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920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头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用的插头座,尤其涉及一种卡式装配的可拆卸电源插头座。
现有的电源插头、插座种类很多,它们大多分别按插头,插座制成两类产品,在器件的组装上一般分不可拆卸的模压式,和螺钉连接的可拆卸式。对于模压式插头如中国实用新型87210100.2,由于电源线与电源插片灌封在一起,两者形成同一整体,所以电气连接的可靠性高。但是一当电源线从插头根部折断,则该插头不再能使用。可卸式插头如中国实用新型87201448U,它们在电源线折断后虽能重复使用,但它们的组装大多是用金属螺钉来连接,这种金属件连接或多或少会对电气造成危害,另一方面使用也不便。而插头、插座分别制做的产品对于一电源孔供多个电气连接使用带来不便,为了克服上述插头、插座存在的缺点,提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式连接、可拆卸的、具有插头插座双重功能的电源插头座。
由于本插头座具有插头插座的功能,为了更加灵活运用(即有的插头座需用保险丝结构、有的无需保险丝而采用导电丝结构)和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安装保险丝或安装导电丝结构的插头座。
这种改进后的插头座包含外壳、底座、两电源插片、保险丝或导电丝导电片及线槽,其特点在于底座前端左右两侧各设有可安装电源插片的电源插片槽,电源插片槽的内侧设有保险丝槽,两电源插片上分别设有L形凸缘,底座后端左右两侧各设有与电源插片槽位置相对应的供外接电器插头用的电源孔,使所述插头座具有插头插座功能,底座后端本体内侧缘设有卡榫沟、后端上方设有C型长凸缘,外壳前端设有两电源插片孔、后端内缘侧设有卡榫、后端上方设有C型缺口,通过电源插片孔、卡榫、卡榫沟、C型缺口、C型长凸缘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外壳和底座的卡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装卸简单、安全、应用灵活方便,便于自动化生产。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功能,特用图示并详细地予以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的部分切断的示意透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安装保险丝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安装保险丝的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安装导电片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安装导电片的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U型凹槽的导电片及夹片的电源插片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安装具有U型凹槽的导电片及夹片的电源插片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二片夹持式导电片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安装二片夹持式导电片结构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安装二片夹持式导电片的组合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线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由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结构由外壳1、底座2、电源插片3、4,保险丝5、6或导电片7、8等元件组成。该实用新型的外壳1呈一整体成形的空心壳体(如图1所示),其后端内缘侧设有卡榫16,且在后端下方处设有一C型缺口17,该C型缺口17是专门用于与底座2配合时恰好与C型长凸缘27相互紧密配合,以达到固定壳体,并将电源线固定在C型缺口17两侧的夹缝处。另外在外壳1前端的两个电源插片孔13、14是专门用于与底座2套合时,电源插片13、14能由此穿出。
底座2也为一整体成形的壳体,其前端左、右两侧各设有电源插片槽20、21以供安插电源插片3、4之用;其后端左、右两侧设有电源孔22、23,该电源孔22、23专门供外接电器的插头使用;该后端本体的内侧缘设有卡榫沟26,该卡榫沟26专门用于与外壳1后端内缘侧的卡榫16相互配合,而达到紧密固定外壳1与底座2。在后端上方设置的C型长凸缘27除专供与外壳1的C型缺口17相互配合外,也可做为电源线的出口处;并且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最有特征的地方在于电源插片槽20、21内侧的保险丝槽52、62,他们除可安装保险丝5、6外亦可焊接导电片7、8(如图5所示),前述两种连接方式分别叙述如下装置保险丝的方式为如图2和图3所示,此时该装置的组合元件有电源插片3、4,保险丝5、6,「P」形接触导片51、61,其组合方式为将电源插片3、4安置于底座2左、右两侧的电源插片槽20、21上,该插片槽20、21内侧为保险丝槽52、62,专门用于安装保险丝5、6,在电源插片3、4内侧的中段适当处设有一「L」型凸缘31、41,并使「L」型凸缘31、41的「I」字部311,411与保险丝5、6的前端接触而产生导电的效果,保险丝槽52、62的后端安置有呈「P」形接触导片51、61,该呈「P」形的部位是专门用于安置保险丝5、6的后端部分的达到固定并产生导电的功能,呈「P」形接触导片后端部接有电源线,电源线是经线槽24、25往上延伸并依附于C型长凸缘27两侧,以便固定电源线。
安装导电片的方式为如图4和5所示,此时该装置的组合元件有电源插片3、4,导电丝70、80及导电片7、8,其组合的方式为将电源插片3、4安装在底座2左、右两侧的电源插片槽20、21上,该电源插片的凹槽部分30、40各焊有一导电丝70、80,它是焊接在电源插片3、4外侧上端部,再用绕线的方式将导电丝绕在电源插片3、4上并焊接到固定于短凸柱71、81上的导电片7、8的前端处,该导电片7、8的后端各接有电源线,该电源线经底座往下穿过再经线槽24、25往上延伸出来,并依附在C型长凸缘27的两侧,以便固定电源线。
关于安装导电片的另一方式,可将电源插片3、4及导电片7、8与导电丝70、80间的焊接程序改成夹压固定形式,而达到简化制造程序,降低成本的效果。如图6所示,其中是用电源插片4及导电片8为例进行说明(电源插片3,导电片7的结构也一样)。电源插片4的凸缘41连接一与其平行或垂直的夹片42,以专门用于折叠夹住导电丝80的前端部(如图7所示),导电片8前端部设一相互连接的U型凹槽83,专门用于夹压固定导电丝80的位置,并产生导电的效果。通过设计夹片42及U形凹槽83可保证导电丝80位置的固定,使之成为良好的通路,又可减少导电丝80绕设的长度,这样不仅制造过程简化,且维修也方便。
再参考图8所示,进一步设计导电片的安置方式,将原来单片式的导电片8改用二片夹持式,以提供一可同时分别夹压导电丝80及电源线的操作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导电片8包含插式导电片81及卷曲导电片82,两者均呈直角式;插式导电片81的前端部设有一个二段式U形槽811,812,分别用于夹压铜丝(已剥除表层绝缘体的铜丝)及电源线;卷曲导电片82的后端可连接一环形管821,而用于夹压导电丝80,或设一连接片821,用于焊接并固定导电丝80。再把导电面822的两侧分别向内卷曲,而用于插入插式导电片81,并使卷曲部分823、824和导电面822分别前后与导电片81的导电面813作紧密接触,而达到完整、确实可靠的导电功效;将组合成的二片夹持式导电片8插在位于底座2上专门设置的凹槽91内,以便固定它的位置(如图9、10所示)。
另外,底座2可在后端壁的两电源孔22、23内侧预设两通孔92、93(如图9所示),而用于在导电片8后端部所固定的电源线直接由此向下穿引,并分别设置在后端壁下端的C型长凸缘27的两侧,这样能提高电源线的固定保持的拉力;再配合外壳1后端下方的C型缺口17,当相互套合配合时,该电源线可固定在C型缺口17两侧的夹缝处,而实现另一种电源线绕置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进后的插头座,可安装保险丝[5,6]或导电丝[70,80],包括外壳[1]、底座[2]、两电源插片[3,4]导电片[7,8,51,61,71,8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前端左右两侧各设有可安装所述电源插片[3,4]的电源插片槽[20,21],所述电源插片槽[20,21]的内侧设有保险丝槽[52,62],所述两电源插片[3,4]上分别设有L形凸缘[31,41],所述底座[2]后端左右两侧各设有与所述电源插片槽[20,21]位置相对应的供外接电器插头用的电源孔[22,23],使所述插头座具有插头、插座功能,所述底座[2]的后端本体内侧缘设有卡榫沟[26]、所述底座[2]后端上方设有C型长凸缘[27],所述外壳[1]的前端设有两电源插片孔[13,14]、所述外壳[1]的后端内缘侧设有卡榫[16]、所述外壳[1]的后端上方设有C型缺口[17],通过所述的卡榫[16]与卡榫沟[26]及C型缺口[17]与C型长凸缘[27]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所述外壳[1]和底座[2]的卡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为可与电源线相连接并与所述保险丝[5,6]一端相接触的P形接触导电片[51,61],所述L型凸缘[31,41]与所述保险丝[5,6]另一端相接触以便完成保险丝[5,6]的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插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片[3,4]的内侧中段设有与所述导电丝[70,80]一端相连接的凹槽部分[30,40],所述插座[2]上设有短凸柱[71,81]所述导电片[7,8]安装在所述保险丝槽[52,62]后端上的短凸柱[71,81]上、其一端与所述导电丝[70,80]的另一端相连、其另一端与电源线相连,以完成导电丝[70,80]的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座还含有与所述凸缘[31,41]相连接并能折叠夹压所述导电丝[70,80]一端的夹片[32,42],所述导电片[7,8]包含设有可分别夹压电源线的铜丝及电源线本身的二段式U形槽[811、812、711、712]的插式导电片[81,71]、可插入所述插式导电片[81,71]并设有夹压所述导电丝[70,80]的另一端的环形管[821,721]的卷曲导电片[82,72],所述底座[2]上设有可安装所述导电片[7,8]的两个凹槽[91]以完成夹压导电丝的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设有线槽[24,25],或通孔[92,93],以便电源线穿入所述插头座和在插头座内走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结构改进后的插头座,是由外壳、底座、电源插片、导电丝、导电片、保险丝及线槽等元件组成,尤其指一种在底座内部设有导电片的短凸缘与放置保险丝的保险丝槽,使该插头座具有装卸简单、使用安全、应用灵活简单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13/68GK2062505SQ8920127
公开日1990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1989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1989年1月27日
发明者彭广源 申请人:彭广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