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紧凑式开关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38512发布日期:2024-04-18 17:57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紧凑式开关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开关柜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紧凑式开关柜。


背景技术:

1、开关柜是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电能转换和消耗中起通断、控制或保护等作用的电力器械,在开关柜中,为了保障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可靠运行和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应当满足五防要求,五防是指: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隔离插头);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负荷开关和接触器;防止接地开关处于闭合位置时关合断路器、负荷开关和接触器等开关;防止在带电状态下误合接地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隔空(也称带电间隔)。

2、在一种开关柜结构中,在柜体的前部设有前柜门,在柜体的后部设有后柜门,将柜体的前柜门打开后,可对接地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将后柜门打开后,可插接外部导线进行临时取用电操作,为满足五防要求,需要在开关柜上设置联锁机构,以确保在将后柜门打开之前,必须先将隔离开关接地合闸,使开关柜接地后才能将后柜门打开进行取用电操作;并且在后柜门关闭后,才能对隔离开关进行接地分闸操作,以确保后柜门打开后开关柜始终处于接地状态。

3、目前常见开关柜的联锁机构一般通过多根依次铰接的连杆和挡片等构件将接地开关与后柜门连接,然而上述结构的联锁机构需要占用开关柜较多的空间,导致开关柜的体积较大,从而不利于开关柜的转移以及在城市建筑或工业厂房等场所内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紧凑式开关柜,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开关柜的联锁机构需要占用开关柜较多的空间,导致开关柜的体积较大,从而不利于开关柜的转移以及在城市建筑或工业厂房等场所内的布置问题。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紧凑式开关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紧凑式开关柜,包括:

4、柜体,所述柜体上设有接地开关;

5、联锁机构,所述联锁机构设于所述柜体上,所述联锁机构上设有第一伸缩柱;

6、联动件,所述联动件能够与所述联锁机构可拆卸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柱进行伸缩,当所述第一伸缩柱为收缩状态时,所述联动件无法与所述联锁机构分离,当所述第一伸缩柱为伸出状态时,所述联动件能够与所述联锁机构分离;

7、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柜体上,所述接地开关与所述限位件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限位件移动至锁定位或解锁位,所述限位件为锁定位时,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第一伸缩柱伸出,所述限位件为解锁位时,所述第一伸缩柱能够伸出,并与所述限位件连接,以限制所述限位件移动;

8、后柜门,所述后柜门通过锁闭机构与所述柜体可开闭连接,所述联动件能够与所述锁闭机构可拆卸连接,并驱动所述锁闭机构解锁或锁合,当所述后柜门为锁闭状态时,所述联动件能够与所述锁闭机构分离,当所述后柜门为打开状态时,所述联动件无法与所述锁闭机构分离。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打开后柜门进行取用电操作时,先将接地开关由接地分闸切换至接地合闸状态,通过接地开关驱动限位件移动至解锁位,再通过联动件驱动第一伸缩柱伸出,使第一伸缩柱与限位件连接,对限位件进行锁定,使接地开关保持在接地合闸状态。接着将联动件与联锁机构分离,将联动件与锁闭机构连接,通过联动件驱动锁闭机构解锁,将后柜门打开进行取用电操作。在此之间,联动件无法与锁闭机构分离,从而无法将联动件与联锁机构连接,即无法驱动第一伸缩柱进行收缩,使接地开关保持在接地合闸状态,起到联锁防护作用。由于接地开关与后柜门之间未通过复杂的联动机构进行连接,因此占用空间较小,并可对安装位置进行灵活布置,从而有利于开关柜的紧凑化设计,便于开关柜的转移以及在城市建筑或工业厂房等场所内的布置。

10、可选的,所述限位件为限位齿条,所述限位齿条滑动设于所述柜体上,所述柜体上设有转轴,所述接地开关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切换齿轮,所述切换齿轮与所述限位齿条啮合,所述限位齿条上设有让位孔,所述限位件为解锁位时,所述第一伸缩柱能够与所述让位孔插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接地开关处于接地分闸状态时,限位齿条的让位孔与第一伸缩柱错开,此时限位件为锁定位,通过限位齿条可限制第一伸缩柱伸出;当接地开关由接地分闸转动至接地合闸状态时,带动转轴和切换齿轮转动,进而驱动限位齿条滑动,使限位齿条的让位孔与第一伸缩柱对齐,此时限位件为解锁位,第一伸缩柱能够伸出并插入让位孔,当第一伸缩柱插入让位孔后,对限位齿条进行限位,使限位齿条无法移动,使接地开关保持在接地合闸状态。

12、可选的,所述联锁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固设于所述柜体上,所述第一伸缩柱可伸缩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联动件包括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上设有圆柱,所述圆柱上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凸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一圆孔,所述圆柱能够与所述第一圆孔插接,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凸台相对应的第一避让槽,当所述圆柱与所述第一圆孔插接后,所述凸台能够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抵接,所述旋转座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柱进行伸缩,当所述第一伸缩柱为伸出状态时,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避让槽对齐,当所述第一伸缩柱为收缩状态时,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避让槽错开。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圆柱与第一圆孔插接后,凸台从第一避让槽移动至第一壳体内,通过转动旋转座可驱动第一伸缩柱进行收缩,在旋转座转动的同时,凸台与第一避让槽错开,并与第一壳体的内壁抵接,从而使圆柱无法从第一圆孔内抽出,即联动件无法与联锁机构分离。

14、可选的,所述联锁机构还包括第一枢轴和第一蜗杆,所述第一伸缩柱上设有第一伸缩齿排,所述第一枢轴转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枢轴上设有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一蜗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伸缩齿排啮合,所述第一蜗杆转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所述第一蜗杆上设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旋转座上设有主动齿轮,当所述圆柱与所述第一圆孔插接后,所述主动齿轮能够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啮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圆柱与第一圆孔插接后,主动齿轮与第一驱动齿轮啮合,此时转动旋转座,通过主动齿轮可驱动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一蜗杆转动,接着通过第一蜗杆驱动第一蜗轮、第一枢轴和第一从动齿轮转动,接着通过第一从动齿轮驱动第一伸缩齿排和第一伸缩柱进行滑动,从而驱动第一伸缩柱进行伸缩。

16、可选的,所述联锁机构还包括第一齿条、第一中间齿轮、第一锁定柱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一锁定柱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锁定柱上设有第一锁定齿排,所述第一中间齿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一锁定齿排分别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并作用于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提供推动所述第一齿条朝向所述第一圆孔移动的弹力,所述圆柱插入所述第一圆孔后能够与所述第一齿条抵接,所述第一伸缩柱上设有第一锁定孔,当所述第一伸缩柱为伸出状态时,所述第一锁定柱能够与所述第一锁定孔插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伸缩柱为伸出状态,且联动件与联锁机构为分离状态时,第一锁定柱能够与第一锁定孔插接,此时通过第一锁定柱可对第一伸缩柱进行锁定,从而避免第一伸缩柱被误触碰而发生收缩。

18、可选的,所述锁闭机构包括第二伸缩柱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固设于所述后柜门上,所述第二伸缩柱可伸缩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柜体上设有锁槽,所述第二伸缩柱能够与所述锁槽插接,所述联动件能够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伸缩柱进行伸缩,当所述第二伸缩柱为伸出状态时,所述联动件能够与所述第二壳体分离,当所述第二伸缩柱为收缩状态时,所述联动件无法与所述第二壳体分离。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联动件与联锁机构分离后,再将联动件与第二壳体连接,通过联动件驱动第二伸缩柱收缩,使第二伸缩柱从锁槽内退出,将后柜门打开进行取用电操作,由于当第二伸缩柱为收缩状态时,联动件无法与第二壳体分离,因此无法通过联动件驱动第一伸缩柱收缩,使接地开关始终保持在接地合闸状态,确保取用电操作的安全。

20、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二圆孔,所述圆柱能够与所述第二圆孔插接,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凸台相对应的第二避让槽,当所述圆柱与所述第二圆孔插接后,所述凸台能够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抵接,所述旋转座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伸缩柱进行伸缩,当所述第二伸缩柱为伸出状态时,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避让槽对齐,当所述第二伸缩柱为收缩状态时,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避让槽错开。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圆柱与第二圆孔插接后,凸台从第二避让槽移动至第二壳体内,通过转动旋转座可驱动第二伸缩柱进行收缩,在旋转座转动的同时,凸台与第二避让槽错开,并与第二壳体的内壁抵接,从而使圆柱无法从第二圆孔内抽出,即联动件无法与锁闭机构分离。

22、可选的,所述锁闭机构还包括第二枢轴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二伸缩柱上设有第二伸缩齿排,所述第二枢轴转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枢轴上设有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二蜗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伸缩齿排啮合,所述第二蜗杆转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所述第二蜗杆上设有第二驱动齿轮,当所述圆柱与所述第二圆孔插接后,所述主动齿轮能够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圆柱与第二圆孔插接后,主动齿轮与第二驱动齿轮啮合,此时转动旋转座,通过主动齿轮可驱动第二驱动齿轮和第二蜗杆转动,接着通过第二蜗杆驱动第二蜗轮、第二枢轴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接着通过第二从动齿轮驱动第二伸缩齿排和第二伸缩柱进行滑动,从而驱动第二伸缩柱进行伸缩。

24、可选的,所述锁闭机构还包括第二齿条、第二中间齿轮、第二锁定柱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齿条和第二锁定柱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锁定柱上设有第二锁定齿排,所述第二中间齿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齿条和第二锁定齿排分别与所述第二中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并作用于所述第二齿条,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提供推动所述第二齿条朝向所述第二圆孔移动的弹力,所述圆柱插入所述第二圆孔后能够与所述第二齿条抵接,所述第二伸缩柱上设有第二锁定孔,当所述第二伸缩柱为伸出状态时,所述第二锁定柱能够与所述第二锁定孔插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伸缩柱为伸出状态,且联动件与锁闭机构为分离状态时,第二锁定柱能够与第二锁定孔插接,此时通过第二锁定柱可对第二伸缩柱进行锁定,从而确保后柜门处于锁闭状态。

26、可选的,所述锁闭机构还包括互锁组件,所述互锁组件包括第三齿条、第三齿轮、第四齿条和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齿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并作用于所述第三齿条上,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提供推动所述第三齿条朝向所述第二圆孔移动的弹力,所述柜体上设有顶杆,当所述后柜门为锁闭状态时,所述顶杆与所述第四齿条抵接,当所述后柜门为打开状态时,所述顶杆与所述第四齿条分离,且所述第三齿条位于所述凸台的一侧,用以限制所述圆柱转动。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互锁组件使得在后柜门打开的状态下,无法通过联动件驱动第二伸缩柱伸出,从而在后柜门打开的状态下,无法将联动件与第二壳体分离;当后柜门关闭后,顶杆与第四齿条抵接,推动第四齿条滑动,再通过第三齿轮驱动第三齿条移动,使第三齿条从凸台一侧移开,此时可通过联动件驱动第二伸缩柱伸出,即只有在后柜门关闭状态下,并通过联动件驱动第二伸缩柱伸出插入锁槽对后柜门进行锁闭后,才可将联动件与第二壳体分离。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当开关柜处于工作状态时,接地开关处于接地分闸状态,限位件处于锁定位,联动件与联锁机构连接,第一伸缩柱处于收缩状态,后柜门为锁闭状态。当需要打开后柜门进行取用电操作时,先将接地开关由接地分闸切换至接地合闸状态,通过接地开关驱动限位件移动至解锁位,再通过联动件驱动第一伸缩柱伸出,使第一伸缩柱与限位件连接,对限位件进行锁定,使接地开关保持在接地合闸状态。接着将联动件与联锁机构分离,将联动件与锁闭机构连接,通过联动件驱动锁闭机构解锁,将后柜门打开进行取用电操作。在此之间,联动件无法与锁闭机构分离,从而无法将联动件与联锁机构连接,即无法驱动第一伸缩柱进行收缩,使接地开关保持在接地合闸状态。只有当后柜门锁闭后,才可将联动件与锁闭机构分离,从而起到联锁防护作用,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由于接地开关与后柜门之间未通过复杂的联动机构进行连接,因此占用空间较小,并可对安装位置进行灵活布置,从而有利于开关柜的紧凑化设计,便于开关柜的转移以及在城市建筑或工业厂房等场所内的布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