中安装有bms主机,第二电气腔中安装有继电器组件,接线腔的一个侧壁处设有充电头,另一个侧壁处设有防爆电缆接头;电池腔和第二电气腔之间的分隔板具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中分别设有第一隔爆接线端子,第二电气腔与接线腔之间的分隔板具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中具有第二隔爆接线端子。

4、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5、本方案中,采用防爆型的壳体,该壳体能够提供较大的结构强度,进而避免外部起火爆炸对于蓄电池的影响。

6、本方案中防爆壳体包括分隔开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中具有电池腔,第二壳体中通过内隔板分隔出第一电气腔、接线腔和第二电气腔。这种设置方式首先利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实现锂离子电池组件与大部分电气元件在空间上的隔离。然后第二壳体中分隔出的第一电气腔、接线腔和第二电气腔能够实现充放电、继电器控制、电池组件监测控制等不同功能电气元件的分离布置,使得实现不同功能的电气元件之间能够进行空间隔离,减少因为短路老化造成的电池整体失火情况。

7、本方案中,电池腔和第二电气腔之间的分隔板具有第一安装孔且第一安装孔处具有第一接隔爆线端子,第二电气腔与接线腔之间的分隔板具有第二安装孔且第二安装孔处具有第二隔爆接线端子。这种设置方式便于利用第一隔爆接线端子和第二隔爆接线端子实现第二电气腔与电池腔、接线腔之间的电缆连接,在实现电缆连接的实现相应腔体之间的隔爆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爆壳体,所述防爆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分隔板分隔,所述第一壳体中具有电池腔,所述第二壳体中通过内隔板沿第二方向分隔出第一电气腔、接线腔和第二电气腔,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爆接线端子与第一安装孔之间的接触面以及第二隔爆接线端子与第二安装孔之间的接触面为隔爆接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所述继电器组件、充电头以及防爆电缆接头分别连接于充电电路或放电电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腔中设有模块壳体,所述模块壳体中设有温度模块和所述bms采集模块,所述温度模块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组的温度,所述bms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锂离子电池组的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竖向,所述电池腔处于第二腔体的上方,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具有方形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处具有方形的防爆顶盖,所述防爆顶盖与所述安装口之间的抵接面为防爆接合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接合面的粗糙度小于3.2μm,隔爆距离大于等于16mm,隔爆接合面间隙小于等于0.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侧侧壁分别设有连通第一电气腔、接线腔和第二电气腔的方形的开口,所述开口处拆卸的安装有防爆盖,所述防爆盖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隔爆接合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爆接合面粗糙度小于3.2μm,隔爆距离大于等于16mm,隔爆接合面间隙小于等于0.3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中设有u型扣板,所述u型扣板的两端抵接第二腔体中的两个内隔板,所述u型扣板与接线腔的底壁面抵接以围合成线槽通道,所述线槽通道的两端通过内隔板上的连接口分别与第一电气腔和第二电气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顶盖的外壁面设有格栅状的加强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包括防爆壳体,防爆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中具有电池腔,第二壳体中沿第二方向分隔出第一电气腔、接线腔和第二电气腔;电池腔中安装有锂离子电池组和BMS采集模块,第一电气腔中安装有BMS主机,第二电气腔中安装有继电器组件,接线腔的一个侧壁处设有充电头,另一个侧壁处设有防爆电缆接头;电池腔和第二电气腔之间的分隔板处设有第一隔爆接线端子,第二电气腔与接线腔之间的分隔板处设有第二隔爆接线端子。本技术将电池组、继电器、充电头等分别安装于不同的腔室中,能够方便实现电气隔离以及防爆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孙长春,史浩,曹衡,赵文嘉,刘启龙,朱红达,赵明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2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