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干法极片的多功能交联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8027903发布日期:2024-05-17 13:04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干法极片的多功能交联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干法极片的多功能交联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近年来,以燃油为驱动的汽车,由于其大量的co2排放量,逐渐被新能源汽车替代。然而,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及安全性能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型的重要因素,对于电动车最关键的电池来说,需要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循环寿命和更好的安全性。锂离子电池1991被索尼公司商业化,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飞速发展,2020年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了300wh kg-1。目前,为了解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问题,提高能量密度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全球几家著名的合资企业正在投入大量经费,期望在2030年实现500wh·kg-1的目标。

2、制备高载量的厚极片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一个最直接的办法,然而通过目前的涂布工艺,极片载量很难再继续提高。传统湿法电极制造工艺中,浆料涂布后再烘干去除有机溶液与水,这一生产过程工艺复杂,有机溶剂nmp有毒、污染环境,需要专门设置装置回收,效率低,消耗大量能源。2019年特斯拉收购了maxwell干法电极技术,与之前传统工艺相比,新型工艺直接将正负极材料粉末与粘合剂混合,压制或喷涂在铜铝箔上,制成极片。与湿法工艺相比,干法电极技术无需nmp等溶剂的利用及回收,不仅绿色经济,还可降低电池总成本约5%。

3、极片厚度增加,极片中的电子迁移通道更长,尤其是在正极极片中,活性物质的导电能力较差,电子传导主要依靠导电剂。因此,需要保证高载量的同时,也要保证足够的电子迁移通道。cn202310310655.8公开了一种含植物纤维导电剂的干法极片,对电子的传导进行了改善。此外,随着电极厚度的增大,极片的结构也影响电子的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干法极片的多功能交联剂,该方法制成利用多维导电网络作为交联剂,促进电子在极片中的传导,制备的电极电阻小,导电性好,从而提高电池的首效及循环性能。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应用于干法极片多功能交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交联剂为导电碳材料,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导电碳的混合材料;零维导电碳选自碳量子点、氧化石墨烯量子点、石墨烯量子点,一维导电碳选自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二维导电碳选自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片,三维导电碳选自碳气凝胶、介孔碳球、多孔碳、碳纳米花;

4、混合导电碳材料中,零维:一维:二维:三维质量比例为0.1-100:0.1-100:0.1-100:0.1-100。优选比例范围为10-20:50-100:10-20:0.1-10。

5、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干法电极片包括正极、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交联剂和聚四氟乙烯粘结剂。

6、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正极包括磷酸铁锂、ncm三元材料、富锂锰基材料。

7、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以下步骤:将正极活性材料、导电碳和ptfe粘结剂混合均匀,将ptfe拉丝成纤维化状,辊压减薄成极片后,复合在集流体的两面制成电极。

8、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流体包括铝箔、不锈钢网、泡沫镍等。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材料、多种混合后的导电碳、聚四氟乙烯粉体的质量比例为70-95:1-10:1-10。优选比例范围为85-90:3-10:1-5。

9、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极片辊压减薄的温度为20~140℃,辊压速度为3-10rpm,辊压后极片厚度为90-300微米。

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干法极片的多功能交联剂,通过将零维、一维、二维、三维导电碳混合,点线面多方位结合,作为交联剂,构筑干法极片的三维导电网络,避免了厚极片导电性不好,接触不良等问题,从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及循环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干法极片多功能交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交联剂为导电碳材料,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导电碳的混合材料;零维导电碳选自碳量子点、氧化石墨烯量子点、石墨烯量子点,一维导电碳选自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二维导电碳选自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片,三维导电碳选自碳气凝胶、介孔碳球、多孔碳、碳纳米花;

2.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干法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法电极片包括正极、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交联剂和聚四氟乙烯粘结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包括磷酸铁锂、ncm三元材料、富锂锰基材料。

4.一种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正极活性材料、导电碳和ptfe粘结剂混合均匀,将ptfe拉丝成纤维化状,辊压减薄成极片后,复合在集流体的两面制成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包括铝箔、不锈钢网、泡沫镍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多种混合后的导电碳、聚四氟乙烯粉体的质量比例为70-95:1-10:1-1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辊压减薄的温度为20~140℃,辊压速度为3-10rpm,辊压后极片厚度为90-300微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干法极片的多功能交联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零维、一维、二维、三维导电碳混合,点线面多方位结合,作为交联剂,构筑干法极片的三维导电网络,避免了厚极片导电性不好,接触不良等问题,从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及循环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伟,张永光,高云楠,石振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