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型辐射振子以及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60485发布日期:2024-03-28 18: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型辐射振子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对辐射臂被构造为四对辐射臂,所述四对辐射臂中间隔设置的两对辐射臂形成所述第一极化并且另外两对辐射臂形成所述第二极化,并且所述多个巴伦被构造为四个巴伦,所述四个巴伦中的每个巴伦被设置在所述基座和所述四对辐射臂中的一对辐射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型辐射振子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路单元的外导体和所述第二合路单元的外导体在远离所述馈电点的另一端处具有与所述第一馈电电缆的外导体或者所述第二馈电电缆的外导体形状配合的第一金属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路单元和所述第二合路单元包括馈电部,所述馈电部包括内导体,所述内导体被构造为l型馈电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部包括绝缘体,该绝缘体与所述内导体连接,所述绝缘体设有卡接部,所述馈电部通过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路单元的外导体和所述第二合路单元的外导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焊接与之相关联的匹配电缆的外导体的第二金属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连接部被构造为从所述第一合路单元或者所述第二合路单元的横截面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突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被构造有半圆形容纳部,以容纳所述匹配电缆的外导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连接部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合路单元的外导体和/或所述第二合路单元的外导体独立构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连接部与所述基座和/或所述巴伦一体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路单元和所述第二合路单元穿过所述基座和/或所述巴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路单元的内导体和所述第二合路单元的内导体在远离所述馈电点的另一端处具有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路单元的外导体和所述第二合路单元的外导体在所述另一端处具有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路单元的外导体和所述第二合路单元的外导体具有方形或者圆柱形的外轮廓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路单元和所述第二合路单元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内导体和所述外导体之间的绝缘介质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连接在与所述第一极化相关联的至少两个馈电点和所述第一合路单元之间的至少两根匹配电缆等长,并且连接在与所述第二极化相关联的至少两个馈电点和所述第二合路单元之间的至少两根匹配电缆等长。

18.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极型辐射振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反射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移相网络。


技术总结
本公开内容涉及双极型辐射振子以及天线,双极型辐射振子包括:基座;多对辐射臂,其围绕基座设置并且每对辐射臂具有一个馈电点,多对辐射臂中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臂形成第一极化并且第二辐射臂形成与第一极化不同的第二极化;与多对辐射臂相对应的多个巴伦,每个巴伦被设置在基座和多对辐射臂中的一对辐射臂之间;第一和第二合路单元;以及分别连接在与第一极化相关联的馈电点和所述第一合路单元之间的匹配电缆以及分别连接在与第二极化相关联的馈电点和第二合路单元之间的匹配电缆,与第一极化相关联的至少两个馈电点处连接的匹配电缆在第一合路单元处合路并且与第二极化相关联的至少两个馈电点处连接的匹配电缆在第二合路单元处合路。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山,耿金洋,骆胜军,孙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