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柱形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29729发布日期:2024-01-26 16:4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棱柱形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棱柱形二次电池,该棱柱形二次电池具有改进的电极组件的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与二次电池的端子部分的连接结构。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4月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22-0042009的优先权,并且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均被并入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背景技术:

1、与一次电池不同,二次电池是可再充电的,并且最近由于小型化和高容量应用的潜力而被广泛研究和开发。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移动设备的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为应对环境问题而日益受到重视的电动车辆和能量存储系统,对作为能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迅速且显著地增长。

2、根据电池壳体的形状,二次电池分类为硬币型电池、圆柱形电池、棱柱形电池和袋型电池。安装在二次电池中的电池壳体内的电极组件是能够充电和放电的发电元件。该电极组件具有电极和隔膜的层压结构。

3、电极组件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卷芯型,其中包括卷绕涂覆有活性材料的片材的正极和负极,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插入有隔膜;堆叠型,其中多个正极和负极依次堆叠,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插入有隔膜;以及堆叠和折叠型,其中用长隔膜卷绕堆叠型的单元电芯。

4、传统上,当生产大尺寸的棱柱形二次电池时,将双向端子的电极组件插入具有开口顶表面的矩形壳体中。然后将两侧的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在顶表面上引出并焊接到盖板的正极和负极端子。最后,将盖板焊接到壳体上。

5、然而,在传统的棱柱形二次电池中,将正极和负极引出到顶表面的部分占据了空间,降低了二次电池的容量。此外,在正极和负极引线的连接部分也存在断开的风险。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件001)韩国专利公开第10-2019-0024290号(2019年3月8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棱柱形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的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与二次电池的端子部分之间的连接结构,从而使电池容量最大化并降低断开的风险。

3、然而,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限于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对本发明的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问题。

4、技术方案

5、在一个示例中,根据本技术的棱柱形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在第一侧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一电极引线部分和在面对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二电极引线部分;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开口的上表面并且在其中容纳所述电极组件;以及上壳体,所述上壳体覆盖所述下壳体的开口的所述上表面,其中所述上壳体包括:第一端子部分,所述第一端子部分从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上表面相对应的顶表面弯曲并且在所述第一侧的方向上向下延伸;以及第二端子部分,所述第二端子部分从所述顶表面弯曲并且在所述第二侧的方向上向下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部分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并且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部分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端子部分。

6、此外,可以在上壳体的顶表面上形成排气部分。

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壳体包括:顶表面,所述顶表面覆盖所述下壳体的开口的所述上表面;以及四个裙部,所述四个裙部从所述顶表面弯曲并且向下延伸。

8、此外,在所述四个裙部当中,形成有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分的侧裙部比其它两个裙部进一步向下延伸,所述其它两个裙部是前裙部和后裙部。

9、另外,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部分相对于所述电极组件的中心高度向上定位。

10、进一步地,第一和第二电极引线部分包括: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部分包括:第一内部端子和第二内部端子,所述第一内部端子和所述第二内部端子设置在所述侧裙部的内侧上;以及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和所述第二外部端子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部端子和所述第二内部端子,并且暴露于所述上壳体的外部。

11、此外,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部分可以分别直接接合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部端子和所述第二内部端子。

1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和所述第二外部端子可以分别位于所述侧裙部上。

13、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和所述第二外部端子可以分别位于所述上壳体的顶表面上。

14、此外,上壳体的四个裙部可以焊接到下壳体的上表面。

15、此外,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部分通过接合到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二端子部分而一体形成的状态下,所述上壳体以插入方式联接到所述下壳体。

16、设置在本发明的棱柱形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可以是堆叠型电极组件或卷绕型电极组件。

17、有益效果

18、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本技术的棱柱形二次电池中,电极组件的面对上壳体两侧上的端子部分的电极引线部分电连接。因此,不再需要像在传统的棱柱形二次电池中那样将正极和负极引出到顶表面的部分,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棱柱形二次电池的侧面空间,并且可以额外确保电池的容量。

19、此外,由于电极组件的电极引线直接焊接到设置在本发明的棱柱形二次电池的上壳体的两侧上的端子部分,因此显著降低了由于外部冲击等而导致的断开的风险。

20、然而,本技术的有利效果不限于上述那些,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以下描述,未提及的其他效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棱柱形二次电池,该棱柱形二次电池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柱形二次电池,所述棱柱形二次电池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柱形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上壳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棱柱形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四个裙部当中,形成有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分的侧裙部比其它两个裙部进一步向下延伸,所述其它两个裙部是前裙部和后裙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棱柱形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部分相对于所述电极组件的中心高度向上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棱柱形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部分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棱柱形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部分分别直接接合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部端子和所述第二内部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棱柱形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和所述第二外部端子分别位于所述侧裙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棱柱形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和所述第二外部端子分别位于所述上壳体的顶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棱柱形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上壳体的四个裙部焊接到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棱柱形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部分通过接合到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二端子部分而一体形成的状态下,所述上壳体以插入方式联接到所述下壳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柱形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极组件为堆叠型电极组件或卷绕型电极组件。


技术总结
所公开的发明涉及一种棱柱形二次电池,该棱柱形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在第一侧表面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一电极引线部分和在面对第一侧表面的第二侧表面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二电极引线;下壳体,下壳体具有开口结构的上表面并且在其中收纳电极组件;以及上壳体,上壳体覆盖下壳体的开口的上表面,其中,上壳体包括:第一端子部分,第一端子部分从与下壳体的上表面相对应的顶表面弯曲并且在第一侧表面的方向上向下延伸;以及第二端子部分,第二端子部分从顶表面弯曲并且在第二侧表面的方向上向下延伸,第一电极引线部分电连接到第一端子部分,并且第二电极引线部分电连接到第二端子部分。

技术研发人员:卜千熙,郑京焕,金东明,全亨峻,禹相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LG新能源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