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68038发布日期:2024-04-18 11:36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式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1、接线端子作为万能式断路器的重要组件,其功能在于实现断路器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状态信号传递,用户通过二次接线,实现对断路器的电气控制当中,现有技术当中,接线端子可分为拼接成的整体式和模块式,如图1和2所示。

2、目前在抽屉式万能型断路器中,接线端子主要组成包括两部分:动接线端子和静接线端子,分别安装于本体和抽屉座上;现有的接线端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在抽屉式断路器本体摇入时,动接线端子与静接线端子进行插接,在插接过程中,现有技术存在方向偏移量,导致插接困难甚至插接出错从而挤压接线端子导致损坏的可能性,如图1所示;

4、2.现有接线端子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存在晃动,会出现插接不牢靠而形成开路,或是虚接导致发热而损坏端子等现象。

5、3.现有整体式的接线端子整体尺寸偏大,在对待不同需求时无法有针对性的提供合适的端子数量,如图2所示。

6、4.现有的一体式接线端子产品若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维护时需将整个接线端子进行拆下,并对整体进行拆解后才能对损坏的端子部分进行,操作极为繁琐,维护相对困难。

7、5.现有一体式接线端子在使用时整体体积较大,端子数不可变更,用户无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端子数量,无法有效提高端子利用率,同时会导致断路器要预留更多的空间用于安装接线端子,减少产品可靠度。

8、因次,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模块式结构、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的维护难度,并且可以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合适的端子数,减小产品体积,提高利用率,解决单独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触头固定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模块式接线端子,包括至少一组插接端子模块,每个所述插接端子模块均由动插接端子模块和静插接端子模块组成,

4、还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动插接端子模块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下支架上,所述动插接端子模块通过插接的方式安装所述静插接端子模块上,所述上支架位于所述插接端子模块的后侧、且所述上支架用于固定多个插接端子模块。

5、进一步,所述静插接端子模块包括:静端子组件、防尘罩和静端子外壳,所述静端子组件安装在所述静端子外壳内,所述防尘罩罩在所述静端子组件和静端子外壳上、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静端子外壳上。

6、进一步,所述静端子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设有梯形插接凸台,所述梯形插接凸台上端内表面设有多个用于限位的限位凸台;

7、静端子壳体,所述静端子壳体与外壳插接组合连接;

8、还包括导电接触片,所述导电接触片和梯形插接凸台形成独立型腔。

9、进一步,所述静端子外壳包括底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之间、且第二侧壁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板的后端;

10、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用于固定静端子组件的容纳槽。

11、进一步,所述容纳槽的下方还设有用于动端子导向的导向槽以及u型限位槽。

12、进一步,所述第二侧壁上还的内表面上还设有倒钩型限位台,所述倒钩型限位台的之间设有h型卡槽;

13、所述第二侧壁上的上端还设有卡箍,所述卡箍用于固定上支架。

14、进一步,所述动插接端子模块包括:动插接骨架和插座,所述动插接骨架固定在所述插座上,所述插座底部还设有限位凸台;

15、所述动插接骨架包括:上插接骨和下插接骨,所述上插接骨和下插接骨均包括:插针和动导电接触片,所述插针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插针的另一端向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延伸,所述导电接触片安装在所述插针上;

16、其中,所述插针包括:插针座,所述插针座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导电接触片的固定凹槽,所述固定凹槽的上部还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靠近连接板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插针的另一端之间设有插口,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固定凹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还开设有插孔,所述导电接触片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凹槽内。

17、进一步,所述插座两侧设有支撑座,所述插座前端设有导向槽,所述插座尾部设有插线槽,所述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弹性结构。

18、进一步,所述动导电接触片的一端还设有接线孔,所述动导电接触片的另一端还设有迂回部,所述动导电接触片的两侧还设有限位凹槽;

19、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对应限位凹槽的处还设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凹槽的上表面还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之间设有间距。

20、进一步,所述上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两端;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设有多个u型容纳凹槽;

21、所述下支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用于静插接端子模块,所述支撑梁上设有螺纹孔。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整体结构为模块式结构,动静端子均可单独更换,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的维护难度,并且可以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合适的端子数,减小产品体积,提高利用率。

24、在端子插接过程中,通过设置限位凹槽、固定凹槽进而起到纠偏功能,实现产品的多角度纠偏,避免出现插接不牢靠,虚接的情况。

25、外壳上设有防尘罩,可以提高产品在恶劣环境中的可靠性,同时设有弹性卡扣,使产品安装更简易、牢靠,大大降低维护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插接端子模块,每个所述插接端子模块均由动插接端子模块和静插接端子模块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端子外壳包括底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之间、且第二侧壁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板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下方还设有用于动插接端子模块导向的导向槽以及u型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上还的内表面上还设有倒钩型限位台,所述倒钩型限位台的之间设有h型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导电接触片的一端还设有接线孔,所述动导电接触片的另一端还设有迂回部,所述动导电接触片的两侧还设有限位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两端;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设有多个u型容纳凹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式接线端子,包括至少一组插接端子模块,每个所述插接端子模块均由动插接端子模块和静插接端子模块组成,还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动插接端子模块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下支架上,所述静插接端子模块通过插接的方式安装所述动插接端子模块上,所述上支架位于所述插接端子模块的后侧、且所述上支架用于固定多个插接端子模块。相对于现有技术,该接线电子为模块式结构、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的维护难度,并且可以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合适的端子数,减小产品体积,提高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刚,谢永明,马金泉,柳林强,王瑞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北元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6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