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组件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18518发布日期:2024-04-23 11:5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端子组件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组件以及包括该端子组件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连接器的端子本体一般包括插接部以及与插接部电性连接的连线部,连线部与导线的连接通过超声波焊接技术实现。使用时,外部的端子与插接部插接以实现电连接,此时对配端子通过该连接器实现与导线的电连接,插接部包括第一接触板及第二接触板,外部的端子能够插入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之间的空隙,并分别与第一接触板及第二接触板在最短传导路径上直接电连接,单层插接板只能与第一插接板或第二插接板中的其中一个直接电性连接,未连接的部分传导路径长,传导截面小,载流性能差。连线部若包括连接第一插接板的第一连线板以及连接第二插接板的第二连线板,第一连线板与第二连线板相贴合,在第一连线板或第二连线板与导线的线芯实施超声波焊接时,第一连线板与第二连线板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不利于第一连线板与第二连线板的电性连接。

2、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之间的间距不变,需要在插接部上套装限位件。现有的限位件通常呈u型并沿端子本体的横向套装到插接部上。这种限位方式不可靠,因为u型限位件的一侧是开放的,使得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在u型限位件的开口一侧不受约束,这导致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之间的间距仍可能会变大。一旦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之间的间距增大,就会导致电接触不稳定和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端子本体、线缆组件及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连线部的设置结构稳定性及导电性差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端子本体,包括:

3、插接部,包括第一插接板以及第二插接板,所述第一插接板与所述第二插接板之间具有间隙,并共同围设形成用于插接对配端予的插接槽;和

4、连线部,包括第一连线板、第二连线板及对位结构,所述第一连线板与所述第一插接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线板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接板,所述第一连线板具有第一外侧面及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二连线板具有第二外侧面及第二内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内侧面相面对设置,所述对位结构包括通孔及凸台,所述通孔设于所述第一连线板,所述凸台设于所述第二内侧面,所述凸台收容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外侧面共同用于与导线的线芯电连接。

5、在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外侧面形成连接所述导线线芯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为一平面。

6、在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为所述第二连线板冲压形成的凸台。

7、在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与所述通孔的孔里之间呈间隙配合。

8、在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与所述通孔的孔壁之间呈过渡配合。

9、在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侧面完全与所述第二内侧面相贴合并电性连接。

10、在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线板的周边和所述第二连线板的周边对齐设置。

11、在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线部呈扁平状。

12、在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线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连线板或所述第二连线板的厚度。

13、在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线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线板与所述第二连线板的连接桥,所述连接桥能够塑性变形,所述第一连线板与所述第二连线板的插接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桥的弯折实现,所述端子本体为一体件。

14、在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板与所述第二插接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插接板与所述第一连线板之间通过弯折部相互连接,或,所述第二插接板与所述第二连线板通过弯折部相互连接。

15、在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线部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槽及定位柱,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柱中的其中之一设于所述第一内侧面,且其中之另一设于所述第二内侧面,所述定位柱适配插接于所述定位槽并形成过盈配合。

16、在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的截面积小于所述通孔的截面积。

17、在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为冷铆形成的定位柱。

18、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高压端子本体的线缆组件,包括导线,和如上所述的端子本体,所述导线的线芯与所述端子本体的所述连线部电连接。

19、在第二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的线芯与所述端子本体的所述连线部焊接连接。

20、在第二方面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的线芯与所述连线部的所述第一外侧面接触连接。

21、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壳体和如上所述的用于高压连接的端子本体,所述连接壳体设有容纳所述端子本体的端子容腔,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端子本体。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端子本体,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在端子本体的厚度方向上间隔相对的两个插接板;和限位件,安装在所述插接部上,用于限制所述两个插接板之间的间距,使得两者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所述端子本体具有在其纵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前端部,所述限位件沿所述端子本体的纵向从所述端子本体的前端套装到所述插接部上并被固定到所述端子本体上。

2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限位件包括间隔相对的两个面板和位于所述两个面板之间的限位板,所述限位件的两个面板分别贴靠在所述两个插接板的外侧上。

2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限位件的面板具有在所述端子本体的纵向上相对的前侧和后侧,所述限位板连接在所述两个面板的前侧之间,使得所述限位件呈u型。

2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两个插接板之间的间隙构成用于插接对配端子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具有面对所述限位板的前开口,所述限位板遮蔽所述插接槽的前开口;所述插接槽还具有在所述端子本体的横向上相对的左开口和右开口,以允许所述对配端子从所述左开口或所述右开口插入到所述插接槽中。

2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限位板上形成有固定孔,在所述插接板的前端面上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插接板上的限位凸起插接到所述限位板上的固定孔中,以防止所述限位件在所述端子本体的横向上晃动。

2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限位件的面板具有在所述端子本体的横向上相对的左侧和右侧;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限位板,一个限位板连接在所述两个面板的左侧之间,另一个限位板连接在所述两个面板的右侧之间,使得所述限位件呈环状。

2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两个插接板之间的间隙构成用于插接对配端子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具有在所述端子本体的横向上相对的左开口和右开口,所述两个限位板分别部分地遮蔽所述插接槽的左开口和右开口;所述插接槽还具有前开口,以允许所述对配端子从所述前开口插入到所述插接槽中。

2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两个面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两个插接板包括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所述第一面板贴靠在所述第一插接板的外侧上,所述第二面板贴靠在所述第二插接板的外侧上。

3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限位件还包括:多个勾爪,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面板的左右两侧。在所述两个插接板的左右两侧的边缘部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勾爪对应的限位槽,所述勾爪被容纳和接合在对应的限位槽中,使得所述勾爪不会从所述插接板的内侧面凸出,从而不会阻碍所述对配端子插入到所述两个插接板之间。

3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个勾爪包括:一对第一勾爪,与所述第一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相连;和一对第二勾爪,与所述第二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相连,在所述第一插接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勾爪与所述第一限位槽接合,在所述第二插接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勾爪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接合。

3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勾爪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适配,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两个侧壁分别抵靠在所述第一勾爪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以限制所述第一勾爪在所述端子本体的纵向上的运动;所述第二勾爪的宽度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适配,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两个侧壁分别抵靠在所述第二勾爪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以限制所述第二勾爪在所述端子本体的纵向上的运动。

3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设置有第一限位耳,所述第一勾爪被弯折成c形并夹持住所述第一限位耳;在所述第二限位槽中设置有第二限位耳,所述第二勾爪被弯折成c形并夹持住所述第二限位耳。

3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插接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冲压槽,所述第一冲压槽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邻,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一冲压槽之间的部分在冲压所述第一冲压槽时朝向所述第一勾爪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勾爪被夹持在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两个侧壁之间;在所述第二插接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冲压槽,所述第二冲压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邻,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第二冲压槽之间的部分在冲压所述第二冲压槽时朝向所述第二勾爪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勾爪被夹持在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两个侧壁之间。

3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对第一勾爪与所述第一面板的后侧相邻,所述一对第二勾爪与所述第二面板的后侧相邻。

3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限位件的所述两个面板上分别形成有卡接弹片,所述卡接弹片用于与连接器壳体内的对配插孔卡接,以将所述端子组件固定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内。

3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限位件的所述两个面板上分别形成有两个导向凸条,所述两个导向凸条分别位于所述卡接弹片的左右两侧,所述导向凸条沿所述端子本体的纵向延伸,用于与连接器壳体内的滑道配合,以引导所述端子组件插装到所述连接器壳体中。

3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本体还包括:连线部,包括在所述端子本体的厚度方向上叠置在一起的第一连线板和第二连线板,所述第一连线板和所述第二连线板与所述两个插接板分别相连,在所述第一连线板上形成有通孔,在所述第二连线板上形成有与所述通孔接合的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面从所述通孔中外露出,用于与所述第一连线板的外侧面一起被电连接到导线的线芯。

3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凸台的顶面与所述第一连线板的外侧面平齐,用于与所述第一连线板的外侧面一起被焊接到导线的线芯。

4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导线,其线芯的一端呈扁平状并被焊接到所述第一连线板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二连线板的凸台的顶面上。

4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导线,其线芯的一端呈扁平状并与所述第一连线板的外侧面和第二连线板的凸台的顶面同时电接触。

4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线部还包括:弯折的连接桥,连接在所述第一连线板和所述第二连线板的一侧之间。

4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本体和所述限位件分别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

4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两个弹性接触件,分别连接到所述两个插接板的内侧上,用于与插入的对配端子的上下两个侧面分别电接触。

4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前述端子组件,被插装到所述连接器壳体中。

46、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用于高压连接的端子本体的第一连线板与第一插接板电连接,第二连线板与第二插接板电连接,当对配端子插接于第一插接板与第二插接板形成的插接槽时,对配端子与插接部电连接,并通过连线部与导线的线芯电连接。连线部设有对位结构,对位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内侧面的通孔及设于第二内侧面的凸台,凸台收容于通孔,并与第一外侧面共同用于与导线的线芯电连接,这样导线的线芯与连线部连接时,不仅能够通过第一外侧面与第一连线板电连接,还能通过凸台与第二连线板电连接,这样导线的线芯便能够同时与第一连线板及第二连线板均电连接,提高了连线部的导电性及载流性能,同时第一连线板与第二连线板的双层设置提高了端子本体的结构稳定性。

47、在本发明的前述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限位件沿端子本体的纵向套装到插接部上,能够可靠地保证两个插接板之间的间距等于预定间距,提高了产品的电接触稳定性和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