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音储能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42164发布日期:2024-04-25 10:26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噪音储能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柜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噪音储能柜。


背景技术:

1、储能柜是储能设备的基础单元,其内置有多个电池组。为了对储能柜内的电池组进行降温,往往于储能柜内设置制冷系统。

2、现有的储能柜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压缩机组、冷凝组件和散热风机,蒸发压缩机组安装于储能柜内部,冷凝组件和散热风机安装于储能柜的外部,散热风机用于增加空气流动速度,以利用外部空气带走冷凝组件所产生热量,以对冷凝组件内的制冷介质进行降温。

3、但是,位于外部的散热风机运行时将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易传播噪音污染,如果储能柜安装在人流量较大的位置,噪音造成的负面作用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噪音,本技术提供一种低噪音储能柜。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低噪音储能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低噪音储能柜,包括柜体、蒸发压缩机组和冷凝组件,所述蒸发压缩机组安装于所述柜体的内侧,所述柜体的外侧面设有容置腔室,容置腔室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高于第一进风口,所述冷凝组件位于容置腔室内且位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冷凝组件与所述蒸发压缩机组通过介质循环输送管进行连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组件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将加热容置腔室内的空气,容置腔室内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从容置腔室的第一出风口排出,并且在气压作用下,柜体外部的空气则从第一进风口进入并补充,如此,形成外部空气的循环流动,以持续带走容置腔室内冷凝组件所产生的热量,以起到散热的作用,从而无需设置散热风机,进而减少噪音污染。

5、可选的,所述冷凝组件的数量设为至少两个,所述柜体的多个外侧面分别设有一一对应所述冷凝组件设置的所述容置腔室。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冷凝组件,且各冷凝组件的位置分散设置,大大提高各容置腔室内的循环空气总合量,从而提高冷凝组件的散热效果。

7、可选的,各所述冷凝组件分别通过所述介质循环输送管与所述蒸发压缩机组进行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各冷凝组件并联设置,如此一来,蒸发压缩机组输送的总制冷介质的量将均匀输送至各冷凝组件处,单个冷凝组件内的制冷介质量较少,所需要散热较少,从而使得单一容置腔室内的外部循环空气能够确保带走热量满足要求,从而提高对于制冷介质的散热效果。

9、可选的,各所述冷凝组件通过连接输送管进行依次连接;所述介质循环输送管包括进入管和流出管,位于串联首位的冷凝组件的输入端通过进入管与所述蒸发压缩机组的输出端连通,位于串联尾位的冷凝组件的输出端通过流出管与蒸发压缩机组的输入端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各冷凝组件串联设置,蒸发压缩机组输送的制冷介质将依次输送至各冷凝组件处,以进行依次散热,制冷介质的散热路径大大延长,从而极大提高对于制冷介质的散热降温效果。

11、可选的,所述柜体的外侧面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与柜体外侧面之间形成有所述容置腔室,所述第一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部,所述第一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上部;所述冷凝组件包括换热管和多个翅片,换热管通过所述介质循环输送管与所述蒸发压缩机组进行连接,所述翅片设有换热通道,换热通道的长度方向沿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之间的连线延伸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容置腔室的具体结构,便于加工;其次,通过设置换热通道,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容置腔室内的外部空气可沿换热通道进行顺畅流动,减少空气的流动压力损失,以确保空气的通量和流速,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13、可选的,所述翅片设为槽型,所述翅片包括主片和弯折成型于主片侧边的翼片,各翅片的主片间隔排布,相邻翅片的主片和翼片合围形成所述换热通道。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槽型翅片,利用叠合合围的形式以快速成型换热通道,即以翅片合围成型换热通道,不仅加工难度低,还能确保空气于换热通道流动的过程中,空气与翅片的接触效率较高,使得换热效果显著。

15、可选的,所述柜体内设有隔板,隔板与所述柜体内侧面之间形成有密封腔室,所述蒸发压缩机组具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位于密封腔室内,且第二出风口朝上设置,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均布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密封腔室和柜体内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发压缩机组的冷风将从第二出风口进入密封腔室,然后冷风上移过程中,冷风均匀从各通孔进入柜体内的不同高度位置处的电池组,从而起到均匀降温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柜体的外侧面设有网板,网板与柜体外侧面之间形成有所述容置腔室,所述网板的下部的网眼为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网板的上部的网眼为所述第一出风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网板,使得容置腔室与外部空气的连通性提高,不仅确保了容置腔室内热空气流径,还能提高外部空气的进入通量,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19、可选的,所述柜体开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容置腔室的底部连通,所述柜体开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容置腔室的顶部连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侧面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能够增大可进气范围,从而提高空气进入的通量。

21、可选的,所述主片开设有多个沿自身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百叶孔,百叶孔的孔口朝下设置,沿主片高度方向上的相邻两个百叶孔的开设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进风口的长度方向为所述安装板的宽度方向,所述安装板固定有两个倾斜设置的导流板,两个导流板分别位于第一进风口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通过设置导流板,当外部的风沿平行第一进风口表面移动时,导流板将截流这些风,使得风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容置腔室内,从而提高容置腔室内的进气量。

23、二来,通过设置百叶孔,当空气沿换热通道上移的过程中,部分空气将被百叶孔所截取而进入另一换热通道内,而截流的空气将通过错位设置的百叶孔而在两个不同换热通道内交替流动,如此一来,在百叶孔处形成气流,从而牵引换热通道内壁的缓速空气,以加快其流速,从而提高换热通道内壁附近的空气更新速度,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设置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容置腔室,冷凝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将加热容置腔室内的空气,容置腔室内的空气受热上升并从第一出风口排出,在气压作用下,柜体外部的空气则从第一进风口进入并补充,从而形成外部空气的循环流动,以持续带走容置腔室内冷凝组件所产生的热量,以起到散热的作用,从而无需设置散热风机,进而减少噪音污染;

26、2.通过设置多个冷凝组件,且各冷凝组件的位置分散设置,大大提高各容置腔室内的循环空气总合量,从而提高冷凝组件的散热效果;并且各冷凝组件并联设置,蒸发压缩机组输送的总制冷介质的量将均匀输送至各冷凝组件处,单个冷凝组件内的制冷介质量较少,使得单一容置腔室内的外部循环空气能够确保带走热量满足要求,从而提高对于制冷介质的散热效果;

27、3.通过各冷凝组件的串联设置,蒸发压缩机组输送的制冷介质将依次输送至各冷凝组件处,以进行依次散热,制冷介质的散热路径大大延长,从而极大提高对于制冷介质的散热降温效果;

28、4.通过设置槽型翅片,翅片合围成型换热通道,不仅加工难度低,还能确保空气于换热通道流动的过程中,空气与翅片的接触效率较高,使得换热效果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