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硅晶片夹持用吸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77983发布日期:2024-04-18 11:52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硅晶片夹持用吸附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吸附组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伏硅晶片夹持用吸附组件。


背景技术:

1、光伏硅晶片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元件,它是通过将高纯度的硅石材料加工而成的单晶体硅棒切割成薄片形成的;

2、光伏硅晶片形状通常为方形或圆形,在切割完成后,还需要后续的工艺进行处理,例如清洗、退火:清洗去除杂质,并通过高温退火来提高硅片的电子特性和稳定性;而在进行下一道工序时,就需要通过转运机构对硅片进行转运,而现有转运机构在转运时需要对硅片进行夹持,而通过夹持的方式进行夹紧的话,容易损伤硅片表面,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负压吸附的方式对待转运的硅片进行夹持;

3、但切割后的硅片通常是横向排列在一起的,因此现有的吸附机构难以对多片进行吸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能够同时对多片硅片进行吸附的吸附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光伏硅晶片夹持用吸附组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光伏硅晶片夹持用吸附组件,包括连接座,还包括: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所述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为薄片状,所述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均等间距设置在连接座上;气道,分别开设在所述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中,所述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的板面上分别开设有吸附孔,所述吸附孔与气道相连通。

3、进一步的,所述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上均设有延伸部,相邻所述延伸部之间设有啮合部。

4、优选地,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延伸槽,所述延伸槽一侧贯穿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的板面,所述延伸槽与气道相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上固定相连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插槽,所述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的一端插入在插槽中,所述连接座中开设有空槽,所述气道贯穿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的一端,使所述气道与空槽相连通。

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两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插槽相连通,所述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上对称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安装槽相对应;还包括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安装在安装槽中。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两侧安装有侧板。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等间距设置的多个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能够插入到横向排列的硅片间隙中,使得f型吸附板或e型吸附板位于硅片一侧,再通过吸附孔实现对硅片侧面的吸附,进而实现对多片硅片夹持的效果;同时通过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相靠近,能够同时夹持更多的硅片。

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硅晶片夹持用吸附组件,包括连接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硅晶片夹持用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f型吸附板(11)、e型吸附板(12)上均设有延伸部(112),相邻所述延伸部(112)之间设有啮合部(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硅晶片夹持用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12)上开设有延伸槽(116),所述延伸槽(116)一侧贯穿f型吸附板(11)、e型吸附板(12)的板面,所述延伸槽(116)与气道(117)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硅晶片夹持用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上固定相连有安装座(14),所述安装座(14)上开设有插槽(16),所述f型吸附板(11)、e型吸附板(12)的一端插入在插槽(16)中,所述连接座(1)中开设有空槽(13),所述气道(117)贯穿f型吸附板(11)、e型吸附板(12)的一端,使所述气道(117)与空槽(13)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硅晶片夹持用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4)两侧开设有安装槽(15),所述安装槽(15)与插槽(16)相连通,所述f型吸附板(11)、e型吸附板(12)上对称开设有连接槽(114),所述连接槽(114)与安装槽(15)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硅晶片夹持用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两侧安装有侧板(1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硅晶片夹持用吸附组件,涉及吸附组件技术领域。一种光伏硅晶片夹持用吸附组件,包括连接座,还包括: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所述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为薄片状,所述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均等间距设置在连接座上;本技术通过等间距设置的多个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能够插入到横向排列的硅片间隙中,使得F型吸附板或E型吸附板位于硅片一侧,再通过吸附孔实现对硅片侧面的吸附,进而实现对多片硅片夹持的效果;同时通过F型吸附板、E型吸附板相靠近,能够同时夹持更多的硅片。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利,王高翔,李丹,李游来,杨俊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昶科陶瓷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4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