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设备以及电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10222发布日期:2024-02-22 21:0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换热设备以及电柜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换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设备以及电柜系统。


背景技术:

1、电池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电池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够使得电池具有较好的工作效率,电池中的换热设备会使得电池的温度处于一定的范围。

2、然而,在相关技术中,换热设备内的介质容易发生渗漏,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设备以及电柜系统,换热设备能够利于残留介质的排出,避免漏液。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用于电池的换热,换热设备包括:壳体,包括底壁、侧壁,底壁与侧壁围合形成容纳腔;换热管路,设置于容纳腔,换热管路具有入口端、出口端以及位于入口端以及出口端之间的补液口,入口端以及出口端插接于侧壁且被配置为与电池连接;注液管,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腔,注液管具有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第一端口能够与补液口连通,第二端口凸出侧壁背离容纳腔的表面设置;其中,底壁具有背离容纳腔设置的底面,第一端口至底面所在平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端口至底面所在平面的最小垂直距离。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通过注液管的设置,便于换热介质的注入,其次,第一端口与底面所在平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端口与底面所在平面的最小垂直距离的设置,在完成注液后,此距离的设置有利于注液管内部的残留液体的及时排出,也利于回吸设备将注液管内部的残留液体的回吸,防止注液管内部的残留液体的残留,避免注液管内部的残留液体泄漏对其他设备产生不良影响。

4、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设备还包括换热器,换热器设置于容纳腔并与壳体连接,换热器与换热管路连接,换热器用于与换热管路进行热交换。

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通过换热器的设置,能够使得更大负荷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能够满足更高要求的换热需求,扩大换热设备的使用范围。

6、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设备还包括控制件,控制件位于补液口与第一端口之间,控制件被配置为控制补液口与第一端口的连通与关闭。

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通过控制件的设置,便于实现补液口与第一端口的连通与关闭,方便对换热管路的注液,也能够防止换热管路内部的换热介质流出。

8、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件包括注液球阀。

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通过注液球阀的设置,便于对于第一端口与补液口的连通与关闭控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注液管沿直线轨迹延伸,注液管的延伸方向与底面所在平面相平行。

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通过注液管的延伸方向与底面所在平面平行的设置,能够避免由于注液管的设置容易造成注液管内部的液体外漏的现象,而且使得注液管结构简单、利于成型,能够有效地避免对液体阻隔导致残留问题的发生。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第一端口至第二端口的注液管至底面所在平面的最小垂直距离依次减小。

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通过第一端口至第二端口的注液管至底面所在平面的最小垂直距离依次减小的设置,能够配合回吸设备将残留于注液管的液体的回吸,从根本上解决注液管内部的液体残留的问题。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注液管为平直结构或弯折结构。

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通过注液管结构的设置,更容易适配于更广的使用场景,扩大换热设备的使用范围。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设备还包括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可插拔式设置于第二端口,防护组件的至少部分形状与第二端口的形状适配。

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通过防护组件的设置,能够防止灰尘进入注液口,对注液口造成污染,还能够对注液管进行封堵,防止注液管内部的液体渗出,防止换热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注液管内部的液体渗漏对其他设备造成污染,提高安全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组件包括:防护件本体,与第二端口形状匹配,防护件本体与第二端口过盈配合,防护件本体包括第一通道;导入部,与防护件本体的一端连接,导入部包括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连通;操作部,与防护件本体远离导入部一端连接,操作部用于防护件本体的密封。

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通过导入部的设置,能够方便防护组件与第二端口的配合,利于防护组件发挥防护作用,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设置能够减少物料,使得防护组件具有更大的形变量,使得防护组件更容易插入第二端口,操作部的设置,便于人工操作,方便使用。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沿防护组件的轴线方向,导入部的横截面积依次减小。

2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通过导入部的横截面积依次减小的设置,能够方便引导防护组件插入第二端口。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设备还包括进风滤网,进风滤网位于安装注液管的侧壁,进风滤网与注液管间隔设置。

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通过进风滤网的拆除可以实现控制件的打开或关闭,操作便捷。

2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柜系统,包括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换热设备。

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柜系统,通过换热设备的设置,换热设备中注液管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位置的设置,能够防止注液管内部的液体在运输过程中泄漏出去,对电柜系统的其他设备造成不良影响,提高了电柜系统的安全性。

2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柜系统还包括:主控设备,位于换热设备的底壁远离容纳腔的一侧;电池,与换热设备、主控设备连接,换热设备用于电池热交换。

2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柜系统,通过换热设备的设置,能够避免换热设备内部的液体溢出流到主控设备,对主控设备造成影响,防止主控设备发生电气风险。

28、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设备(100),用于电池(300)的换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100)还包括换热器(140),所述换热器(14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3)并与所述壳体(110)连接,所述换热器(140)与所述换热管路(120)连接,所述换热器(140)用于与所述换热管路(120)进行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100)还包括控制件(150),所述控制件(150)位于所述补液口(121)与所述第一端口(131)之间,所述控制件(150)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补液口(121)与所述第一端口(131)的连通与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150)包括注液球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130)沿直线轨迹延伸,所述注液管(13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面(1111)所在所述平面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100),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端口(131)至所述第二端口(132)的所述注液管(130)至所述底面(1111)所在所述平面的最小垂直距离依次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130)为平直结构或弯折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100)还包括防护组件(160),所述防护组件(160)可插拔式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口(132),所述防护组件(160)的至少部分形状与所述第二端口(132)的形状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160)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防护组件(160)的轴线方向,所述导入部(162)的横截面积依次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100)还包括进风滤网(170),所述进风滤网(170)位于安装所述注液管(130)的所述侧壁(112),所述进风滤网(170)与所述注液管(130)间隔设置。

12.一种电柜系统(10),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设备(10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柜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柜系统(10)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设备以及电柜系统,换热设备,用于电池的换热,换热设备包括:壳体,包括底壁、侧壁,底壁与侧壁围合形成容纳腔;换热管路,设置于容纳腔,换热管路具有入口端、出口端以及位于入口端以及出口端之间的补液口,入口端以及出口端插接于侧壁且被配置为与电池连接;注液管,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腔,注液管具有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第一端口能够与补液口连通,第二端口凸出侧壁背离容纳腔的表面设置;其中,底壁具有背离容纳腔设置的底面,第一端口至底面所在平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端口至底面所在平面的最小垂直距离。本申请提供的换热设备利于残留介质的排出,避免漏液。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腾,李清,李金奎,叶伟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6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