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11450发布日期:2024-03-25 18:59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具体是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1、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它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基板栅(又称格子体)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基板栅作正极,并用密度1.26--1.33g/mlg/ml的稀硫酸作电解质。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单质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能反复充电、放电,它的单体电压是2v,电池是由一个或多个单体构成的电池组,简称蓄电池,最常见的是6v,其它还有2v、4v、8v、24v蓄电池。如汽车上用的蓄电池(俗称电瓶)是6个铅蓄电池串联成12v的电池组。

2、根据公开号为cn208240795u(公开日为2018年12月14日)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池板栅安装防护结构,包括电池槽本体,所述电池槽本体两侧内壁对称开设有多个弹性固定卡滑槽,所述弹性固定卡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弹性固定卡,所述电池槽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杆。

3、采用上述方案,能够起到缓震和夹紧板栅的作用,由于对多个板栅进行安装时,相邻的板栅间隔很近,工人后期对板栅进行检修或更换时,往往需要在狭小的空间用手捏住板栅进行拔出拆卸,导致对板栅拆卸时不便捷。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解决了工人后期对板栅进行检修或更换时不便捷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包括放置槽,放置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的上表面放置有安装槽一,安装槽一的前后侧壁均开设有安装槽二,安装槽一的内部放置有一组活性物质涂附板栅,每个活性物质涂附板栅的外表面均与安装槽二的内壁相接触,每个活性物质涂附板栅的上方均设置有两个对称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转板,转板的底面与活性物质涂附板栅的上表面相接触,每个活性物质涂附板栅的下方均设置有两个前后对称的顶起机构,顶起机构包括顶起槽,顶起槽的上表面与活性物质涂附板栅的底面相接触,顶起槽的内顶壁安装有顶起弹簧,安装槽一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护板,两个侧护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与安装槽一的外表面相接触,两个侧护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设置有两个第一缓冲机构,放置板的下方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第二缓冲机构。

3、转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的底面与安装槽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转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

4、转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贴板,贴板的外表面与放置槽的内侧壁相接触。

5、顶起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外表面与顶起槽的内壁滑动连接,限位块的底端与安装槽一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6、两个侧护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推移槽,两个推移槽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两个传力板。

7、第一缓冲机构包括分力槽和第一缓冲筒,分力槽的内壁与传力板的外表面转动连接,分力槽靠近第一缓冲筒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分力柱,分力柱远离分力槽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器。

8、分力柱和第一阻尼器的外表面均与第一缓冲筒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阻尼器远离分力柱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弹簧远离第一阻尼器的一端与第一缓冲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缓冲筒靠近放置槽内侧壁的一侧面与放置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9、第二缓冲机构包括下压柱和第二缓冲筒,下压柱的上表面与放置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下压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阻尼器,下压柱和第二阻尼器的外表面均与第二缓冲筒的内壁滑动连接。

10、第二阻尼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的底端均与第二缓冲筒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二缓冲筒的外表面均与放置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通过设置的限位机构、顶起机构和安装槽二之间的配合,能够在需要拆除活性物质涂附板栅时解除对活性物质涂附板栅的限位,并使活性物质涂附板栅从安装槽一的内部弹出,从而能够提高工人拆卸活性物质涂附板栅时的效率,进而能够提高工人对活性物质涂附板栅进行检修或更换时的效率。

13、2.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一缓冲弹簧之间的配合,能够对放置槽侧面受到的撞击进行缓冲,避免侧面撞击直接传导给安装槽一的外表面,导致安装槽一内部的活性物质涂附板栅受损,提高了对一组活性物质涂附板栅的保护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包括放置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放置板(2),所述放置板(2)的上表面放置有安装槽一(3),所述安装槽一(3)的前后侧壁均开设有安装槽二(7),所述安装槽一(3)的内部放置有一组活性物质涂附板栅(4),每个所述活性物质涂附板栅(4)的外表面均与安装槽二(7)的内壁相接触,每个所述活性物质涂附板栅(4)的上方均设置有两个对称的限位机构(5),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转板(502),所述转板(502)的底面与活性物质涂附板栅(4)的上表面相接触,每个所述活性物质涂附板栅(4)的下方均设置有两个前后对称的顶起机构(6),所述顶起机构(6)包括顶起槽(601),所述顶起槽(601)的上表面与活性物质涂附板栅(4)的底面相接触,所述顶起槽(601)的内顶壁安装有顶起弹簧(602),所述安装槽一(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护板(8),两个所述侧护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与安装槽一(3)的外表面相接触,两个所述侧护板(8)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设置有两个第一缓冲机构(11),所述放置板(2)的下方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第二缓冲机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50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定位杆(503),所述定位杆(503)的底面与安装槽一(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板(5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5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5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贴板(504),所述贴板(504)的外表面与放置槽(1)的内侧壁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弹簧(6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03),所述限位块(603)的外表面与顶起槽(60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603)的底端与安装槽一(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护板(8)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推移槽(9),两个所述推移槽(9)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两个传力板(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11)包括分力槽(1101)和第一缓冲筒(1105),所述分力槽(1101)的内壁与传力板(10)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分力槽(1101)靠近第一缓冲筒(1105)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分力柱(1102),所述分力柱(1102)远离分力槽(1101)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器(11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力柱(1102)和第一阻尼器(1103)的外表面均与第一缓冲筒(1105)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1103)远离分力柱(110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1104),所述第一缓冲弹簧(1104)远离第一阻尼器(1103)的一端与第一缓冲筒(110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筒(1105)靠近放置槽(1)内侧壁的一侧面与放置槽(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12)包括下压柱(1201)和第二缓冲筒(1204),所述下压柱(1201)的上表面与放置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柱(120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阻尼器(1202),所述下压柱(1201)和第二阻尼器(1202)的外表面均与第二缓冲筒(1204)的内壁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器(120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1203),所述第二缓冲弹簧(1203)的底端与第二缓冲筒(120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筒(1204)的外表面均与放置槽(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包括放置槽,放置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的上表面放置有安装槽一,安装槽一的前后侧壁均开设有安装槽二,安装槽一的内部放置有一组活性物质涂附板栅,每个活性物质涂附板栅的外表面均与安装槽二的内壁相接触,每个活性物质涂附板栅的上方均设置有两个对称的限位机构。本技术一种电池板栅防护安装结构通过设置的限位机构、顶起机构和安装槽二之间的配合,能够在需要拆除活性物质涂附板栅时解除对活性物质涂附板栅的限位,并使活性物质涂附板栅从安装槽一的内部弹出,从而提高工人拆卸活性物质涂附板栅时的效率,进而提高工人对活性物质涂附板栅进行检修或更换时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莲,马允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安绿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26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